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我的后院通废土 > 分卷阅读9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8(1 / 1)

开始一点一点讲述起来。 闻柏舟听着听着,脑袋就跟着一点一点地打起瞌睡。 齐老师想了又想,到底还是没有扔粉笔去砸他。粉笔珍贵,不能浪费在这颗榆木脑袋上。 他讲完课保存好录像,才叫醒闻柏舟:“家里最近准备得怎么样了?” “挺好的。”闻柏舟揉了揉眼睛,“我估计这段时间里,第一个海水淡化工程可能已经弄好了。” “海水淡化?”齐老师有些惊讶,“你们现在还没有么?不应该啊,你们不是都在弄可控核聚变了?” “现在有的,就是比较贵。”闻柏舟说,“长辈说是在耗能上有技术关没过,导致价格一直有些居高不下,也推广不开。” “这样啊……我小时候喝的都是淡化水。”齐老师说,“不过还真没注意过价格。小孩儿么,谁要关注水电气这种俗气的问题。” 他说着看了闻柏舟一眼,看见闻柏舟赞同的点头,就知道这小孩估计也不知道自己家水电气每个月花费多少钱。 “其实不管海水淡化的技术关过不过,只要可控核聚变上了,能源问题都将不是问题。”齐老师说,“但净化技术对于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世界是有益的。减少污染和地下水的消耗,更是有益的。你做得很好。” 他拍了拍闻柏舟的肩膀:“等你们的可控核聚变建堆了,我要再给你一些资料。” “是后续维护的吗?”闻柏舟连忙问。 齐老师一听,却笑了起来:“小闻,让你跟着听课你要睡觉。现在就猜不出来了吧?可控核聚变必然掀起能源革命,它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们需要什么?” 闻柏舟想了想:“产业升级?” “……”齐老师忍俊不禁,“这是个答案,不能算你错。可还有呢?” 闻柏舟茫然地眨了眨眼。 “可控核聚变,必然会带来产业升级。现在很多产业与技术受限,都是受制于他们对能量的巨大消耗。”齐老师仔细地与它说,“当无限能源成为可能,这些消耗巨大的产业瞬间就会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你们的市场,你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世界的市场,都会因为这个改变而被迫改变。到时候……”齐老师顿了顿,他笑容微沉,语调也低落了下来,“到时候,你们的敌人,也必然会一改态度,变得咄咄逼人。”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闻柏舟:“因为你们的武器,没有跟上世界的变化。能源迭代后,武器的迭代还需要至少三五年的时间。这几年他们会步步紧逼,紧迫盯人,迫使你们交出关键技术。” “为了他们的市场,也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会前所未有的紧紧抱团。” 齐老师目光悠远,他想着那些自己感受到的,或是老人嘴里的过往:“他们会用一切热战之外的手段,逼迫你们让步。” 闻柏舟顿时想起了那场2055全面展开的核战争。 “他们会提前动手吗?!”闻柏舟紧张地道。 “不。”齐老师说,“我会给你们武器设计图。” 第64章 【一更】 在看见了过去的、本该已经去世的大能们, 隔着手机对自己发问的那一晚。 齐老师独自一个,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关了很久。 他想了特别多的事情。 想白天冲动地叫住闻柏舟对不对、想他猜测里的两个世界的关系、想那场几乎毁灭了他所有年少时光的战争…… 可这些想法里最重要的, 却还是——在闻柏舟的世界里, 那场战争没有到来。 没有到来,就有扭转的可能。 齐老师在黑漆漆的办公室里独坐到天明,然后起身去寻找杨旗。 闻柏舟来自何方,立场如何, 这个地堡里恐怕只有杨旗才最清楚。 他们深谈过了一场, 达成了共同的认知:那场战争不应该到来。无论如何, 都要避免另一个世界的同胞们再受一次苦。 这种苦他们吃过, 也就够了。既然有能力, 就不该让其他同胞再尝试一次。 但是…… “我今天告诉你, 就是想让你回去转告你家的长辈们, 在做相关规划时把兵器制造也纳入其中。”齐老师说。 “但是你们也要知道, 我们的地堡毕竟不在以前的军区, 更何况峄城本身也没几个军工厂。除了我们自己手里的资料外,其他相关资料找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需要和13号地堡交换吗?”闻柏舟问他。 “13号地堡也捏着一些, 换起来不难。”齐老师笑了笑, “还有一些,在其他城市的地堡手里。给够时间慢慢换也行。” 他想了想, 从书桌上拿起一个本子, 埋头写了几笔:“我们目前能提供的,高能激光枪与高能电磁枪以及电磁枪需要用到的强压缩电池技术。这能成为你们在可控核聚变点火后的过渡技术。” 他原本想把那一页纸撕下来递给闻柏舟,可刚要撕开, 却又停了下来。他想了想才说:“你等一等, 我写一点详细的数据你带回去。” 他坐回桌后,仔细地写了很久, 才撕下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折叠好了:“别弄掉了。” “您放心。”闻柏舟接过信纸。当即拆开手机壳,把它塞了进去。 他这次带来的几个手机都是1号楼的大佬们改装过的手机,各个都拥有能挡子弹的坚固外壳。 他装好信纸,将手机贴身放好了,想了想又开口问道:“齐老师,我听说海滨城市因为不能造地堡,都是生活在船上的。他们现在还有造船技术吗?” “是的,当时海滨城市被破坏得很厉害。那种情况下,只剩下一些没有损坏的战船还能大量收容幸存者。”齐老师说,“后来上船久了,也就没下船了吧。” 他身在峄城,对于海滨为什么会发展成船市,有些不清楚。那时候他们自己都忙着建造庇护所,实在没心思也没能力去打听其他城市的事情。 等到大家弄好了庇护所,生活进入一个平稳的节奏,开始逐渐往外寻找幸存同胞后,才知道海滨地区居然形成了这样的生态。 “不过看现在这模样,各个地区船市发展又很稳固。理论上他们应该是恢复了部分造船厂,手里应当也捏着几个生产线,不然发展不成这个模样。”齐老师斟酌着说。 闻柏舟若有所思:“我记得海边几个城市确实有很大的造船厂,如果全都恢复了,他们是不是就能造船了?” “哪儿那么容易。”齐老师笑道,“一艘最普通的舰艇涉及的几十万个零件,需要一整个工业体系的上下游去支撑。只有船厂造不出来。他们现在应该是依靠过去库存的零件与部分半成品,还有拆卸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