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起到劝谏职责,同样死罪。】 【这时候,儒家那一套的弊端就显现了,“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后来董仲舒根据也是根据这个观点提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点,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扶苏竟是没有怀疑便自裁了。】 众人都十分心痛。 哪怕不是秦朝的人,虽然他们也觉得扶苏傻。 或许他真的不是那么适合做一个太子一个帝王,但是,他是多么实诚的一个孩子啊。 很多深信儒家的读书人们也有些怀疑了,儒家真是这样的吗? 他们所信的儒家,似乎真是这样,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罢了。 如此一想, 心中便更加佩服扶苏了。 另外还有一些人干脆想着要抛弃儒家那一套,可是从一生下来他们的生命里就都是儒家的东西,如今,突然让他们换了,他们能去信什么呢? 【他的自裁不仅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一些弊端,也说明了秦始皇在教育上的问题,扶苏自裁那说明他认为那封信上的内容是真的,秦始皇到底做了什么,让他的亲生儿子觉得他是个会杀儿子的人,重点是哪怕诏书中的罪责是真的,这些怎么看也都是罪不至死的啊。】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也在想,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让他这么想自己的? 自己虽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也杀了不少的人,善良他是真的说不上,但是对于亲人,对于有用的人,他有那般残忍吗? 这就是他恨那些儒家的东西的缘故,如果不是它们,扶苏至于自裁吗? 众人都十分气愤,气愤得险些忘了扶苏此时就在大殿之上了。 扶苏也有些惊讶于事情的走向,他知道那事情一定是真的, 那是自己能够做得出来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自己怎么就没有求证一下呢? 他就这么不信自己的父皇吗,还是说自己太信任父皇了,以至于父皇让自己去死自己毫不犹豫地就去死了。 不知为何,看到父皇生气的样子,他也有些心疼起来。 他和父皇并不怎么亲近,但是他觉得父皇的教育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他的父皇在外面有更多的大事要做,自己在后面怎么能拖他的后腿呢? 是儿臣无用了。 这时候他也不敢说出声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认错。 【所以其实秦始皇的残暴在那个时候可能真是洗不白,至少他给当时人的印象就是如此,哪怕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事出有因,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那些做法的。】 许多人这时候竟有些可怜秦始皇了。 能让自己的儿子这样误解自己,难道还不值得被可怜吗? 真是太可怜了。 【扶苏用自己的死表达了自己对自己父亲的忠诚,也表达了自己对秦帝国的失望,如果不是失望他应该不会放弃,而自己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或许他也应该知道,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整个秦国。】 什么? 众人有些吃惊,还能有这样的说法? 许多人将自己代入到那样的一种情况下,好像也说得通。 聪明如扶苏公子,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处境? 不管他回不回咸阳,或许都是死路一条,回来做什么回来被折辱而死吗? 又或者他可以起兵造反,可是深谙儒家之道的他怎么会主动地去挑起战争呢? 【在我看来他的死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的腐朽,不知变通,还有他认为自己已经无力回天的绝望。但是蒙恬就想得比较简单,他就像大多数的武将,只要不符合他们想法的,他们就会要去搞清楚,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但是他们也最忠诚,如果秦始皇站在他的面前给他死罪,他应该也不会反抗。】 【送命令的使者拿他也没办法,于是在扶苏死后,蒙恬就被押回,但是最后还是死在了阳周这个地方,而蒙毅同样也被陷害而死。】 众人唏嘘不已,蒙氏为大秦做的不比李斯少多少。 连他二人都死了,那他们这些人又能留下多少? 【而胡亥等人回到咸阳之后,再表演一出陛下驾崩的戏码,这时候他的位置才算是初初稳定。】 【胡亥即位之后,便是秦始皇下葬,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的墓穴就在骊山,而他的墓穴是从他即位就开始修,一直修到他死,三十多年都没修完,直到他下葬才算是真正完成。】 【而且伴随着嬴政下墓的还有很多的金银珠宝,还有这些兵马俑,都是很震撼的,不过呢到目前为止秦始皇陵都还没有完全被打开,也不知以前那些倒斗的是不是有对于《史记》等作品中的记载有所忌惮。】 巨幕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俑,那些都是秦朝士兵的模样,看着就像是有千军万马一样。 朝堂之上,众人先是一怔,随即大惊失色。 这……这这这是陛下的陵墓啊! “陛下,陛下!来人啊!” 先时只说陛下的陵墓被挖,但众人没见到只觉震惊,这时候看到才感觉到这事情是真的。 怎能如此呢? 不仅挖陛下的陵墓,还让全天下的人看到了,大秦颜面何在啊? 【据《史记》记载,“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也就是说里面设置了机关,但是咱们盗墓小说看得多了,感觉这机关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是我们之前也说过那个里面有汞,也就是说有毒,可能也不是不想盗,就是没能成功。】 【关于秦始皇墓有没有被盗还是有争议的,一来是根据史学家的勘测,有两处盗洞但是深度不够,有若干甬道,但是没被破坏,而国内外都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陵内部是没被盗的。】 听到女子探讨此事,嬴政强打起了精神。 他倒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又是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本事。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如果这话是真的,那秦始皇的墓难保了,不过呢,我们日常怀疑司马迁写的东西,首先这话出现在《高祖本纪》而不是《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谁的主场就会更多地讲这个人的优点,最明显的就是这两个人,你想看两个人的缺点就去对方的本纪里面找,想看优点那就千万别看对方的本纪。】 【但是也不是说司马迁就乱写哈,像一些“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这些有关项羽屠城的事情也是没有隐瞒忽略的。】 项羽第一个被嬴政记在了心里。 他不把这个人碎尸万段决不罢休,烧秦宫室,挖墓,敛财,倒是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