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摄政王才这么大一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啊! 见子受问他话,他只能硬了硬头皮,如实道:“此子是臣来往朝歌路上所捡,当时雷霆阵阵,数道雷光后,地上凭空多了个婴孩。臣以为婴孩是伴雷霆所生,所以臣初捡到他时,还为他取了雷震子之名。” 雷、雷震子?!! 子升:…… 他呆住了,他清晰记得雷震子是姬昌的第一百个儿子,只不过是义子,可为何雷震子长得与他如此相像? 子受却不以为然,他再次看向小家伙,或许是小家伙察觉到局势的变化,竟很有灵气地笑了起来。 他忽然又觉得小家伙顺眼了许多,他本想上手去捏脸,可又顾及到小家伙体娇,于是忍住了。 “雷震子,你倒很会取名,名字也有寓意。雷震子……子……子震雷……” 子升听懂了他王兄的意思,连忙道:“子震雷并不好听,且有三字。” 子受想来也是,如此道:“那便叫他子震好了。” 众人虽不知子震为何会与子升有血脉联系,可既然木已乘舟,也自然不会交于他人。 姬昌一直等着孩子能重新回到他手中,可他直到等到孩子成了殷商王室也没有等到。 自孩子被取名为子震,姬昌便知这孩子再也不可能属于西岐。 血脉一事倒也蹊跷,寻常血亲若是用法器测,即便非父子是兄弟也能有反应。可倘若子升与子震是真父子血亲,按理来说,子受应是子震的伯伯,法器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反应。 若不是子升的血与子受滴到了一个小池中,敖丙还以为是子升与子受的血有了反应。 子升清楚子震非他亲子,他本想让子震认他为兄长,但周围人却提议道:“子震年纪最小,子郊都比子震大。若是认了兄长便是抬了辈分,一方面要给早一步给子郊分封,权力一事也不好处理。再者,子震年纪小,辈分高了也少了玩伴。” 最后,子升便将子震收为了义子。子受做主将子震与子郊一起养。 木匠们的动作很快,第二日子郊又有了一个是原来三倍大小的小木床。 子震睡在床的一角,他眼神灵动,总是喜欢笑。 子郊则很是新奇地趴在被子上。 空间内,金意识一边抱着哥哥一边向外探去,“哥哥,他长得和我们一样大!” 哪吒点头,他身上银光一闪一闪,看起来很有兴致,“没错,他是我们的弟弟。” 弟弟? 金意识“眼睛”眨了眨,既欢喜又雀跃,“我也有比我还小的弟弟了?!” 子郊兴冲冲且蹑手蹑脚地冲着子震爬了过去。子震看似也喜欢与他一样大小的婴儿,于是晃了晃,努力翻过身。 两个娃娃凑在了一起。 子郊:“阿巴……阿巴……” 子震:“阿巴阿巴……阿巴……” 子郊颤颤巍巍地抬起了手,子震满眼好奇,他瞧着那只小肉手来到了他的面前,而后—— 子郊轻轻捏了捏他的脸。 子震:? 他努力使自己不流口水。 宫人见状,于是在他们的小床里放下了许多子升提前准备好的布偶娃娃。 子郊似懂非懂地揪着娃娃玩,子震尚小一些,对身体的控制不如子郊,于是眼含亮光看着子郊玩。 期间,每过小半个时辰,子郊就伸出小肉手来捏了捏子震的脸。 子震眨了眨眼,尚未察觉到不对。他不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他的脸会惨遭多少人“毒手”。 白狐见子震来了以后,不知道从哪儿搜罗来了一个崭新的小奶瓶。 从那日起,它就得一次哄两个孩子了。 它边给子郊喂奶,边瞧着这个与子升小时相似的奶娃娃,于是它忍不住伸出毛茸茸的爪子戳了戳子震的脸。 子震:…… —— 一商人拖着重重的车擦着额头的汗向远方看去,天边似乎有一颗星辰在闪烁。 快到了!他已经看到灯台了!相信不日他便会抵达朝歌。 疲惫令他直不起腰,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坐在路边打算休息片刻。 他只是一个平民,父亲有一手做首饰的好手艺。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将这门手艺在临去之前传给了他。 前两年大旱,家中颗粒无收,再加上妻子生病,他不得不出去借粮,因而欠下了许多债。 不过这两年收成好,家中也能缓上一缓。 后来他听人说朝歌这一两年变得富有,城中也制定了许多规定,外来商人可以好好做生意。 他寻思自己有一门好手艺,为了尽快还债于是他收拾行李,走了近一个月终于来到了朝歌附近。 拉货太久,他满头大汗,于是他从行李中取出一张硬纸折了折对自己扇了起来。 忽然,他余光似乎看到了一块颜色奇怪的石头。 商人家中是做首饰生意的,他对这些奇怪的东西向来敏感。 他放下手中硬纸走了过去将石头捡起。 石头沉甸甸的,手感也不太一样。 他试着悄悄舔了舔,而后眉头不由皱起,连忙唾了出来。 味道怎么这般? 他思索片刻,随后将石头装到行囊中。 这石头虽不太像是能做首饰的样子,但也无妨。 待他先去朝歌。那里的人见多识广,指不定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商人休息好了,重新拉上行李上路。 夕阳照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长。 第83章 来到封神的第83天 朝歌这些日子昼夜温差极大,许多人体寒腹泻。 子升听说后,他用学宫的医资在城中建了一所医馆。 医馆规模不大不小,里面通常是由一位本领高强的老先生坐镇,十几名学员做做自己能做的事。 尽管医馆的人都是才上手,但其每日依旧爆满。 原因不为其它,一是因为价格公道,二是因为能赊账! 当然赊账也不是随便能赊,一般都是让人感觉能还得起。 能赊账便好! 一些人抹着眼泪将家中病了许久的亲人送来。 太好了!这下有救了! 医馆在他们眼中就宛如救星一般,它将他们从泥沼中拉起,重新见到光亮。 医馆的兴起从而繁荣了一个职业:采药人! 馆中每一类草药价格不一样,最常见的自然价格最低,越是稀有价格越高。 于是,在农闲之时很多人便会去采药。 孩子也会跟着帮忙减轻家中负担,稀有的草药他们采不了,一般的草药他们可是一采一筐。 因而,许多孩子虽然年纪小,可他们已经识得了数十种草药。 药采着采着,民间也多了许多传说,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村头老王家。 老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