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议和自然是上策,迁都又如何说?”
“此事大王还不知道。”余太尉说,“若长明真兵临廣野,那么,我将率兵死战,大王则要托付于诸公了。”
“迁去哪里?”
“丰州。”
孟琅愣住了:丰州是他母亲徐灵郡主的封地。
御史大夫急切地说:“丰州是最好的。南边离长明太近,北边二王曾叛乱过,丰州靠东,位置正合适,又因徐灵郡主的缘故没征过兵征过税,比起其他地方富饶得多,那边还有徐灵郡主的行宫,大王去了马上就能住。”
岳度时点头道:“丰州背山面水,的确可做退守之地。”
孟琅不知所言。他现在很混乱。他不知道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真正要找岳度时谈的是这些事。突然间,死战成了下计,而且得到了三公的一致同意。这让孟琅感到十分慌乱,还有不可明说的沮丧。
岳丞相、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继续商量着,谁也没有问他的意见。孟琅感到一丝愤怒,他直挺挺地跪着,愤懑而憋屈。是他提出死战的。他跪在那,低着沉甸甸的脑袋,委屈,灰心,沮丧,耻辱,但他不敢提出异议——难道他现在还能跳出来反对什么吗?这是三公决定的事!
而且,他隐隐地也不愿提出异议,因为他心里也悲哀地意识到,没准此时议和对徐风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并不是说他们在揖海关的战斗就没有了意义,只是,徐风真的要打不下去了。
当一个国家开始用老人和妇女修建战壕,战争还如何继续呢?
孟琅忽然想起了岳度时说过的话:当牺牲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意义。此刻,他感到了浓浓的悲哀和无力。他忍不住想:如果当时议和,现在会怎样?
他不知道。他当时真不甘心议和......
那么,现在呢?
孟琅不知道。
三公最终商定,将依照形势从速议和,如不成,则迁都丰州,死战到底。告辞时,岳度时请孟琅留了下来。他仍低着头,他就这样被迫接受了这一切。
“你现在知道余太尉他们为什么要带上你来见我了吗?”岳度时给他倒了杯茶,望着他说,“他们怕你继续主战,可你刚刚一句话也没说,看来他们白担心了。”
“......”孟琅沉默着,半晌,他咬牙道,“我还是不甘心。”
“谁能甘心?”岳度时摇摇头,“兴许再打下去,长明也会出什么乱子——你是不是这样想?但是,普通百姓会这样想吗?他们连明天都快活不下去了,又怎么还有力气继续坚持?你看到城外那条战壕了吗?那里面的人没有一个希望战争继续,要是廣野破了,他们兴许还会觉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