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38(1 / 1)

西,所以女娘收钱之后非常尽职尽责,把好多东西都揉碎了讲,确保他能听懂。 朱标:“那位女娘以为我是写什么……穿明小说的。也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服务员端上来红茶,青霓拿瓷勺子轻轻搅拌,满眼盯着那水流搅动旋转,好似没在听朱标说话。 朱标:“她告诉我,父皇陛下对宝钞的理解十分浅薄,在父皇陛下眼中,宝钞就是能换钱的纸,想印就印。” 朱元璋:“……” 如果不是听过之前那些知识,他可能这时候真会说上一句: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臣们低头,不敢说话。 他们之前……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朱标:“父皇陛下规定一贯宝钞价值一石米,却没有准备保证金,没有准备好每一贯宝钞能兑换的那一石米,又越印越多,从不回收,至使百姓发现手里宝钞越来越多,却兑换不到一石米后,就不肯再用宝钞进行买卖。开始时,一贯宝钞能兑换一石米,到后来,三十贯宝钞才能兑换一石米。” “砰!” 朱元璋举起拳头,用力地砸向桌面,面色阴沉。 经济知识缺乏的他,总算意识到自己这样是在抢百姓的钱。 “幸好……幸好发现的早。”他在心里暗暗说:“俺可不能做蒙元那样欺凌百姓的皇帝。朱重八,你要记住,你爹娘是饿死的!” 朱标补充:“还有,父皇陛下收税虽然收宝钞,但只收少量新钞,其余的都收物资。那些花不出去的旧钞,就烂在百姓手里,在百姓眼里,他们的钱莫名其妙就消失不见了。” 第488章 宝钞换米 饭菜一份份上桌, 而朱标也把宝钞的事情说完了。 最后,他说:“那位女娘与我说了一个记账的办法,说可以让主角与父皇陛下提议, 这样能够提高贪污门槛。” 提高贪污门槛? 朱元璋脸上微微带出几分笑意:“太子懂朕。是什么样的记账办法?” “借贷平衡法。” 某些大臣心脏狠狠一跳。 不给贪污, 这还能玩? 李善长语气平淡地问:“不知殿下这借贷平衡法,是什么意思?” 朱标笑了一下:“那位女娘说,十个字便能概括: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旁人还未有反应, 户部尚书宋冕激动地站起来:“殿下!此人有真本事!” 朱元璋惊异:“这十个字有那么神奇,让你一听就毫不犹豫确认此人有真本事?” ——虽然之前仙人和神兽已经说过这是一个能解答他们疑惑的能人,但宋冕很明显是从自身认知出发。 “确实是这样,若此人在洪武年间,臣一定奏请上位, 将其聘为女官。”宋冕有些振奋地看了一眼朱标,接着说:“上位,我们的记账法是先提笔写年月日,而后记录收入、支出、余额。原先还好, 但比起这借贷平衡法,便稍显笨拙了。” 宋冕索性用手指沾湿杯中水, 在桌面上书写—— 借:米,一石 贷:宝钞, 一贯。 “这就是臣猜测中,借贷平衡法会有的记录方式。有借有贷, 借贷相等。” 他目光火热地看向朱标:“殿下,臣可理解正确?” 朱标惊喜地点点头:“尚书能听懂, 实在太好了。” 朱元璋能看清桌上字迹, 但他还是站起来, 走过去细细观看,一笔一划都放进心里。 “好!”朱元璋如获至宝:“这种记账方法确实会让查账更方便。” 而查账方便,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当贪官的门槛。 他非常需要这个记账法! 朱标:“那位女娘说这只是借贷平衡法的初级应用,但也够大明用了,两三个月就能培训出来。” 宋冕:“才初级?” 朱标把那女学生的话复述一遍:“如果想要全学会,至少得专修五六年,要学很多知识。还要考西皮诶(CPA)和诶西西诶(ACCA)。” 这是什么东西? 大明君臣不明觉厉。 朱标也不太听得懂,他也试着问了,但对方一副困惑又理所当然的样子:“想深入去了解,当然要去考啊。不过一个是会计师,一个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定位目标不同,也不用都考。” 朱标就不敢再深入问下去——这些词汇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常识,问多容易露馅。 “但女娘信誓旦旦与臣言——说什么,流水没那么容易三两句就教会,但在洪武年间,会一个分录就够了。这绝对是降维碾压的查账神器。” 户部尚书宋冕疯狂点头:“而且还会让账面看着干净利落很多。” 朱元璋拍板:“传令下去,大明各府衙必须用此法重新算一次账,在今岁夏税时交上来。” 宋冕脸色大变,连忙阻拦:“上位不可!如今已是三月下旬,光是去教京官运用这借贷平衡法便要两三个月,而将京官派去地方,教导地方官也得两三个月,更别说还有路上车马时间,如此,至少需要半年来发行啊!” 青霓在旁边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补充一句:借贷平衡法属于这一科的总纲,你们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那女学生大概觉得这是常识,不用特别指出来。 而朱元璋听到宋冕这话,也觉得确实不能逼得太紧,总 得给人家一些学习时间,遂道:“那就秋收,必须用上此法。” 这还真是只给“一些”时间啊。相当于刚学会,就要马不停蹄用它去记秋税。 宋冕苦笑,抬手一行礼:“唯。” * 他们开始吃饭,有一锅玉米排骨汤端上来,是朱樉所点,汤一上来他就伸着脖子去看:“玉米呢?俺还没见过好似玉的米呢,是白玉还是青玉?” 和别人分完一整份汤,也没有找到米粒。但他找到了其他东西:“肯定是这个黄澄澄的!一轮一轮排序着,还是金玉之色,肯定是玉米!” 其他人也觉得是此物。惊叹之余,也一起看向仙人和五彩小蛇。 没见过的农作物,想知道它有什么用! 仙人一双黑瞳垂眸看过来:“玉米,一种耐寒作物。” “耐寒?!” 朱元璋迅速抓住重点:“那……” “有用,但不是很多。” 毕竟明朝冷到长江都能结冰一个月,玉米只是耐寒,又不是能无视冰天雪地的幻境茁壮成长。 朱元璋语速极快地说:“已经够了!多谢仙人解惑,能有一点用是一点。虽然高产作物无法度过两百年严寒,但是,高产作物、耐寒作物可以让百姓撑一撑,撑到有明君出现,兴许就可以度过去。” 高产、耐寒,再加上明君,才能够让百姓不过上苦日子。 他抓紧机会问:“不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