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渠清如许 > 分卷阅读10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06(1 / 1)

这一点,所以所以有恃无恐,所以理直气壮。 “……”祝知宜也早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只无奈地摇摇头,唠叨了他几句,无非是万物有灵,积善积德云云。 即便心意相通地相爱了,他们也还是性格天差地别的两个人。 但这没关系,从前的拉扯、妥协和打磨,让他们知道如何维持在一个契合的平衡。 他们可以继续各自笃信各自的人生信条和处事原则,但和而不同,差异兼容,以达到势均力敌的心意相通和水乳交融的和睦。 梁徽赢了比剑,颇为愉悦,因此祝知宜说什么他都很好说话地应了,翩翩有礼地笑道:“清规君子一诺,愿赌服输。” 祝知宜输了,不大想理他,在他面前故作恼怒挽了几个剑花,带着狼犬回宫了。 梁徽眉梢扬起,死皮赖脸地跟在人家后头。 梁徽动作很快,隔日便安排了梁曦景入宫。 梁曦景一直很惦念祝知宜,一见着他心心念念的神仙哥哥便巴巴地跑过来要抱,也不怕生。 祝知宜被那样一双水灵漆黑的眼睛望着,心头一软,但他没怎么和小孩儿打过交道,一时有些无措和拘谨,下意识转头看向梁徽。 梁徽倒是挺有经验,以前出宫流放寄人篱下时不时得讨小主子欢心,又加之他这个人本就是无事也含三分笑,一副和颜悦色的皮囊,小孩儿都爱亲近他。 他一把抱起梁曦景,道:“阿景不是很多话要跟哥哥说么?” 梁曦景牵着祝知宜的手,心疼地问:“哥哥,你还痛吗?”他一直记挂着祝知宜为救他受了很重的伤,好几次央父王带他进宫,父王不允。 祝知宜温柔地笑:“我不痛了。”他忍不住伸手碰了碰梁曦景的面颊,很软,祝知宜的心也跟着软起来。 梁徽说梁曦景像小时候的他,祝知宜觉得不像。 梁曦景比他有趣、生动得多,大概是家里给了很足爱和底气,让他性敏聪锐又不失纯稚本性。 又许是血统的原因,小孩儿倒是有些像梁徽。 梁曦景跟梁徽的眉眼都漆黑明亮,有种含情带笑的神韵,弯起来熠熠生辉,不笑的时候,一低垂下来又很容易让人起怜惜之心,让人忍不住想要对他好。 他看得有点入神,梁徽问:“怎么了?” 祝知宜摇摇头。 张福海来禀敬王与敬王妃已到前殿候着,梁徽把梁曦景递给祝知宜独自出去了。 祝知宜抱着软乎乎的小豆丁,问他功课。 梁曦景一一答了,梁徽也没说错,在口齿伶俐博学论今这方面,他倒是颇有几分祝知宜的影子,小大人似的。 祝知宜敏锐地察觉到他很多的思考和见解都很新颖,虽然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比朝中许多中庸之臣都敏锐,与自己很多政见不谋而合。 祝知宜便没再把他当普通的小孩儿,正经跟他闲谈起来。 梁曦景被祝知宜的博学震慑,肃然起敬,心悦诚服道:“若是南书房里那群老头像哥哥这样便好了。”他也省得天天气得他们白胡子翘上天。 “……”祝知宜谨记梁徽的策略——梁曦景才是敬王府上说话最管用之人,提议道:“那你愿意到宫中跟在我身边进学么?” 梁曦景眼睛一亮,他很喜欢祝知宜,伸出白软的手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祝知宜笑着与他击掌。 此时门外走进一个庞然大物,梁曦景眼睛都不眨了,叹道:“这就是将军么?” “嗯?”祝知宜本以为他会怕,“你知道它?” “我知道呀,”梁曦景窝在祝知宜怀里说“去年夏露祭农神遇到皇兄,他不开心,我邀他到我府上游玩看马,他便说他家有狼。” “……”祝知宜想了想,问,“他不开心么?” 梁曦景人小鬼大,看着祝知宜眨眨眼睛:“嗯,他躲在庙殿后头哭喔,他说他想你,他知道错了,但是你不要他了。” 祝知宜果然被他说得心酸,对他解释:“我没有不要他。” 梁曦景很甜一笑:“那我许的愿都灵验了!”他又告诉祝知宜,“我兄长每回考试都要拜你的。” “是吗?”祝知宜哭笑不得,又引导他,“阿景,你许的愿都灵验了,你有想过今后去做一个实现别人愿望的人么?” 一代明君,实现的便是家国之愿、天下千千万万人之愿。 梁曦景摸着狼犬圆浑的脑袋,若有所思,当一个去实现别人愿望的人,是像神仙哥哥这样么。 梁徽那头,威逼利诱,把没什么主见的敬王夫妇唬弄得晕头转向。 他们敬王府本就承了祝知宜天大的恩情,梁徽又惯会算计人心,恩威并施,他们只得松了口。 从此,梁曦景每日进宫跟在祝知宜身边进学。 祝知宜这也算继承祖父之业,成了新的太傅,未来帝王之师。 梁徽则负责梁曦景的骑射剑术,还给他做了许多小玩意,木马、纸鸢、花灯……梁曦景每日在皇宫里勤文习武,又有狼犬相伴,乐不思蜀。 原本清净的深宫多了小孩子的朗朗书声和玩闹嬉笑,变得热闹生动起来。 第100章 帝党相党 开春,百废待兴。 祝知宜回归朝堂便强势推进了之前未能施展的变法,田种农桑、重视商业、裁撤冗官、革新举荐。 作为阁首,等同前朝历代丞相之职之位,朝堂文臣众心所向的领袖,天下读书人心往神驰的权利之巅。 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高处不胜寒。 即便祝知宜与梁徽已经在感情上情投意合、在追求上志同道合,但也无法避免自古君臣天然微妙的对抗和和势均力敌的制衡。 这是千百年来的权利架构、朝堂风云诡谲的势态、党羽相争人心博弈所决定的,非以当权者的人力、情感、主观意志所能转移。 因为并非只要帝后同体、君臣同心了就诸事分明万事无忧,水至清则无鱼,清明是相对的,廉政朝堂也有党羽纷争,昌繁盛世里也有腐官污吏,有人的地方就永远有江湖,有斗争,朝堂永远是最风起云涌、暗涌深流的地方。 人心各有打算,权欲、争锋、利益纠夺永远不会停止。 祝知宜擅文治,凭借自身的一片慈心和实干清正收归文官众心;梁徽长武取,造反出身,手握重兵,对军队和兵力巩固政权有很大的迷信和依赖,马背上赢来的权利才是自己的。 朝堂便很自然而然分为了帝党相党。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对立制衡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历史的齿轮在相互纷争又相互妥协、相互制衡中滚滚向前。 矛盾是固有且常有的——新一年国库收账就这么多,给工部还是发兵饷。 新发掘的矿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