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唯有那个节杖,杖上节旄已掉得一干二净。 画面渐渐消失,幕布重新变回雪白,徒留一地无言。 大汉看到这一幕的人皆是静默无声,紧接着,便有人对着屏幕行礼。 一个又一个,一人又一人,对着那不知姓名与长相的使君,拱手一礼。 而精卫则说:“此人正在参考白玉京,这是将来之景。” 举座皆惊,互相打量,好像看谁都是那使君,又好像看谁都不是。 精卫:“考试规则里要求,你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作答。若是将来背叛初心,回答不会背叛,便少十分。若是将来不曾背叛,却又在卷面填下会背叛,依然要少十分。” “现在,回答吧。” 你觉得你将来能够不背叛自己吗? 或者说,你足够了解你自己吗?你确定你遇到任何磨难都不会改易本心吗?比如,刚才视频里那种? 她要找愿意变法的人,变法艰难,唯有一直坚持自我的人才能够胜任。 第270章 汉武治国 一段视频过后, 能坚持自己的已是少数。很多人都将原先答案涂抹掉,亦有人提着笔游移不定,犹豫不决, 迟迟不敢下笔。 苏武把视线从白幕上收回,泼墨于纸面,坚定地写下八个字—— 苏武绝不背叛自己。 他并没有看出视频里使君就是未来的他自己。他只是在心中向往:使君风采令人惊叹,武若有朝一日身陷绝境,也绝不卑躬屈膝, 做那令自身蒙羞之事! 霍光脸色阴晴不定。 “难道只有能忍耐过这些磨难不改初心的人才配填不背叛自己吗?” 他将视线眺开, 观察着考场。 左前方, 一个方士在用力撕扯着衣袖, 似乎在纠结自己该填什么。 右前方, 高瘦的官员正板板正正书写。 更远的地方,纺织娘用针线在帕子上穿梭, 这或许是能让她冷静思考的举动。 霍光收回视线,面前雪白卷子还在等待他书写。 他重新回忆自己问题,而后,坚定地摇摇头。 “不,不是。如果只有这样才算意志坚定,神祇直接观望宇宙,从我们之中挑选出历经大难却不改节的人就行了。” 而像他,他敢肯定, 自己如果遇上使君那种情况,绝对没办法坚持十九年。但是, 他可以自尽, 不使自己受辱。还有另外一种人, 就是没有家国大义, 只想苟全自己,难道要说对方投降匈奴并非坚守本心? 那么,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 霍光皱着眉想。 他……如果长久呆在官场,应该会一直谨小慎微,不为权力而自傲,该装糊涂就装糊涂,不出风头,明哲保身。 某种意义上,他很怕死,他绝不会变成一个嚣张的权臣,他会永远谨慎,这应当就是不背叛自己了。 嗯!就是这样! 霍光飞快写下答案:不会。心里猛然一松。 他开始看下一题。 “第四题是……三分多项选择题?” 【你认为你现在生活过得如何?】 【一:在这一任皇帝治下,现今过得比他刚上位时好。】 【二:在这一任皇帝治下,现今没有他刚上位时好。】 【三:在这一任皇帝治下,现今和他刚上位时没什么差别。】 【四::比起上一任皇帝治下,变得更好了。】 【五:比起上一任皇帝治下,变得差了。】 【六:没经历过上一任皇帝治下】 “啪——” 笔杆子掉在了地上,能清晰听见笔管裂开的声音。 霍光来不及去管自己失态了,他只觉得脑壳疼,疼得宛若有千万根针扎在里面。 这这这—— 这是在内涵陛下吧! 霍光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狠狠一闭,再睁开,依旧是那道题目,询问答题者对自己现今生活满不满意。 好家伙,还和上一代皇帝治下比——这能比吗!他们配和孝景皇帝治下比吗!那可是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的孝景皇帝啊! 霍光控制不住去看向刘彻。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人。如果霍光学过现代词汇,此情此景他就能感慨一句—— “这真是公开处刑啊。”白鸠的声音在青霓脑海里响起。 “嗐,公开处刑前提是对方感觉到被处刑,汉武帝的心理素质……” 跟随宿主目光示意,白鸠眼珠转动,看向了刘彻。发现刘彻对这些目光面不改色,扫了一眼题目后,在序号上圈出选择,马不停蹄看向下一题。 ——他圈的是三和四。 当皇帝后和过去没什么差别,当皇帝时比当太子时过得好,没毛病! 自省?没什么好自省的! “陛下!” 是一个刘彻没听过的声音,他抬眼看过去,发现对方的脸他也不认识。 那人应当是普通百姓,不知躲过多少毒虫野兽来到白玉京外,他站起来后,整个人都在晃,站都几乎站不稳。 刘彻听到那人大声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寻仙,我只是想问一句——”他喘息了一声,眼睛忽地瞪大,“打完匈奴,日子真的能好起来吗!” 刘彻瞧了他一眼,语气居然还很平和:“能。” 对方似乎已经豁出去了,“你怎么证明!” “放肆!”臣子中有恪守规矩的人皱着眉,“你怎么敢这么——这么质问陛下!” 那百姓梗着脖子,一双眼睛只望着刘彻,下嘴唇上还有裂口,微微沁出血迹。 刘彻跪坐在案后,一只手搭在膝盖上,姿势十分放松,“证明啊……”这还是第一次有人问他给证明,刘彻很稀奇,浅色双唇竟然还笑了笑,“我观你年纪不小了,可用过四铢钱?” 那百姓困惑了,如堕五里雾中,被牵走了思路,“用、用过,怎么了?” “朝廷新发五铢钱可用过?” 那百姓点点头。 五铢钱当然用过,这是新钱,而且,朝廷不再准许民间私造货币,五铢钱便是市面上唯一通行的钱币。 “若让你回到用四铢钱的时候,你可愿意?” 那百姓立刻摇头,拼了命地摇,生怕晚一刻那任性帝王便金口玉言,当场废除五铢钱,回归四铢钱。 这可不能回去啊! 刘彻追问他:“为何不愿意?” 那百姓张口结舌,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能凭着生活经验来说:“用四铢钱时,钱就不是钱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钱,他也搞不懂,反正五铢钱发行后,他用起来比用四铢钱舒服。 刘彻帮他说:“昔日太|祖高皇帝起兵,建我大汉,然太|祖高皇帝是亭长之身,不曾关注过商贾之事,他改秦半两为三铢钱,本意是怜惜百姓,秦半两过于笨重,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