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95(1 / 1)

了, 要么远远打发去封地! 这种祸害不能留! 哦不对, 在场人那么多, 瞒不住,真是, 脑子都气傻了。 如果山鬼愿意告诉他是谁的儿子, 排行第几就好了, 那就可以生下来后先教一教, 看看能不能教好。 云雾散去后, 山鬼依旧是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 便轻轻地笑:“秦王是要回答我的问题吗?” 李世民:“是!还请足下出题!” “倒也不用特意出题, 就这个吧——谁是间接造成安史之乱的皇帝?” “一、大帝李治。 ” 由于前面山鬼没有提到李治的文治武功,只摘取了一些他治国失误的地方,导致李世民对这个还没出生的儿子第一感官就是小兔崽子,现在听到首项选择,只差一点就开口打断,说“后面不用说了,就他了”。 还好他行军打仗磨练出来的耐力救了他。 山鬼:“二、孝和皇帝李显。三,明皇帝李隆基。四,章武皇帝李纯。” 所有人都看向了礼部尚书李孝恭。 快点,来活了,这些谥号里的门道,你一个礼部尚书,门清儿! 得嘞! 李孝恭大手一挥,礼部官员们围过来,七嘴八舌讨论。 “首先,大帝……唔,则天法尧曰大——这个可以去掉了吧?顺应天理,效仿尧舜,造成安史之乱那位陛下哪里能效仿尧舜了?效仿尧舜禅让皇位给安禄山?” 嘶—— 礼部官员们把手藏在袖子里,使劲掐自己掌心,不让自己笑场。 不能笑不能笑,再怎么那也是李家人,还是当今圣天子的儿子,笑完了,可能官途也完了。 尉迟敬德才不管,他就是个混不吝的,骄横惯了——反正他们陛下才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治他的罪,便笑得震天响,“哈哈哈哈哈哈嗝——”鹳骨腮都好似在震动,“你们这些玩文字的就是心眼多,那位天子何止禅让,这是怕有臣子不服,提前将人送过去,还逼着打败仗,好让下一任天子处置吧?” 这一笑,直接打破了之前还凝重悲愤的氛围,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反正李世民是被逗笑了。声音还有些沙哑,“敬德,你这……噗,你这嘴不去做御史,真是屈才。” 有御史大夫作出惊恐的样子,连忙摆手:“不敢不敢,我们这儿庙小,容不下吴国公这尊大佛。” 引起哄堂大笑。 尉迟敬德“啧”一声,目光转一圈,记住笑得最大声的那几个。改天就套他们麻袋! 李世民拳头掩在翘起的唇边,“咳咳,继续,还有三个,都分析分析,究竟是谁。” 礼部官员便又将注意力放在“孝和皇帝李显”上,“孝”就不用分析了,都盯着“和”谥,“唔,我觉得这个也很像,推贤让能曰和,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万一又是嘲咳咳呢。” 礼部官员间相互抛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也没办法,谥号是由下一任皇帝定的,上一任再怎么昏庸,子也不好言父过,这时候,就需要礼部来粉饰粉饰,挑一个明面上不出错,实则暗藏乾坤的谥。 这种活,他们确实门清。 又看下一个。 “明皇帝?明是一个很好的谥号了吧?” “对,而且,山鬼之前也说了,明皇帝让大唐超越了前朝,这个应该可以去掉。” “对,我也觉得可以去了。” 李孝恭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点头,补了一句:“他确实配得上一个‘明’字,此人为一代明君,应该无甚问题。” 又能开拓疆土,又能发展民生,道一声明皇帝,无可厚非。就是房谋杜断一时之间,也没反应过来哪里不对。 唯有太子李承乾身侧一个年轻人满脸纠结之色,与在场人格格不入。李承乾注意到了,小声问:“遐龄,怎么了,是膳食有哪里不对吗?” 此人是他的典膳丞,掌东宫进膳、尝食,他特意带来宴会上,想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年轻人没想到会正好被李承乾瞥见,一时有些瞠目结舌。 “遐龄?” “回殿下,臣……”年轻人看上去有些犹豫,“无事,只是想起一些往事。” “嗯。”李承乾便也没多问。 年轻人,也就是李延寿——字遐龄——动了动身体,垂头坐好,脸上还是纠结的神色。 他有别的见解,可又怕是自己猜错了,到时在其他人面前出丑,还会被陛下不喜。 再、再考虑一下吧…… 礼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最后一人。 “章武皇帝?” “‘章’……敬慎高亢曰章,也就是恭敬谨慎,刚强爽直?” “他刚强吗?” “这还叫不刚强?潼关都不守了,非要自家将军抛弃优势,和敌军面对面,可‘刚’了,就是不‘强’。” 礼部官员的嘴皮子毒辣,听得在场人头皮发麻,尤其是某些年纪大的官员,拼命回忆自己有没有做什么误国误民或者不施仁义的事,别到时候入土了,礼部给拟谥号,也来一个明褒暗贬的字。 李孝恭上前,“陛下,我们认为应该选四。” “嗯?为何?” “正如选择一,必然不是,效仿尧舜只是我们的玩笑话。此大帝是陛下皇子,继位于明皇帝之前,既然安史之乱造成大唐由盛转衰,明皇帝治下为大唐最盛,那么,便可以剔除一了。” 李世民露出温和的笑,等着李孝恭后面的话。 李孝恭在这方面非常有自信,意气风发地述说:“而后,山鬼言京城有六陷,是以大唐于安史之乱后尚能维持,因此,二便不能选了,毕竟,还没‘让’出去。” 李世民:“确定明皇帝没有问题?” 李孝恭重新想了一圈“明”的谥意,“明是美谥,谥意亦没有符合安史之乱的暗讽。” “有……的……”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 李承乾惊讶:“遐龄,你……” 李延寿直起了头,和同样惊诧的李孝恭对视,“有的。”他说,“‘明’有一个谥意,或许会适合他。” 李孝恭眉头紧皱,“你是谁?” 李承乾看看自己属臣,又看看李孝恭,抿唇站出来,“堂叔,这是孤的典膳丞。” 李世民眼中流露赞赏之意。 李孝恭忽然笑了,“典膳丞?”他用牙齿磨着这个微小官职的称呼,染着一丝半点炭火火光的眼底,露出些许轻蔑,“不知有何见解?” 要不是有选拔贤才不看身份,只看才能的李世民在,李孝恭连让李延寿说话的机会都不会给。 他看他的眼神,不屑地仿佛在看蚂蚁。 李延寿又不是厚脸皮,感受不到那股视线,登时烧红了脸。 如果……他也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