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8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80(1 / 1)

赵婕妤当真那么大的胆子?居然敢背着自己乱来吗? 刘彻气死了,险些忘了猜测两字。 不过今年那女子才出生,他要去哪里找? 罢了,就算找到,他还能掐死一个婴儿不成? 大不了不再让女子入宫就是了。 众人当然也听懂了女子之言。 此女……真是大胆啊! 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在巫蛊之祸的真相明了之后,刘彻就有点emo了,其实也可以理解,那样一个大杀四方,傲视天下多年的一个英雄人物,最后却栽在了这样一件事情上,失去了自己优秀的儿子,还殃及了那么多的人,哪怕不是他的错,他这心里的落差却也是极大的。】 只是想想还未经历刘彻就已经心里落差很大了。 他不可能再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幕中女子怎么就没说那奸人是谁呢? 牵连了十万人,难道女子是不想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时间,朝堂之上与公孙贺不睦的人都要吓傻了,一方面希望女子能赶紧说出那个罪魁祸首,一方面又生怕那个人就是自己。 【于是在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他再一次封禅泰山之后,彻底地悔悟过来,求仙也不求了,仗也不打了,与民休息搞农业,在死之前,他一边为自己安排后事一边为幼子刘弗陵铺路,其中有一项就是赐死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 【我无法接受,虽然能理解,这个操作很牛,因为当时赵婕妤才二十多岁,很有可能就变成了第二个赵姬,其实在南北朝时期这种杀母立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但是咱就是说,女人到底做错了什么呢?赵姬这样的始终是少数啊,一棒子打死的未雨绸缪就真的可怕。】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莫名其妙躺枪的始皇陛下很不高兴。 并不想听这个。 【虽然我不能认同这个操作,不过刘彻这么做的原因却是不难猜测,有一点,我猜的,或许在巫蛊之祸中赵婕妤也有推波助澜,纯属猜测哈,另外就是刘彻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原因了,咱们说起来好像是没什么,但是你想你明明是一个满腹才华的人,可积年累月的就有几个不如你又跟你的观点相冲的人压着你,你还不得不听,那是比无能还更加痛苦的。】 【建元年间的刘彻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年代,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步自己的后尘。】 其实一开始众臣都是能理解 刘彻的。 只是还是有些人觉得帝王之心凉薄罢了,凉薄好啊,不至于为情所困。 【说到这儿咱们不禁惋惜,要是嬴政有这么一段时间去安排,他不一定做得比汉武帝差,当然,我觉得也不一定会更好,毕竟两人的性格不同,信仰也不同,那做出来的事情产生的后果也不会相同,不好比较。】 【不过呢,嬴政晚年没有醒悟,可能还是嬴政的后半生太顺了,就是没有什么特别打击他,足以让他改变自己想法的事情发生。】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也被女子说得心中一动。 他更加怀疑在沙丘自己不是意外离世了。 自己怎么可能不交代后事呢? 他不由得闭了闭眼,如今他这算不算是醒悟了呢? 【所以刘彻虽然是在巫蛊之祸中失去了许多,但我觉得这场乱子可能迟早要生的,只要那些人在,而这个时候生或许还比刘彻死后再生更好,因为相对来说,我个人还是更相信刘彻的能力一点。】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明明这事情不至于到那地步的。 怎么就变成了那样呢? 他眼神略过众臣,吓得底下的人一个个的大气也不敢出一个。 【把一切安排好之后呢,刘彻也差不多了,在弥留之际封了刘弗陵为太子,最后离开了人世。】 【纵观汉武帝的一生是很精彩的,即便也有一些不足和一些遗憾,但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第218章 司马迁 【我左思右想,觉得《史记》讲到这儿可能也就差不多了,对于后面的内容很难进行取舍,因为我个人觉得每一个部分的内容都十分重要,但是拓展的话,会跟以前的内容有很多的重复,如果忽略就显得不太完整。】 【但是好在我们也算是了解了司马迁这个人的生平,以及他创作《史记》的一些条件。】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众人傻了,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没了? 怎么就没了呢? 众人这会儿十分遗憾,仿佛对于幕中女子可能会说出对自己不利消息的担心从不存在似的。 怎么能就这样就没了呢? 【而对于司马迁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再多讲的点了,因为《史记》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相信司马迁如果看到我们对他的这样偏向于作品的讲解他应该也会比较高兴,有什么能比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更高兴的事呢?】 司马迁心中确实挺高兴的。 即便他看出来了这本书中可能有些并不完美的地方,即便他知道陛下可能因此而对他不喜。 但是能写出这样一本史书,代表他和父亲都不会留下遗憾了。 如果陛下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或许还是会选择走幕中女子所提到的那条路。 然而他心中却也更多地认识到了以往不曾认识过的陛下,或许李陵的悲剧不会再发生,他的悲剧也不会再发生了。 【因为同样的原因,咱们的这一专题的内容也差不多该结束了,下期将以直播的形式给大家带来本专题最后一位人物,陆游。】 【我们从屈原,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开始,那么我们也从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结束。】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还沉浸在司马迁的世界中,突然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幕中女子说什么,最后一位人物了?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预告一下,我相信,一说到陆游,大家脑子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与陆游处于同时代的辛弃疾也是十分的惊讶。 没想到这就结束了,而且下一个还是说陆游。 说起陆游,这两句诗的意思辛弃疾一下就懂了。 他的手紧紧握着,他一定要让陆游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不是让他的儿孙告诉他,而是让他亲眼见到那“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本来呢,是个名门望族,但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刚一生下来就是国家动荡之时,其实很多时候童年所经历的事情会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