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能这样讲,李三赵熹连破青州、胡蒙,势不可挡,如今他们气势正盛,咱们怎么能跟他们硬碰硬!战事一起粮钱如流水,万一真叫赵熹打下一城半城,咱们颜面何存!还是以和为贵啊!”
“你就是懦夫!被一个双元吓破了胆!”
“嘿,赵熹就在北边,听说好武乐斗来者不拒,将军既然如此勇猛不如北上跟他比划比划!”
“都住口!”眼看要吵了起来,黄郡公不耐烦地呵斥众人,“叫你们前来商议,你们竟还吵了起来!”
黄安文上前道:“父亲息怒,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这大祭、依孩儿之见,还是要去的。如今他们是君、咱们是臣,咱们处境被动、事实都要为他们掣肘,实在大大的不利。既然李隆运想掀了那顶帽子、咱们何不帮他一把!如今李承平和赵熹都不在京都、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同李隆运商议,咱们同意他另立为君、但咱们再不为臣、同他南北并立。李隆运年岁已大、从燕胶两州之事看,他并不愿多起纷争,咱们的要求他八成会同意,到时候咱们有了名分、自己过咱们的小日子,他在北方如何折腾随他去便是。”
第242章 旧地
黄郡公环视众人,挥了挥手:“罢了,你们的意思我都知道了,都下去吧,安文留下来。”
安文遵命。待众臣离去,黄郡公招招手、将安文叫至座下,这才问:“你在京都许久,咱们州府之中没有比你更了解京都众人的,我问你,几位太妃和大殿下是真心有意让位么?”
黄安文想了想,答:“孩儿离京时大殿下尚且年幼、心性未定,后来又一直被李承平养在身边,他不过是一傀儡任人摆布,也无所谓是否真心;荣太妃倒是争强好胜,可她毕竟是李家女儿,眼看大殿下继位无望、索性讨好娘家也是有的;至于舒太妃,性子温温婉婉、又出身卑贱,在宫中并不显眼,这些年一直居住在京外行宫,她态度如何,还真不好揣测。可太妃也好大殿下也好,不过老弱妇孺,难道能扭转乾坤么?”
黄郡公攥住扶手:“这么多年李隆运凭什么稳坐代国之位、凭什么叫四方朝拜于他,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中华汉族向来喜团圆、厌分裂,南北并立、划江而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算国公同意,待十年二十年李承平继位,也绝不会维持,南北之间终有一战。既然如此,咱们若能保有先机,便再好不过!”
“父亲的意思是?”
“李唐八百年前就败了,可朝廷依然坚持到了现在,天下依然有许多支持皇帝、支持大殿下登位之人,这些人以前为李隆运所用,如今李隆运要反、这些人为何不能为我所用呢!便如陶希仁,他沐浴皇恩几十载、又深研儒家经典,我不信他能轻易背叛皇室!以前是为保大殿下性命,如今大殿下长大成人、他难道毫无波澜?他乃大殿下恩师,他的话,大殿下一定会听,若你能劝得他投靠,局势又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