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哪里经得起萧戡这么大炮轰苍蝇?当即都老老实实听从萧戡安排。 跟着萧戡混也有好处,萧戡嫌他们衣服灰扑扑的,给他们买了亮眼的新衣裳。那料子哟,他们成亲时都没穿这么好过! 至于什么筹措经费,那更是不在话下。那些他们平时根本不敢靠近的大门,萧戡十分随意地溜达进去,又十分随意地揣着大笔银钱出来。 他们简直恨不得对萧戡纳头就拜,发誓从此都为他马首是瞻。 可惜萧戡根本看不上他们,人家只是想让他即将高中的小伙伴好好风光一把。 在此之前,进士团的成员们都还不晓得萧戡口里那个惊才绝艳的准进士小伙伴到底是谁,等看到萧戡朝考生堆里唯一的女孩儿招手时他们都瞪大了眼。 敢情是个小娘子! 还是这般好看的小娘子! 都是在长安城里厮混的人,一下子就认出三娘到底是谁了。 这样的话,他们就理解萧戡为什么这么大费周章地收拢进士团了! 对象是他们这位名扬两京的小才女的话,费再多心思都不为过啊! 三娘和萧戡都没空管旁人的心思,因为礼部的人拿着皇榜出来了。 萧戡还在边上表示他询问过进士团的人,这个位置正对着榜头,保证一贴出来他们就能看个清清楚楚。 马上就要放榜了,三娘心里其实还是有点紧张的,有萧戡这么个熟人在边上说话倒是让她放松了不少。 倒是礼部负责张贴皇榜的官员似乎有点儿恶趣味,特意慢悠悠地先从最后一榜贴起,弄得考生们更紧张了,又不敢出声催促,只能屏住呼吸从榜尾开始找自己的名字。 有人在榜上找到了自己,激动得泪流满面。 从榜单上看,今年拢共录取了三十二人,能在将近两千考生中杀出重围多不容易! 这个时候已经没人会在意什么榜头榜尾了,能金榜题名就拥有了进士出身,哪怕是第三十二名都能让人当场嚎哭出声。 萧戡眼看前面三张皇榜都贴完了,礼部的人才慢腾腾贴最后一张,一时间只觉百爪挠心。不过对上三娘,他还是信心满满地说道:“阿晗你肯定在这里!你一准是三榜第一的状元!” 三娘一颗心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嘴里还要强自镇定地回道:“天底下能人多得是,我也不一定能考第一。” 她已经不是五岁了,不能再拿童言无忌当借口。哪怕她这些年一直以拿状元为目标,也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时刻把话挂在嘴边,连到了御前都能大言不惭! 说话间,最后一张皇榜终于露出庐山真容。 三娘感觉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响在耳畔,哪怕告诉自己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别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了不起,可还是忍不住把目光落在皇榜最前面。 既然已经全力以赴,谁不想要最好的? 她就是想要最好的。 也许这样的性情不够温顺、不够谦逊、不够讨人喜欢,可她就是想当最好的。 随着礼部官员把挡在最后一张皇榜前身躯挪开,题写在最前面的名字终于展露在所有人面前—— ——郑县郭晗! ——三榜第一都是她! ——实至名归的新科状元! 第73章 眼看来看榜的人越来越多, 进士团又开了道把三娘从恭贺她高中的人群中抢了出来。 别看进士团只是民间组织,里头的人手可真不少,按职能便分为主茶、主酒、主乐、主宴、主车马等等, 负责这些的都是长安城中有对应门路的帮闲。 光是主宴的,便又分为负责筹备大宴的大科头、负责筹备常宴的小科头。 反正吧,新科进士这门生意抢手着呢, 许多人都想来凑个热闹。这事儿不仅有钱可拿,说出去还面上有光,不少人都自发地加入进来。 像如今在礼部南院外便有进士团的人设帐置了酒食,招呼榜上有名的进士们上前享用并相互认识认识, 方便组织接下来的期集活动。 要是发现有进士没来看榜, 进士团还会组织专门的报喜团队吹吹打打把属于对方的泥金帖子送过去。 当然了,到场的进士们也都有泥金帖子, 这东西是人手一份的, 相当于朝廷发给进士们的录取通知书。 三娘被迎到进士团设帐处,便见吕諲等人已经等在那儿了。 吕諲还饶有兴致地多看了萧戡几眼, 在心中暗自点头:原来是这人抢先拿下了进士团。 多亏了这家伙人傻钱多、下手还快, 不然他那出身富贵窝、不知柴米贵的妻子可能就去当这个冤大头了。 这位萧小郎君,好人啊! 萧·冤大头·戡并不知道吕諲在想什么,只在察觉吕諲投来的视线后和三娘暗自嘀咕,说感觉那个姓吕的看他的眼神好像怪怪的。 三娘让他别瞎编排人,她这位同年不仅才学很不错,还有个长得很好看的富婆娘子! 萧戡也不是在意别人目光的人, 听三娘这么说也不恼,兀自敲打那些个进士团的家伙好好干活。 等瞅见三娘和同年们都认识得差不多了, 他才牵出头通体雪白的大马,兴高采烈地招呼三娘:“来, 你骑这个回去!” 许是觉得这马实在太漂亮了,进士团的人还往马上挂了朵鲜艳夺目的大花。 并配了个喜气洋洋的红马鞍。 三娘:?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要去迎亲呢! 不过从小备受长辈宠爱、时常被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三娘对此倒是接受良好,至少吧,这朵大花不是绑在她身上的。 三娘正这么想着,就见萧戡不知什么时候取了个花冠出来,说要戴她脑袋上。 时人都爱戴花,可也没有这样张扬到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戴头上的。 转念一想,这样的好日子张扬一些也没什么。 人一辈子能有几天像今天这样快活呢? 三娘便让萧戡帮她把花冠戴上。 即使花冠因为鲜花太多有些沉,对她而言也算不得什么负担。 三娘和往常一样利落地翻身上马,挥别了吕諲等人,在萧戡他们的簇拥下回去与家里人分享金榜题名的喜讯。 得知今年出了个女状元,且还是大伙看着长大的郭家小才女,长安城中可谓是万人空巷,都挤在街头想看看今年的新科状元。 其实这些人大多都是见过三娘的,因为三娘实在太有名了,不仅时常跟国子监那群同窗出去和其他书院的学生切磋,还是从小爱在两京坊市中到处遛弯的。 长安城西那些居民可能不认得她,东市周围各坊的人怎么可能不认识她? 随便来个人,都能说一句“我可是看着她长大的”。像是长安东市那个卖胡饼的,还能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