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别问了,回自己坐位去吧。”贺丽压根就没往云团团不知情上面想,只以为云团团是新人,头一回经历这种事罢了。不过贺丽也是小心思极多的人,所以她才不会告诉云团团以前是怎么处理的呢。 云团团耸了下肩,还真就不问了。不过之后的时间她却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贺丽和苗小红。 相较于贺丽,苗小红就多少有些坐立不安。九点多的时候,苗小红便又拿起登记本一副要去库房的样子起身出了办公室。 贺丽这时候却偏偏抬了下头,嘴角微勾的目送苗小红离开。 “丽姐,上厕所呀。”云团团见状,眼珠子转了转,一边走到窗台边拎暖壶,一边邀贺丽去上厕所。 贺丽想了想,还真就起身跟着云团团走了。 两人出了办公室,就正好撞见苗小红举步走上楼梯的身影。 库房在地下室,苗小红却是往楼上走的...她要去哪?要见什么人还是想给什么人通风报信? 周主任?孔华山?张刚? 那她是不是可以猜测是采购出了问题? 不对,如果真是,不不不,如果只是采购出了问题,郑主任不会这么生气,他恨不得抓住周主任的小辫子呢。 应该是什么事情牵扯到了整个后勤部或是牵扯到他,才会让郑主任这般火大。 除了办公室,她还能从哪打听消息呢? 看了一眼身边的贺丽,云团团压下因什么都不知道而升起的焦虑。 一整个上午,云团团都在观察贺丽和回来的苗小红,耳朵更是一直竖起来想听一回郑主任办公室的声音。 好烦。 中午也不敢提前下班,云团团一直熬到下班铃声响了这才跟着所有人离开办公室。 不过云团团这次没直接回家吃她的炖肉,而是拿着办公桌里的饭盒去了镇委食堂。 自从来镇委报到后,云团团几乎就没怎么来过镇委食堂。一是伙食不咋地还要钱,要是前脚上班后脚她奶就来镇上了,她有家自然不会吃大清汤寡水的大锅饭。 不过想要知道后勤部具体出了什么事,云团团就不得不来一趟镇委食堂了。 仍旧是没打什么菜,而是打了几个馒头准备带回出租院吃。食堂人多,消息也多,扩散的也快,不需要云团团费力打听,就会有人主动凑过来朝云团团打听消息八卦。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云团团也终于分析整合了一回有用信息,打听到了她所在的后勤部到底怎么了。 怎么了? 跟后勤和采购有关的除了贪|污外,就剩下一些能够让整个后勤部地震的事了。 云团团一边庆幸自己入职不到半个月,一边拿着馒头回出租院,路上还在想着要不要跟后勤部的人一块共进退。 云老太是个会做人的,她将云彩买的五花肉都炖上了,又叫了史胜利和云敏过来一块吃,吃完饭还用云团团装馒头的饭盒装了一份菜让她带回去给贺之亦。 就两个孙女婿,她得一碗水端平了。 虽然她私心里更喜欢她大乖孙家的女婿。 云团团怕天热再将这碗菜闷坏了,出了出租院就将饭盒转移到了空间里,回头又从空间里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饭盒放在外面掩人耳目。 因云团团动作快,饭盒又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即便是在胡同里也不必担心被人发现蹊跷。 按正常程序,崔星辉出狱后应该由桥头镇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将他接回来,并且将其送回云家堡。但崔星辉因为在王玉兰的助攻下给自己整了个病例,所以他就有了三天自由时间。 昨天各种愁闷恐惧夜不能睡。今天对云家堡,对云团团和贺之亦的恐惧不但没有消失还因为各种脑补越演越烈,整个人都成了一根紧绷的弦,仿佛只需要一点点就能崩断一般。 王玉兰见崔星辉这般也不是办法便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她先带崔星辉去桥头镇,然后将崔星辉安排在镇医院里,之后立马回承恩市,想办法将儿子弄回去。 女知青可以通过结婚这个办法回到城里,男知青未尝不能效仿。 丑点没关系,胖点矮点也不要紧,年纪大些也能接受。要是身有残疾...凑和凑和也能应急。 王玉兰将自己想到的办法说出来时,崔星辉脸上的肉都挤成了一团。可是想到远离乡下还能回城,崔星辉便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只是他坐过牢,真会有人不计较这些吗? 王玉兰坚定的点头,会的。 条件都低到地平线了,怎么可能找不到结婚对象。 实在不行...她记得她们家胡同口那个扫厕所的赵美云就是个中年丧夫的寡妇。 只要先将儿子弄回城,这个婚就可以慢慢离。 打定主意要帮崔星辉吃软饭的王玉兰哄住了崔星辉便带着崔星辉从省城回了桥头镇。 先给儿子找了个头疼脑热的毛病住进镇医院。随即自己先在镇招待所开了间房,转天就替崔星辉跑了一趟云家堡。 我儿子回来插队了,但他现在病着,只能先跟村里请个病假了。 大队长听说崔星辉在镇医院住院打针,看向王玉兰的眼神就多了几分莫名。 真是...作的一手好死。 第134章 云团团就在镇上,云团团她二姐更是在镇医院,你让你儿子这会儿去住院,就以镇医院的条件,你儿子睡的病床说不定都是那些流窜犯住过的。 你怕不是已经知道了云团团白天的时候都在镇上?担心儿子没办法第一时间与云团团来个遭遇战,便提前送他过去? 大队长在心中疯狂吐槽了一回,因怕回头闹出事来担了干系,更是不接王玉兰带过去的礼便将人打发走了。 将人打发走了,大队长继续带着村委干部来在村委大院开会。 云团团跟大队长说过,之所以是豆腐,是因为做豆腐要用水,他们村中正好有一古井。虽然年代并不算多久远却完全可以让他们借上一回势。其他的东西,他们能做,旁人也能做,并没有什么特色和突出的地方。 而且从长远考虑豆腐一年四季都能做,他们这边冬天长,到了冬天村民们除了呆在家里猫冬就是去修路采石,活没有多少还很危险。若是将这个豆腐坊开起来了,到了冬天人最闲的时候,他们不光可以卖鲜豆腐还可以卖冻豆腐。 路况不好,鲜豆腐运不出镇子外,但冻豆腐和干豆腐,豆腐干却方便运输。到了冬天,他们可以再走走关系将冻豆腐卖到更远的地方。 不过若是真的准备卖豆腐,那么不光村里要多种黄豆,各家的自留地就得多多的种黄豆了。 他们村里人最不犯愁的就是吃,而缺的就是钱。介时按各家出的黄豆数量和出工的工时分工钱,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