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赵主任做思想工作的对象,都是吵得比较厉害的那几对夫妻嘛?”孟秀珍不太信,“你跟贺同志没吵过架吧?” “没吵,但赵主任找我们的确是为了这事。” 孟秀珍满脸困惑:“难道那个名单真是别人杜撰的?”虽然跟苏婷说的时候,她再三强调不保真,实际上心里对那个名单深信不疑。 苏婷故意顺着她的话打趣:“看来孟姐你的消息也有不准的时候啊。” “这只能说明告诉我这消息的人不靠谱。”孟秀珍郑重说道,她坚决不承认自己不靠谱。 苏婷哈哈笑:“那你可误会人家了。” “误会……”孟秀珍话刚出口,反应过来问,“名单是真的?不对啊,名单要是真的,怎么会是赵主任来给你们做思想工作?难道你刚才骗了我?” “名单是真的,赵主任也真的是来给我们做思想工作的,”走进楼道,灯光亮起来,注意到孟秀珍脸上的表情,苏婷赶忙举手,“你也别瞎猜,我跟东川之间没问题,是赵主任有其他事找我,主动接了这个活。” 孟秀珍松了口气:“我说呢,咱们楼上楼下住着,你跟贺同志吵架,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可未必,说不定我们吵架的声音比较小,你没听见呢。”苏婷边往楼上走,边扭着头跟孟秀珍说话。 孟秀珍则站在自家门口,笑呵呵道:“处在气头上,谁管声音小不小?除非你们是在床头吵架。” 苏婷差点脚一滑,抛下一句:“不跟你说了。”就加快脚步上到了二楼。 结果刚进门,就听见客厅里坐着的贺东川问:“什么床头吵架?” 苏婷走到茶几前,战术性端起搪瓷杯喝水:“没什么,你听她瞎说!” 贺东川靠着沙发靠背,微仰起头看着她,刻意拖长声音:“哦~~~” 第105章 高考 报纸上刊登恢复高考的报道后, 十栋就成为了大院里最热闹的地方。 大家来找的是孟秀珍闺女,她是应届生,且成绩一直很优异, 有问题纷纷上门青椒, 也会找她借笔记。 刚开始孟秀珍不是很愿意大家来问她闺女问题,一来不会每个上门的军嫂跟他们家关系都很好, 像苏婷那样的,让她闺女上门教, 她都愿意, 只是苏婷自己基础扎实,不需要人教; 二来上门请教的人太多了,第一天为了教这些人,她闺女都没怎么看书,很耽误学习, 就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太紧张了。 好在上门请教的军嫂都是有眼色的, 大概是看出她不高兴,就不怎么上门问问题了,而是改借笔记。 这事孟秀珍不反对,初一到高三,她闺女做的笔记不知道有多少,借几本出去也没什么。甚至她闺女自己在看的笔记,也能借出去,反正抄完她们就会还回来, 不影响复习。 在借笔记的过程中, 有人注意到了孟秀珍闺女在看的苏婷的笔记, 打听起来。 孟秀珍闺女没什么心眼, 把笔记来源给说了。 那名军嫂听后很纳闷,想苏婷初中都没上两年,而且她离开学校都十年了,而孟秀珍闺女今年高三毕业,还一直成绩优异。 她看苏婷笔记干什么? 心里疑惑,却没把这当回事,只跟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提了嘴。 高考报名结束后,大院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有的是关系好的军嫂一起学习,有的是单位组织的,比如军区小学,为了让老师们能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促进学习的热情,也组了个学习小组。 这名军嫂参加的学习小组是前者,几人关系不错,又怕闭门造车,就凑到了一起。她随口一说,同小组的另一名叫戴淑兰军嫂却上了心。 正好戴淑兰跟苏婷关系不错,隔天就上门借了笔记。 苏婷很惊讶,问:“你怎么会想到找我借笔记?” 戴淑兰跟苏婷大两岁,大运动开始时已经上初三,但她离开学校太久,这些年又没怎么看过书,初中知识很多都忘了,所以最近复习的时候,常感到迷茫。 她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不能,她不知道自己放下家里的一切,花费这么多时间复习有没有意义。 可要让她放弃,她又有些不甘心。 读书时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心里也早早定下了想要从事的职业。 但突如其来的大运动改变了一切,梦想渐渐遥远,她也一度选择认命,听从父母的意见,结婚生子,洗手作羹汤。 可她心里名为梦想的种子并未破灭,当高考恢复,这颗种子发了芽。 而这,也是她选择报名参加高考的原因。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学习过程中,她常常觉得举步维艰,心里的后悔一天比一天深,如果过去那些年里,她能多看看书就好了。 但高考来临的步伐不会因为她的后悔而放慢,她只能想尽办法多学一点。 这也是她来找苏婷的主要原因,她觉得在这个节骨眼,孟秀珍的女儿不会浪费时间在没用的笔记上。 戴淑兰这么想,也这么说了出来。 苏婷笑起来,虽然她没有参加兴趣小组,在孟家人来人往时,她也没有想过要到处嚷嚷她的笔记也能外借,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愿意跟人分享,只是她主动拿出去,学历摆在这里,别人免不得要问东问西,需要解释的事太多了。的 说多错多,这是不变的真理,苏婷一直铭记着。 但戴淑兰上门借笔记,她也没小气,将这两年复习过程中做的笔记,和写过的试卷都拿了出来,让她自己挑选。 戴淑兰基础知识虽然不扎实,但人并不傻,看到这些笔记和试卷,就知道苏婷是真有本事。 而且只看试卷和笔记的厚度,就能想到苏婷肯定早就开始复习了,甚至,或许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戴淑兰心中激动,却没有托大去拿汇总的笔记,而是挑了初一初二的数学笔记,又找苏婷借了两份试卷,她打算先看完这些,再去考虑其他的。 离开时,戴淑兰问:“如果其他人问题笔记从哪来的,我可以如实跟她们说吗?” 苏婷闻言愣了下,笑道:“可以。” 戴淑兰放下心,将笔记带到了学习小组,其他军嫂看她拿出的笔记跟之前的不一样,就问了几句。 得知笔记是找苏婷借的,有军嫂问:“你怎么突然找她借笔记?” “我觉得她的笔记很有用。”戴淑兰说。 这是实话,复习的这段时间,戴淑兰学习进展不多,可看过的笔记是真不少,知道有的笔记看着很厚,翻开才知道没什么干活,还有的笔记干货有,但是真难懂。 而苏婷的笔迹风格很简洁明了,其中还写了不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