科尔森猛然扭头看向杨秋,惊愕这个管家先生怎么没有用敬语。
“我在书上和报纸上看到的,还有听执事女仆们说起的穷人,不是这样的。”奇娜摇头道,“所有人都说,穷人非常懒惰,他们总是情愿看着地里的野草长得比麦苗还要高也要躺在树下睡觉,所有的聪明劲儿全都用来逃避干活,越穷越懒,越懒越穷。”
“那你现在看到的穷人是怎样的呢?”杨秋又道。
奇娜默默盯着不远处那些费力地清洗着桌布的洗衣妇们看了好会儿,又将视线投向更远处,那些在芦苇丛中穿梭的小船。
她又想起……马车穿过贫民窟时,看到的那些坐在路边、坐在土墙下,坐在低矮的棚屋里、逼仄狭窄的院子里,双手不停地做着缝补活计、编着竹片、盘着陶罐泥胚、织着地毯、纺着麻线、摇着织布机、利用原始的加工工具制着皮具、修理着车轮、车胎……的贫民窟住户们。
还有出城时看到的,在城内运出来的垃圾山旁边提着麻袋,仔细地挑拣着铁片、玻璃瓶子,从煤灰里挑拣着煤渣、从污物中细心地把纸片纸张翻找整理出来的老人、小孩。
“他们很勤劳。”奇娜肯定地道。
第339章预备役领主科尔森
杨秋听到奇娜发自内心的认定,不觉有些感叹。
穿越之前,从小在十八线小城市老城区里长大的杨秋,也得是算是在贫困户里面的……因为他和他老姐杨秋,都领过低保。
老爹与家里产生矛盾后不声不响远走,街道办的人晓得他们家生活困难,上门走访了几次后,给他们姐弟办的低保,这个钱一直领到老姐杨英高中毕业上班后有了工作、家庭年收入超过低保要求才取消。
华夏国国内环境,虽然已经有些既得利益者开始飘了、开始宣扬穷是因为智商低还不努力了,但大部分国人是不认可这套强盗逻辑的,大部分人对贫困户的态度都相当中性,会为靠勤奋脱贫致富的陌生人高兴,也会同情因病致贫的陌生人、乃至主动掏钱捐款。
当然,这并不表示华夏人天然就比其他的地球民族来得进步,事实上,确实也有许多华夏人脑子里面根深蒂固地认为贫穷与懒惰脱不开干系;尤其是自认为跃升中产、已经与底层拉开距离的那一批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这个世界的贵族、中产,相差无几。
在杨秋看来,这种自以为是是十分可笑的。
华夏国的国家兜底政策确实会养出一小部分躺在扶贫特困户登记表上吃补助的懒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看着这部分国民活生生饿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