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慎淡淡道:“我父亲性子刚烈,总说人生在天地间,赴死可以,受辱不行。” 裴父跪在囚车里,驶进湖广,跪的是皇帝,裴慎被逼下跪,跪得是阉人,裴俭哪里忍得了? “况且又何尝只有今日这一件事呢?” 她态度难得柔和,加之多年筹谋终于开了个头,裴慎今夜高兴,倾诉欲难得的旺盛:“戊寅年八月,也就是三年前,武三启攻陷京都,斩杀先帝,自立为帝,号为大顺。” 沈澜点点头,她当然知道。足足三年内,北边都是大顺的地盘。 实际意义上而言,国朝早就亡了。如今不过是苟延残喘的小朝廷罢了。 “当时南京六部紧急推举湖广岷王为帝,也就是当朝皇帝。这位陛下登基的第一道圣旨,是宣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沈澜唏嘘不已,这一道旨意,生生将北方地盘尽数让给了大顺,此后南北离心。 夜色幽幽,裴慎淡淡道:“皇帝根本不愿意北伐,北伐是我父亲押上爵位、性命争取来的。” 沈澜一愣,这样的朝堂秘闻她自然不知晓。便安安静静地听裴慎继续道:“当时北边沦丧,士民因着这道旨意离心离德。南方各地叛乱四起,光是自立为帝的就有好几个。只不过后来都被我攻破罢了。” “天下乱成那样,哪里还能征到课税?”裴慎晦晦难明:“我父亲取出了府中数百年的金银家私,养出了数万私兵。” “加之东南还算富裕,我又在那里剿倭,便截流了钱粮拿来北伐和南下平叛。”朝廷拿了课税,不是修宫殿就是赐给藩王花销,还不如他截来养兵呢。 怪不得,沈澜终于明白了。原来裴俭和裴慎有极大一部分的兵是私兵,只听从裴家号令,难怪皇帝心惊胆战至此。 “朝廷没在北伐上出过一分力,却又要在北伐成功后,派遣矿监税使征收重课,搞得九边动荡,各地民怨沸腾。我父亲连连上本却无用。” “北伐的三年里,我父顶着满朝的弹章吃尽苦头,如今又要将我父子二人尽数下狱。”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至此,便是再忠心,裴俭的心里也是怨的。 时至今日,彻底引爆。 待裴慎说完,沈澜大概也明白了。 短短六年时间,国朝换了五个皇帝,外头还有什么大顺、大启之类的各色皇帝。各地的地盘基本都是裴家父子二人收复的。 这哪里是篡位,倒像是开国。 沈澜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只余下满腹唏嘘。良久,方问道:“你明日便要启程了?” 裴慎摇摇头:“若要打仗,自然要抢时间,我已将公务都处理完毕了。”说罢,又安抚道:“这几个月都要打仗,你搬去总督府,安全些。” 沈澜正欲张口,裴慎就好像知道她会拒绝一般,只管继续道:“你若不愿意,至少也得搬回武昌城的宅子里。” “好。”沈澜知道轻重,不会拿命开玩笑。 她应下之后,本想告诉裴慎,既然反了,也没了去南京赴死的生命危险,日后不必来见她,两人桥归桥,路归路便是。 可是话到嘴边,沈澜犹豫了。 打仗是会死人的,若今日拒了他,他战时神思不属之下,惹出祸来……沈澜虽不愿和他在一起,却也不愿见裴慎就此亡故。 算了,待他打完仗再拒罢。 沈澜开口道:“天快要亮了,你还不回去?” 裴慎太想她了,心里滚烫得厉害,恨不得将她搂在怀里,与她亲昵调笑,与她热乎乎的依偎在一起,或是干脆鸳鸯绣被翻红浪。 唯有更深刻,更亲密的接触,方能一解他相思苦。 即使在黑暗里,沈澜都能感受到裴慎那种灼热的目光,恨不得将她衣裳都扒了。 沈澜微恼,张口就要赶他。谁知下一刻,忽觉唇上一热。 一触即分。 沈澜恼怒,顿觉好意喂了狗,正要狠狠骂他,却见裴慎闷笑两声,凑到她耳畔,声音沙哑。 “等我回来。” 沈澜被他温热的气息弄的耳根微痒,下意识将他推开,斥道:“你回不回来与我何干!” 裴慎早已学会忽略她的冷言冷语,只心情极好地往门外走。 见他开了门,窗外夜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疏疏月光漏进门扉,铺陈在他身上,映出霜白之色。 沈澜忽然轻轻唤道:“裴慎。” 裴慎心头一喜,只以为她要留自己,正欲转身,却听见沈澜轻声道—— “生民煎熬,四海沸腾,只盼着你能让他们好过些。” 裴慎微怔,点了点头,应下她的嘱托,走进了满庭月光里。 仲夏六月,梅雨终。 作者有话说: 1.内阁大臣向太监磕头,不是我造的,是根据《明代社会生活史》写的。 原文如下:“至于像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专权时,一些官员甚至内阁大臣长跪叩头称九千岁,则更是一种极端的例子。” 2. 那个武三启,大顺的事,还有反复更换皇帝等,在73章开头那个六年的时间缩写里,是早早埋下的伏笔,不是现编的。 第98章 第二日一大早, 月隐星稀, 晨光欲晓之时,裴慎亲临武昌卫, 点齐了三万兵马。 此时裴氏父子已反的消息尚未传至南京, 为了争抢先机,裴慎一路不攻城、不拔寨,只率军疾驰, 过九江、安庆等地直奔南京。 同一日, 庄子上进进出出, 人喊马嘶。沈澜早早起身,指挥着庄子上的伙计仆婢收拾细软, 带着潮生回返武昌城的宅子。 一进武昌城,沈澜掀开骡车帘子, 便见街面两侧的棚子下, 贩不落荚、擂茶等吃食的小摊越发稀少,只卖整匹绸缎的绸缎庄也摆出了“零剪绫罗”的旗子, 宰赁猪羊的屠户正坐小凳上发呆…… 民众数次围堵府衙,不免有砸.抢之类的行径,加之矿监税使加征课税,武昌百业越发凋敝。 沈澜见了,不免叹息。 就在她唏嘘不已时,却遥遥听见街那头传来敲鼓打锣之声,还夹杂着隐隐的人声。 “娘,外头是什么啊?”潮生好奇的把头凑到骡车窗口处,却见两个青布窄袖, 手持锣鼓的皂隶, 一路走, 一路喊:“湖广总督裴大人有令,明日午时三刻,菜市口,杀邓庚——” “湖广总督裴大人……” 一条街,每每行上五六十步,便要喊上一遍。 “娘,邓庚要死了!”潮生睁大眼睛,有些惊讶。 沈澜心知这多半是裴慎临行前下达的命令。拔除矿监税使,收拢民心。 果不其然,待那两个皂隶喊完两三遍,便有几个胆子大的百姓,上前搭话。 没过一刻钟,整条街都鼓噪起来。 百姓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