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我在虐文里面当村长 > 分卷阅读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1 / 1)

个学不进,就两个人学,两个学不进,就一群人学。咱们村儿有那么多孩子,我相信总有两个聪明的,可以承托起平梁村的未来。且,作为村长,我愿意为此付出——” “即日起,但凡肯送孩子上学的,奖励十个鸡蛋;孩子读书读得好,送菜送粮。” “若是日后谁侥幸能够读出名堂,考试的费用和进京的盘缠我亦全权负责。” 轰地—— 村民们脑子如雷鸣贯耳般炸响,一下子啥都听不进去了。 沈舒说什么?! 送鸡蛋送菜送粮? 天底下能有这么好的好事么? “村长,是真的送鸡送菜送粮么?你可不要把俺们孩子骗过去了不给。” “村长,学堂搁哪儿建,我可以帮忙!” “村长这份心意大家伙都感受到了,我们绝对支持村长的决定!” …… 什么东西能有蛋菜粮重要哩,小孩子能干得了什么? 把他们扔到地里,一天也割不了几斤麦子,上了学堂他们还能读书,万一就读进去了呢? 再谈远的,日后自家孩子大了,即便考不上,去县里谋个差事也是好的。 读书人的路总归是要比普通人的路要广,这么一想,他们才意识到沈舒多么有远见,当即纷纷表示赞同。 沈舒见办学堂的事顺利推行,松了一口气,笑容也灿烂了许多。 接着他告诉想送孩子上学的村民,什么时候报名,该如何报名,报完名该几点到,几时放学。 按他和沈文庆商量的,早期不知道有几个人入学,学堂便先不建,就只在村口空地上堆几个沙盘。 等粗浅的知识过了,孩子们要做文章了,再添置些纸笔,让他们省着点用。 不过,沈舒有更好的想法。 他想复刻现代的黑板与粉笔,给孩子使用以此节约成本,毕竟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至于学堂先不建这事儿他同意,一则建学堂耗费人力和时间,会耽搁孩子们的学业;二则若能让村民们每次经过村口时,听到自家孩子的读书声,会生出许多满足感。 待交代完了详细,沈舒便回到了家,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翻沈大同留下的祖产。 原著里,沈大同堪堪去世,刘敬和就打着未婚夫的名义将沈家财产悉数收入囊中,让他连见都没见着。 要不是刘敬和跟沈文庆主动提起,他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东西。 于是,沈舒翻箱倒柜良久,从床板凿出的格子里翻出了个精美的匣子。 只见那匣子花纹极其华丽,光是制作的材料就无比昂贵,看那匣身漆黑油亮的色泽,犹如流银一般,沈舒觉得这匣子少说十两。 好在这匣子没上锁,一掰就开,沈舒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竟是几张房契和地契。 那房契和地契都不是现在的格式,上头的文字也颇为复杂,沈舒继承了苦情受的学识,竟都没能看懂。 沈舒顿时哑火,这让他上哪儿兑去? 看来,这几张契纸是动不了了,只能图个心理安慰。 接着,沈舒又翻了翻,发现这匣子竟分两层,第二层放着一沓万两的银票。 沈舒:“!” 不愧是祖产,诚不欺我! 饶是经过社会毒打被迫佛系惯了的沈舒,在见到这些银票时也忍不住目光一热呼吸粗重。 他捧起这些银票,想到原著里刘敬和把他这么多钱都卷跑了,不禁咬牙切齿—— 刘敬和个狗,真该死啊! 好半天,沈舒摸够了银票,才恋恋不舍的把它塞回匣层里,又将匣子藏回原来的位置。 所谓财不外露,贵不独行,若违此理,必招横祸。 沈舒想,万一原著渣攻又来渣他,他携款潜逃也不是不行。 有了这些祖产托底,他对于办学堂的事更有信心了。 第二日,他早早来到村口,就见村民们带着自己的孩子站在榕树下,等着报名。 沈舒请来了沈文庆,让他帮忙做公证,证明自己所说的话真实有效,然后记下了孩子们的名字。 这一记,就记了四十多个,从两岁的到十五岁的都有。 沈舒对抱着两岁孩子的村民道:“志伯,您家的孩子太小了,等他大一点再让他来吧。” 志伯眼睛一瞪:“三岁了三岁了,差一个月就三岁了,实在不行,你看俺来行不行了?” 沈舒顿时哭笑不得:“志伯你来倒是可以来,但是不送米粮,就只能干学。” 志伯嗐了一声,甩了甩袖子:“不送鸡蛋,俺才不学哩。” 沈舒绝倒。 好在丧心病狂到把两岁孩子抱来上学的只有志伯一个,其他人排着队在从沈文庆那儿领了十个鸡蛋等额的铜钱,就在沈舒这儿顺顺利利报了名。 而其他来看热闹的村民见沈舒真发钱,无比的眼热,这可是十个鸡蛋啊,平常他们哪儿舍得吃? 而当他们以为这事跟他们半竿子打不着关系的时候,沈舒忽然对他们说:“乡亲们,我这里长期收鸡蛋、鸡蛋壳,鸡蛋五文钱一个,鸡蛋壳一文钱收。你们要是有吃了不要的鸡蛋壳,不要扔,都送到我这里来。” 村民们一惊,还有这种好事? 但是沈舒要鸡蛋壳做什么? 第7章 沈舒哪里会告诉他们,自己收鸡蛋壳是为了做粉笔,毕竟根据清河县的物价,一令纸要五百文到六百文,四十多个孩子同时霍霍纸张根本供不起。 至于黑板,沈舒昨天下午也已入手,研了墨,将墨汁细细刷在打磨光滑的木板上,建了两条腿,充作黑板架子。 粉笔和黑板的材质都很粗糙,但勉强能凑合着用,沈舒打定主意,明日就教孩子们写他们的名字,然后学唐诗宋词。 至次日,沈舒卯时末就来到了村口榕树下,此时天光已然大亮,一丝橙红色的光芒从云中透出来,照着勤劳的人们。 不少人家正在做早饭,炊烟袅袅升起,一群高矮胖瘦不一的娃儿在村口玩乐等待,嬉笑打闹,十分欢快。 待得沈舒扛着黑板走近,他们逐渐安静,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看上去颇为拘谨。 沈舒将黑板放在地上,胸口沾了一些未干透的墨,拍手笑道:“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夫子沈舒,现在我们来点名,被叫到的人大声喊‘到’,沈小春……” “到。” “沈小玉。” “到。” “沈秀秀。” “到。” …… 昨个儿报名的四十多个人今天竟只来了三十多个人。 那些年纪大的高个子,今天一个都没到场。 沈舒:“……” 很显然,这一波他妥妥失误了,是他低估了人心的复杂。 某些村民只想白嫖十个鸡蛋,根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