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莫不是你看中了那位秦小姐?秦小姐容色姝丽,君子好逑也是常理。” 云承昭生母位分低微,皇后和陈贵妃又都忌惮于皇帝不喜这位二皇子,不肯为他多操心一分。 故而,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已经成家,这位二皇子却还是单身一人。 若是他看上了年纪相仿却又貌美非常的秦枕月,裴玉倒是半点儿不奇怪。 云承昭的俊脸微红了红:“我倒是觉得……这些女子长得都不及阿玉好看……呃,我不是有意拿你与女子相比,我只是想说,你生得比她们都好……呃…….我知道秦小姐心有所属,不敢掠人之美。” “啪!”坐在对面的萧玄策面无表情地捏碎了手边的花生壳。 裴玉没搭理黑着脸的某人的小情绪,倒是有些敏锐地看着云承昭:“二殿下怎知这位秦小姐有心上人了?” 难不成,云承昭手上还有他不曾察觉的消息渠道? 云承昭憨厚地挠挠后脑勺:“我与她的心上人颇为投缘,那人曾与我促膝长谈,他的许多政见倒是与我不谋而合。后来我赠他一枚双蝶玉环佩,他告诉我他将那玉环佩赠与了自己喜欢的姑娘。方才我瞧那姑娘腰间缀的便是那玉环佩,所以就猜到了。” 裴玉闻言,秀气的眉头微蹙:“你同那柳鹤姿投缘?” 云承昭微微一愣:“我方才说了那人的名字么?” 不过见裴玉没回答,他也没有深究,只是嘿嘿一笑道:“柳大人虽是一介言官,但是看问题却颇为犀利,入骨三分。许多问题经他一点拨,我颇有几分拨云见日之感。” 裴玉无语地捏了捏眉心,看来灵武帝此前不重视这位二皇子的弊病在此刻就体现出来。 不说旁的,就是云承懿和云承睿这两个人,无论柳鹤姿在他们谁的面前大谈特谈他那通重文抑武、惠泽友邦以求和平的言论,绝对会被这两位爷的大耳帖子抽得找不见北。 本朝以武立国,天圣朝周遭列强环伺,稍一示弱便会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对手一拥而上,分食殆尽。 明眼人都知道,天圣朝之所以还能稳固这天朝上国之尊,与国内东南西北四大边军和各州县的军屯卫所充足的兵力是分割不开的。 分明可以享万国来朝的尊荣,却非要自断一臂与那起子畏威而不怀德的周边异族谋求和平发展,简直是舍本逐末。 不说其他,就连裴玉在听完这番话的时候,都觉得掌心有些发痒。 “柳鹤姿不过是个绣花枕头,只知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空有一张利嘴罢了。这等子言官最喜对朝务指手画脚,却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他们平日弹劾弹劾朝臣后院的事儿也就罢了,若真要靠他们想辙治国,当真是误国误民。殿下还是离他远些为好。”裴玉淡淡道。 云承昭微微张开嘴,嘴唇动了动像是想替柳鹤姿辩解什么,不过话到喉头还是咽了回去,乖巧地点了点头:“我听阿玉的,以后不理会他了。” 坐在旁边的羽弗公主在听完两人的对话,隐晦地看了云承昭一眼。 如果这位主儿日后会继任灵武帝的皇位,或许对于她们沙陀国而言,却也不算是个坏消息。 裴玉对云承昭知错就改的态度还算满意,便把自己面前的一碟子梅花糕往云承昭的面前推了过去:“为臣听闻,陛下请了朱大家担任你的师父,朱大家此人虽迂腐了些,但是却也有满腹治国理政的大才,你该多跟这样的人学习才是。那些处处不及你的人,你又何须听他们的狗屁道理。” 算起来,这云承昭也算是与他沾带血缘关系的‘堂弟’,若是抛开灵武帝暗杀他父母这一层,不算,裴玉对着三个‘堂弟’其实谈不上多讨厌。 顶多是对云承睿那次不知死活的试探有些恼怒罢了,却也不至于真的要了对方性命。 如今相处下来,乖巧又可怜的云承昭倒是很得他的看重。 或许,把这家伙稍加培养,未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明主。 云承昭顺手捻起一块梅花糕咬了一口,目光不经意捕捉到裴玉瞧他的眼神,整个人不觉微微一僵。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阿玉瞧他的眼神,有一种长辈看待晚辈的慈爱? 就在太后准备命人再请上下一位闺秀献上寿礼的时候,灵武帝却不紧不慢地抬手止住了太后的打算,并且命大监刘太康呈上一本明黄色的折子。 “母后,在请出其他人之前,朕这里倒是有一份寿礼想先呈给您过目。”灵武帝微笑着环视四周一圈。 周围被他目光掠过的一众重臣不觉心中一颤。 近些日子,皇帝的喜好他们越来越难以拿捏了。 以前灵武帝好美色,好斗兽,好狩猎,他们只需暗示内侍监伺候好皇帝,外头的朝政大权便全部由他们主持。 近一年以来,灵武帝却变得太快了。 他开始不再沉迷于玩乐,也在着手处理朝务。虽然皇帝已经十余年不理朝政,但是他一出手便让所有大臣都知道,灵武帝绝非他们想象中那样昏庸无能。 然而,灵武帝越是这般神秘,他们便越是拿不准帝王的心底倒是在想什么。 于是,在灵武帝的示意下,锦衣卫快刀斩乱麻地以板上钉钉的罪名处理了几个重臣,搞得京城里风声鹤唳之后,却又突然收手了。 那几名重臣被下了诏狱,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活着的,这也让其余心虚不已的朝臣越发草木皆兵,生怕自己行差踏错,便陷入万劫不复。 这时候,不少人才意识到,虽然皇帝十余年不理朝政,但是在他沉迷酒色的时候,军务大权却始终被灵武帝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而且四面边军和各州府卫所屯军,也都握在皇帝手里。 最可怕的是,当他们还得意于文官集团能够在朝堂之上洋洋洒洒地发表政见,制定国策,让武将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的时候,锦衣卫和西厂这两股密探势力,早已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构建了无微不至的细密网络。 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基本上都被这张巨网笼罩,无人例外。 骤然听说皇帝另有生辰贺仪送给太后,这群人先是一震,随后纷纷将目光转向礼部尚书郭远章。 皇帝送给太后的贺仪都是礼部着手去安排的,想来礼部尚书不会不知。 郭远章年逾五旬,须发花白,体态较胖,一双倒垂的三角眼带着安然自若的神情。 看到同僚们都把目光转向自己,郭远章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之前按照皇帝的吩咐,备下了丰厚的贺仪,但是这里头的确不包括现在大监刘太康手里捧着的那本簿册。 太后也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但是刘太康已经把那本册子捧到她面前来,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只能微笑着接过黄册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