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9页(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与世家,并不是你死我亡的关系,而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

他语重心长的道:仕忠,寒门之内,你天赋最好,于人心上最为通透。若有朝一日,我不再统领寒门,你一定要肩负起壮大寒门的责任。

陛下那个人,宽厚亲和,却也专权独断,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世家清高,却也并非不可交好,这其中的度,你得慢慢学着把握

大人张仕忠听着苏易宛若交代遗言一般的话,悲从中来,眼睛一酸,竟是当场落下泪来。

苏易看他哭的惨兮兮,一把鼻涕一把泪,又好笑又感动,多大的人了,还哭的像小孩子一样,你年纪可比我还大呢,唉。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摸出一条干净的,从未用过的棉帕递过去。

张仕忠不好意思的接过棉帕,用袖子掩着面,声音闷闷的,属下只是,觉得委屈了大人。

苏易轻轻一叹,虚名而已,这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委不委屈,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

民间的传言经过时间发酵,竟是逐渐越演越烈,甚至进化到了苏易结党营私,在朝中一手遮天的程度。

这对苏易的威望也确实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民间渐渐有人误信了传言,对苏易有所不满,甚至寒门内部,也有所分歧。

但这些流言苏易统统没有理会,而是专心的准备大梁第一届科举。

从考题,到审卷标准,从考试流程,到考官选拔,这次科举的每一点细节,都是苏易亲手敲定的。

可以说,这次科举倾注了苏易所有的心血。

科举进行也异常顺利,虽然是第一届,但有苏易撰写的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手册,和极其缜密的流程,基本没出什么大差错。

从各郡的童试,到州府的院试,再到京城的会试,历经半年多,这场让大梁全国瞩目的科举终于快接近尾声。

礼部,清吏司。

明日就是殿试了,殿试过后,大家终于能松快下来了。

闻言,正在准备明日殿试材料的众人都是一笑。

这次礼部主持科举,确实是累坏了众人,连五日的休沐都取消了,很多官员吃住都在礼部,一个多月都没回过家了。

咳咳咳

一阵压抑的咳嗽声传来,众人闻声望去,面上带了几分担心,苏大人,还好吗?要不要下官去请御医?

苏易用帕子捂着嘴,摆手示意不需要。

顺过气后才道:老毛病了,不碍事。

旁边的一位大人感叹,苏大人才是我们当中最辛苦的,大人已经三月没回府了吧。

苏易微笑道;这里我都住惯了,人多还热闹些,府内冷清,我反而不爱回去。

众人都知道苏易如今的情况,也就没再说什么。

可能是放松下来了,一旁的张仕忠忍不住悄悄问道:不知苏大人觉得,这次谁可得前三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