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不想去水库工作。 去水库工作想必食物得准备充足些,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适合的食物是馒头。 馒头容易填饱肚子,而且不似包子那般有气味,饿的时候掏出来吃不怕被别人闻到。 楚沁将面粉倒些出来,再添入酵母,加水揉成面团后放在卧室里发酵。 面团发酵需要时间,楚沁趁着还没下雪,带上柴刀步履匆匆地往山中赶。 对她来说,砍柴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的事,因为她有空间背包,最艰难的步骤交由空间背包解决。 楚沁并没有走多远,来到一处树林,砍的依然是柯木。 她这次放开砍了,丝毫没有顾忌到砍这么多会不会被人发现。 这片林子都是柯木,柴刀砍入树干中的声音在山林中响起。当树要倒下时,她便瞅准时机把树收入空间中。 就这么过了半小时,楚沁砍完60多棵树,完全可以把杂物房填满一半了。 她回头看看树桩子,震惊得放好柴刀赶紧离开此地往家里赶。 而且还是躲着人,就怕虽然看到他是从这片山林里出来的。 好在今日黄豆子黄豆子不在家,大概率是还在从县城回来的路上。 楚沁猫着腰偷摸回到家中,没等她把旧棉袄脱下来,门口便传来敲门声。 她赶紧换衣服换鞋子,又摸一遍头发,没有杂草粘在头上才放心。 “谁啊?”楚沁问。 吴春雨:“是我。” 楚沁嘀咕好像村里人来她家从来不报名字的,几乎都是回答“是我”。 还好是她记忆好,否则真不晓得这个“是我”到底是谁呢。 “春雨婶儿你咋来啦?”楚沁还有些惊讶,她和春雨婶儿其实没啥交集的,这还是她第一回 上她家来。 吴春雨进门后就下意识看了眼院子里的大体环境,不由得心中暗暗赞叹。 她嫁来高树村嫁得早,其实在楚沁爹妈还在世时也有来过楚沁家。 岁数大后从前的记忆慢慢模糊,但再度踏入这里时吴春雨便能想起来她当初看到的这个院子是什么样的。 不得不说,楚沁拾掇得还更好些。 难怪村里都说楚沁是闲不住的,有十二分的精力,简直比两个男人加起来还能干。 吴春雨跟着楚沁走进来,笑笑道:“我听说你一直想买毛线对吧,正巧我现在手里有,你还要吗?” 楚沁瞪大眼睛,惊喜万分说道:“要,当然要!婶儿你竟然有多余的毛线,天,这也太好了吧,是哪儿买的?” 吴春雨:“老韩他表姐帮忙买的。” 她没说太透,只隐晦道:“他表姐夫在运输队工作,咱们这里买不到毛线,但是市里是能买到的。” 楚沁恍然:“真好。” 在运输队工作真好,难怪现在的人都说三种职业最好找媳妇呢。 一是司机二是厨师,三则是军人。 要是她能进运输队当司机……楚沁不由得心里畅想一番,她绝对能依靠背包空间赚得盆满钵满。 但也只是想想,楚沁对车感兴趣,对司机这个职业也眼红,但她开不来车也修不来车,在梦里当还差不多。 楚沁回神,嘴角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来:“婶儿,我是用钱换还是用其他的。” 吴春雨想想:“用鸡蛋吧,给我60个,其余的就用钱吧,你看行不?我带了三卷给你,你织两件毛衣是可以的。” 行啊,太行了。 说到这儿楚沁就懂了,春雨婶儿其实是在照顾她。 凭啥专门上门来找她换,村里想要毛线的人多了去了,而且春雨婶儿还能用鸡蛋换。 在农村中,鸡蛋其实更像是货币,比较容易拿出来换物品。 只是这毛线确实太过珍贵,别说60个鸡蛋了,就是翻倍120个也不够毛线钱的。 人家愿意把毛线换给你是照顾你,哪里还能让人家吃亏呢。 楚沁脸上笑容不禁更灿烂:“好,我去给您拿鸡蛋。” 说着转身回屋,边走边道:“给您再添两块钱你看行吗?” 吴春雨:“行。” 她这人处事豁达,从不看当下得失的。 “那您先坐,等我片刻。”楚沁说道,说完就在屋里数鸡蛋。 她用小竹筐,竹筐底部铺上稻草。 稻草是她上个月田里拿的,每年秋收结束后,在冬日来临前村里人都会去田野里抱些稻草回来。 因为稻草能制作床垫,躺着很是不错,还能铺鸡窝。 就算以上都不需要,稻草还能拿去烧火,虽然就只是烧一瞬,但好歹也烧了不是吗? 楚沁就是个貔貅性子,她恨不得所有能用的东西都搬入家中,哪里会放过稻草呢,所以家里稻草多着呢。 她挑了60个较大的鸡蛋放入竹筐里,再拿出两元钱来。 然后再从铁盒中取出12块的饼干,用纸包着,一起递给春雨婶儿。 吴春雨推辞道:“饼干啊,是今天在供销社买的吧,你自己留着吃。” 楚沁忙道:“不是,是我……表哥寄来的,您拿着去给元英尝尝。” 吴春雨没推辞过,接下了。 她笑笑说:“我家有几根竹针我给你送来,这玩意儿不值钱你别客气。” 楚沁听罢没客气,点点头。 但吴春雨回一趟家,再次来时送来的不仅有四根竹针,还有两张她纳好的鞋垫。 她着实是个细心的人,不需要问楚沁,就能从她鞋子上看出她所穿的鞋子有多大。 吴春雨把鞋垫塞给楚沁,没等楚沁拒绝她就接着家里有事匆匆离开。 楚沁叹息,最终收下。 她低头看着严密的针角,心说可以拿来做双毛线拖鞋,平常在家里时穿。 面团发酵好了,膨胀出小气孔来。 楚沁把手洗干净,扒拉下面团,就见面团里头直接变成蜂窝状。 “嗯,不错。”楚沁点点头。 她喜欢吃比较暄软的馒头。 做馒头远比做包子要容易,不需要炒内馅料,也不需要包。 楚沁把面团拿出来,放在灶台上使劲揉搓,排出面团里的气体,再加点糖。 其实楚婶儿做的时候还会家草木灰的,说是会更好吃。但再好吃都不行,楚沁万万不可能在白白的面团里加这个! 接着加点干面粉,反复揉,揉到合适的程度切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放到蒸笼上去蒸。 她馒头做得多,双层蒸笼都得蒸三回才能蒸完。 “这应该算老面馒头吧?”楚沁猜道。 她对这种精细面食并不精通,上辈子也没机会学习不是吗? 一锅一锅的馒头蒸好端出来,小白鼻子特别灵敏,死死守在灶台边,任凭楚沁怎么驱赶它都不肯离开。 楚沁生气叉腰,低头训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