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堆她面前……她不会再去纠结对方给自己备注的名字是什么寓意,从迹论心,终归是好词儿。 潇洒的铁血打工人永不精神内耗。 姜娴的一派轻松是装不出来的,并非虚张声势,谢彻顿感挫败,却又被她的洒脱吸引。他决定不忍耐了,将她拢进怀里,手指抚过她柔嫩细腻的后颈肌肤,低声说:“朕早就打定主意要给你封号,礼部拟了单子来,朕自个也想了些,原本最属意的是宸。” 宸多好啊,皇帝住的居所。 他就想和娴儿整天待在一起。 解决新鲜感的永远是“不可取代性”,没有别的女子能在政事上和娴儿一样辅佐他,让他心无旁鹜之余,再也离不了他:“后来想想,屋子再尊贵,始终也只是个屋子。你在皇宫里寻不到喜欢做的事情,朕想你的志向也许远大,如广阔无边的天空,其他封号都是局限了你。溢美的话在封贵妃的圣旨上已经说过很多,封号是朕对你的寄望。” “你和旁人不同,不是因为你容色更加姝丽,更不是你比其他妃嫔贤良淑德。” 谢彻执起她的手,相握在一起。 娴儿既像美玉,也似利器。 把她珍藏在屋里观赏,未免浪费,他不是没有容人之量的人,他爱重一个人,便会为她扫平面前的障碍,让她展翅飞翔。 “宸字不适合你,屋子待着不高兴,我们就多往外看看。” “朕只求你一件事,万事要陪着朕。” 昊贵妃的封号传遍朝野。 眼看着皇帝不会收回成命,众人也只能接受,后宫里出了一位与别不同的贵妃娘娘,她宠冠六宫,又志不在六宫之中。 再过数年,奔着选秀入宫争宠的年轻秀女大撒银子买情报,钻研皇帝喜好,想被留牌中选。 宠妃模范,那必然是昊贵妃了。 得在隆雪的天连着七日等待偶遇皇上,要在柱子上踩着绸缎高空起舞,要有为太后挡剑的勇气,也要侍疾细心打点好上下一切,还要上献预防疾病方子之功…… 有消息灵通者嗤笑:“那都是老黄历了,据说昊贵妃在组建水师。”“啊???” 娘娘别卷了! 这真不是宠妃该干的事情! 吴贵妃她凭一己之力,卷得再无秀女中选入宫。 而对当事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敬业打工人,展开新的项目罢了。 第211章 番外一 漫长的病假 做事儿要放长远了看,不能只看短期的效益。 这句话用来形容楚皇后的后半生,实在太对了。 她放下权柄,退居幕后,让年轻一辈本就没出大才的楚家更加式微……许多人一开始以为是皇上宠昊贵妃宠得没边,要打压皇后,过几年就得废后,或者让皇后无声无息地病逝,后来一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皇帝分明还很敬重皇后。 那皇后这图啥呢?平白将权力拱手让人,过几年昊贵妃坐稳,早晚得想办法将她弄死取而代之,楚家也不劝劝她,可依仗的分明只有皇后了…… 说着,楚家子弟这么多年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进上书房教皇子读书,以及当伴读。 然而随着皇上在任年数日久,早些年还有容雪涛和郭瑞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结党争论,六部尚书为了手上的利益跟圣意较劲,提提意见,阳奉阴违…… 十来年过去,来上早朝的全是低头听令的人。 再有脾气,也是对外使。 对皇上忤逆的官员,通通提前投胎,或者令其辞官告老。 要说皇上并非滥杀又一意孤行,容不得别人非议的性子,谨亲王就很了解他,只是他这些年来要办的事太多,如果官员不跟他一条心,事儿就办不成,办不好,一拖再拖,耗的是国库银两而迟迟得不到效益。 皇上也想圣寿有限,得在有限的寿命里,干足够多的事儿,才不算白活一场,也好给太子留下一个盛世。 草原的叛乱势力被他逐一平定,组建水师出征周边国家,又建起水路加速贸易。改良出晒盐法、发明更好的种田农具、优化火器……皇帝要求每一条推行下去,要畅通无阻,实时反馈,务求燕赤每寸国土都享受到文明进步带来的好处! 要做许多事,自然容不得拖后腿的。 特别是皇上他死脑筋。 这些崭新的念头如果是天子提出来的,哪怕不凡些,百官也能用“天子非凡人,想事情跟他们角度不一样,终归有天子的道理……” 皇帝他不,哪样是昊贵妃提出来,和他一起完善的,他清清楚楚列出来。 好些文官武将都有微词,觉得哪怕真是昊贵妃的想法,也没标她名字的道理。 举例乡下农村,嫁到夫家的女人捣鼓出新鲜吃食,比如说臭豆腐,客人说起都会说是某家的臭豆腐……这里的某家,自是夫姓,仿佛与女人无关,而明明是女人想出来的方子,娘家人却不能沾上半点好处。 女人的建树,出嫁前归父,出嫁后归夫。 独独是没有她自己的名字。 千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人觉得有问题,而皇帝明知会因此让政策实行变得更困难,也要力排众议地推行……就连姜娴自己也不在乎,她觉得百年后会有人为她正名,何况许多事儿只是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来的,不是她比古代人聪明。 “百年后的事朕管不着,不放心,管得着的朕就先管了。” 既然谢彻心意已决,姜娴便不再劝了。 皇帝文治武功都出息,比起先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宠昊贵妃宠得出格外,百官也挑不出毛病来,百姓生活水平肉眼可见地上升,民心实实在在地向着皇家,在收拾了一帮脖子硬的出头鸟后,政令通行也顺当了许多。 倚老卖老的世家不剩几个,郭瑞柯在容家倒台不久后也一并被清算。 谢彻好相处的一面只给亲近的人看,在臣子面前还是天威深不可测,还是有些人对皇上敬重昊贵妃的举动略有微词,便说圣上独断专行。 有些知道内情的臣子觉得皇上活该,要不是他执意推崇昊贵妃,皇上就是完美无缺的好皇帝了……就差盼着他跟李隆基一样杀了杨贵妃,巴不得亲自清君侧。 但朴素的百姓不这么想。 每次有新政令推行,百姓都知道哪些是昊贵妃提出来的德政。 老百姓的妻女都是要下地干活的,没人闲着,他们不会想那么多,就知道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是昊贵妃,感念她的恩德,甚至有给她立祠的。 众人掰着手指头数,发现世家大族里还完好无缺坚挺着的真不多,楚家是其中一个。这么算来,皇后居然退得很及时,脱离了权力的漩涡,潜心礼佛养病。 哎,大概是怕了宠爱如日中天的昊贵妃,皇后才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