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文明点。” “干吗呀?都是自己人。”尤达揩着额头的汗,指着江刻说,“我以前和刻子大夏天去那儿吃,都是赤膊的。” 毛鲜大排档距离驿站不远,步行十分钟就能到,四个年轻人慢悠悠地走过去,江刻和唐亦宁手牵着手,唐亦宁问:“你以前常来这儿吗?” “江岳河家就在这附近,还有沈莹真,住得也不远。”江刻说,“我和尤达从小就在这片住,以前没钱,不怎么出去吃,工作后偶尔出去吃一顿,都是去的那家大排档。” 唐亦宁轻声说:“你都没带我来过。” “大排档啊。”江刻笑了,“环境很差的,白天也不开门,就做晚饭和夜宵,最近两年我去得很少,尤达去得多。” 江刻又告诉唐亦宁,毛鲜大排档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去的都是老食客。老板夫妻六十多岁,处在半退休状态,现在是儿子和儿媳在经营,口味比以前差了许多,价格却涨了不少,需要老板隔一阵子来掌个勺,才能留住老客。 走到目的地,唐亦宁吃了一惊。 大排档门面很小,果然又脏又旧,店里只有三、四张餐桌,门口倒是摆着十几张折叠桌,竟是全满。客人们在露天吹着热风,喝酒吃菜,抽烟聊天,场面热闹得堪比菜市场。 刚好有一桌客人吃完走人,尤达动作快,抢到了桌子,喊王小灿和唐亦宁坐下,又拽着江刻去点菜:“你个铁公鸡,以前都吃些鸡爪毛豆,今天非宰你一顿不可,麻小!羊肉串!白斩鸡!卤牛肉!一样都不能少!” 江刻难得大方:“点!随便点!” 他掐腰站在写满菜名的小黑板前,颇有种指点江山的气势。 凉菜、热菜一一上桌,唐亦宁看到那盆麻辣小龙虾,“噗”一下笑出来:“一把椅子呢!” 江刻不高兴:“在这儿,只有半把。” 唐亦宁笑得停不下来,王小灿问:“什么椅子?” “没什么。”唐亦宁眼泪都笑出来了,又看尤达抱来好几瓶冰啤酒,问江刻,“你要喝酒啊?” “嗯。”江刻把车钥匙丢给她,“回去你开车,你喝点可乐吧。” 唐亦宁接过钥匙:“行,你别喝醉哈。” 江刻看着她,觉得这天的唐亦宁与前几天相比很不一样,整个人生动活泼许多,脸上总是挂着笑,也不会凶巴巴地骂他,在尤达面前给足了他面子。 其实,从商场接到她以后,江刻就不敢乱说话,一点儿没提换工作的事,就怕唐亦宁生气。现在两人好端端地坐在大排档,有说有笑,江刻心情放松许多,胃口都开了。 尤达给大家倒上啤酒可乐,举起杯子:“来来来,我们先碰一下,祝刻子和小唐新婚快乐,早日乔迁新居,以后钱越赚越多,飞黄腾达,到时候别忘了带我们一起飞啊!” 四个玻璃杯碰在一起,江刻把一杯啤酒一饮而尽,四人拿起筷子,开始吃菜。 尤达给唐亦宁介绍:“这家的白斩鸡和卤牛肉是招牌菜,尤其是卤牛肉,老板卤的特好吃,他儿子卤的就不行,不是咸了就是不酥,趁现在多吃吃,再过几年老板彻底退休,就吃不到咯。” 唐亦宁尝了一块卤牛肉,果然又香又酥,对尤达竖起大拇指:“好吃。” 尤达啃着羊肉串,指指对面正剥小龙虾的江刻:“今天托小唐的福,这人算是大放血了。以前我和他来这儿吃,每次雷打不动三个菜,盐水毛豆,卤鸡爪,辣椒炒肉片,像今天这个规模,嚯!满汉全席啊!” 王小灿托着下巴说:“人家那叫节约,所以现在才能买房,你成天就想着吃这吃那,房子连个影儿都没有呢。” 尤达说:“靠咱俩那点收入,就算不吃不喝也买不上房啊,那还不如好吃好喝呢,小唐,你说是吧?” 唐亦宁笑而不语,江刻把小碗摆到她面前,里头是十几只小龙虾肉,王小灿看见了,连连拍打尤达的胳膊:“你看看人家江刻!学着点!我都不知道江刻这么温柔体贴的!” 温柔体贴? 唐亦宁差点笑场,江刻瞪了她一眼,也拿起一串羊肉串,欲盖弥彰地啃。 尤达话最多,就只听到他在叭叭地说。 “小唐,你知道我和江刻以前有过什么外号吗?是个组合。”尤达神秘兮兮地问,“猜猜看?” 这哪儿猜得出来?唐亦宁摇头:“不知道,什么外号?” “那是达刻。”尤达一本正经地说完,见唐亦宁没懂,又说了一遍,“纳斯达克,知道吧?做股票的。” 唐亦宁相当捧场:“知道知道!很贴切哎!” 江刻翻了个白眼。 王小灿说:“你别听尤达瞎说,这外号是他自己编的,根本没人叫,我倒是知道他俩初中时被人叫做鸭子兄弟。” 唐亦宁又不懂了:“鸭子兄弟?” 王小灿解释:“达刻,duck,鸭子,嘎嘎嘎!” 唐亦宁爆笑:“哈哈哈哈哈……” 江刻:“……” 尤达不乐意了:“男人不能说鸭。” 王小灿瞥他:“你想多了,你以为是个男的都能做鸭?也要看看有没有资格。你肯定没戏,江刻还差不多。” 尤达又乐了:“诶!这倒是,凭我们刻子这模样,不管去哪个男模俱乐部,都能混个头牌吧!” 这都说的什么和什么?江刻越听越无语:“你俩行了哈,瞎说什么呢!” 开过玩笑,尤达安静了会儿,看着桌对面的江刻,收起那副吊儿郎当的表情,眼神也沉静下来:“小唐,我跟你说,我和刻子认识这么多年,真的,比亲兄弟还亲。刻子大学毕业差点要去深圳,我听说后都哭了,他这一走,以后见面多难啊。结果后来他没走。” 尤达拿起杯子敬江刻,“来,再碰一下,还好你没走,你看,留在钱塘多好,房子有了,老婆也有了,兄弟我也在,总比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深圳打拼来得强,你说是吧?” 江刻和他碰杯,又一次喝干杯中酒。 唐亦宁转头看了他一眼,江刻神情很淡,什么都没说。 这件事,唐亦宁是知道的。 江刻学计算机,从未想过去读研,大四那年开始找工作,实习是在钱塘,但以后的去向,他比较倾向深圳或北京。 深圳、北京有大厂,互联网头部公司几乎都在那儿,对江刻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来说,遍地是机会。 当然,钱塘也有国内Top级的互联网集团公司,子公司都有几十家,江刻肯定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告诉过唐亦宁,上高中时,他就决定毕业后要离开钱塘。 准确地说,他是想离开江岳河、郑馥玲、江岳山、沈莹真那些人,与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再也不用在过年时被叫回去吃顿不知所谓的年夜饭。 他也的确付出了行动,向北京、深圳的几家大公司投递出简历。秋招时,几家大厂来学校招人,江刻在很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