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拿回权力的这一年,嫪毐谋反,这自然逃不过秦始皇的目光,最后战败,这下真的是把嬴政差点气死,获罪的起码有几千上万人,而也是这一年,夏天都有冻死的人,彗星又出,看起来怎么也不是个好兆头。】 众人回想起那一年。 整个秦国都像是处在一个炼狱之中。 人们每天都在担心,明天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明天自己会不会被冻死。 能活到现在,他们都是福大命大的人。 【咱们一再地提及秦国这段时间异常天气,其实虽然说是异常天气,但是因为天体运动等一些原因,偶尔的天气异常其实是正常的,可这在当时来说那就是天降异象,这种异象可以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拉统治者下马的工具。】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因为天体运动? 嬴政感觉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却马上就能知晓的。 上次幕中女子提到这些似乎还是在说屈原时。 那些东西太过于深奥,他们如今都还没弄得明白。 终于她又提到了,可是怎么不说清楚一点呢? 其他时代的帝王们也都很在意此事。 若是他们能控制天体运动,能够控制气候,那么他们便可以使国土风调雨顺,还有什么比这更振奋人心的呢? 【可是秦始皇顶住了,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小问题,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成就霸业的步伐,老天也不行,能阻挡他的,只有他自己,事实证明最后秦国走向末路他自己也占了很大的原因。】 始皇陛下又有点飘了。 他虽然有些错处,但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但是还没飘起来就又被闷头打下来了。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秦朝的灭亡跟恶劣的气候有没有关系历来是许多学者的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关系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联系性,贫民百姓是一个国家人数最多的群体,异常的气候导致粮食歉收,导致百姓没有饭吃,这是百姓们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现实,在这个时候, 如果他们碰到一个帮他们度过难关的人,那他们就会奉之为神,但是在他们的眼中,秦始皇必然不是神。】 嬴政有点明白了。 为什么法家的那些规矩明明一直施行着,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后来却不能忍了。 因为在百姓们富裕的时候,这些规矩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遇到了饥荒,他们还要守那些规矩就不行了。 再加上自己也变了,就更是让他们的处境更难。 所以即便自己成为天底下最厉害的这个人,他们依旧憎恨自己。 【当这些百姓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当然也会思考原因,而他们的见识不可能让他们知道这样的气候异常是正常现象,他们思考不出结果那么就会寄希望于神秘的上天,这是不好的现象,那一定是上天的惩罚,惩罚谁,不可能是他们,因为他们什么也没做,那一定就是秦始皇,就是因为他的暴行,得到了上天的惩罚,殃及的却是他们这些人。】 所以不能有暴行。皇帝们的第一反应。 不出事就已经被百姓记恨了,若是再出个什么事,不是他们的错也得怪到他们身上。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只不过很多人都有着侥幸心理罢了。 而且他们都坐到那个位置了还要让自己憋屈那不是可笑吗? 殊不知,皇位是最难坐的。 【如果这些百姓们读的书多,知道权力相争的那些阴谋,知道科学知识,那么这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理智,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气候异常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天冷了就盖大棚,而不是求神拜佛怪陛下。但是那个时候不仅是他们,就连嬴政都不懂这个道理,要不然怎么会有焚书之事呢?】 嬴政更加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幕中女子说的是对的。 若是这些百姓都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都成为为自己做事的工具,那如果他们遇到了自己没来得及规定的事情,他们便不知该如何解决,天下便乱了。 这个李斯,真是害苦了他。 【我们也能理解百家争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周王朝的挖掘,这并不是一个帝王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周王朝的瓦解是百家争鸣直接造成的吗?那显然不是,整个世界都在发展,而他们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那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在社会中听到不同的声音,应该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一种倒退吗?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自己的进步滞后了呢?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你还企图去改变他人,现实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的要想着融入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因为环境的主体是人,你有道理你可以成为其中的领先者,但领先者势必会遭受许多的怀疑,但别妄图去改变前进着的人们,因为那就是“逆天而行”,是不可为的。】 春秋战国的众人好像都懂了。 如今的这些争论是一种推动发展的进步,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回到周朝建立之初,而是创建一个比那时更好的社会。 因为历史永远是前进的,像秦朝烧了那些书妄图让人们回到曾经没有那些知识的年代,就是倒退,就是不可行。 什么是以史为鉴,推陈出新,是这个道理啊! 【嫪毐事件之后,吕不韦被罢官,太后被送到了雍地囚禁。另外还有很多人怀疑,其实吕不韦、嫪毐、赵姬的事情嬴政早就知道,以他的心思城府,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像他在赵国受的苦当时他可也没怎么反抗,但是都一个个地教训回来了,他具备了一个古代成功人士百分之九十的优点,其中能够忍受屈辱也是一条,他在刚即位时,并没有什么权力,所以这时候他做的事情也是不多,至少在史籍上我们了解到的很少,或许并不是他没做,而是他在韬光养晦。】 这些事情历来都是人们喜欢讨论的。 秦始皇在掌权之前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后来的他能够如此迅速地统一六国? 为何后来统一后,他又会那般荒庸不知节制? 众人可还记得幕中女子讲解那些文人时所说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嬴政后来变成那个样子,肯定与他从前的经历有关的。 可惜了,没人能知晓。 【吕不韦在他还未掌权的时候就开始忌惮他,可见他的手段,假如他真的发现了嫪毐之事没说,这才是真正可怕,我们为什么会怀疑他知道呢?】 【因为当时的那个时机,嫪毐在他成年的时候谋反,他又顺利地就解决了,解决后一下子牵连那么多的人,大刀阔斧令人咋舌,就好像他早已对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