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管束社会的规矩是要变的,所以为什么从古至今都逃不开改革二字,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匹配的时候,就容易出乱子。】 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反对。 从古至今一切都在变,规矩在变,制度在变,律法也在变。 所以他们不能一成不变。 只是这变确有风险,就看要怎么变了。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可就多了,咱们也不是很懂嘛,反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 可是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变法,最后都那么惨烈呢?王安石变法还算是好的了,但是依旧付出了许多的代价,而且变法并不彻底。】 【就拿王安石变法来说,北宋的问题是在宋仁宗时期出现的吗,不是,早在北宋开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宋仁宗时期都过了几代了。】 认真思考这些的人都是老狐狸了。 不过一点拨,他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不是王安石变法不行,而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经过几代的积累太强了。 【一个问题积累几代后,王安石变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就算没有王安石,也会有李安石,赵安石,或者说如果没有王安石变法,北宋依旧会亡于积贫积弱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如果早在问题出现时就开始微调,哪怕没办法完全解决,也能为后面的变法减小阻力或者说是让王安石等人面临的局面推迟。】 可是不能彻底的解决,只是推迟又有什么用呢? 有用的。 如今许多人知道了,长生不老只是一个梦,这不?大家就开始寻找延年益寿的法子了。 能将好日子延长,那还不算有用吗? 【滴水穿石的道理不只是告诉我们要坚持,他也告诉我们一切看似不重要的力量或许有一天也能形成地崩山摧之势。】 这下哪怕是普通老百姓们也懂了。 得未雨绸缪。 看着天上开始有乌云,那就得准备收晾晒的粮食了。 否则等到大雨倾盆,粮食就算不会全坏了也难免潮上一些。 【而唐朝的党派之争同样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的,党派之争很多时候都是一群积怨已久的人和另一群看不惯这群人的人之间的斗争。早在唐太宗之时,唐朝的政治还是处在一个 比较健康的状态下的,哪怕李世民晚期有些问题,但是他这个人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突然被提及,李世民还吓了一跳。 他还以为唐朝的党派之争是从他开始的呢。 还好,只是虚惊一场,而对于这些夸赞他已经无所谓了,现如今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千古一帝了,他自然得表现得矜持一些。 【李世民的千古一帝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听谏言,我们还是说魏征吧,魏征本来是他哥哥的人,玄武门之变后不久,他就把魏征纳入了自己的队伍。】 【按理来说,李世民就算是用魏征也该是百般提防的,毕竟人家的救主是自己杀的啊,但是即便李世民不仅信任他,还给了他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我个人相信应该也有提防,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后来魏征还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有关这一点,跟随李世民的那些人们都是承认的。 太子待他们,那是极好的。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真正有着宽广胸襟的人就该是如此。 这天下就该交到这样的人手中。 能像魏征这样侍奉二主还被重用的,历来都是极少的。 魏征很幸运。 【在李世民执政期间,魏征给了他许多的谏言,即便李世民很烦他,但是只要是对的,李世民还是听的。别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就是咱们现在,一天天的有人给你提意见,你怕也不是很乐意,只能说魏征真的生对了时候,想想做了几天左拾遗就被嫌弃的杜甫,唉。】 幕中女子叹息一声,欲言又止。 但是即便他不说,众人也都懂。 那什么唐肃宗,自然是比不上唐太宗的。 不只是一处比不上,几乎是处处都比不上。 帝王们开始紧张起来,他们可不想幕中女子再提到自己时,以这样一种不懈的态度开口。 其实任用贤臣也并不是那么难。 能做到他们这个位置,好赖也不是分不出来的,只是有时候不愿去细想罢了。 他们总是担心水至清则无鱼,却忘了污浊的水是会害死鱼的。 【有了魏征的谏言就不可能只有魏征,既然魏征提意见都没被责怪,那朝臣们自己敢说话的就多了,所以在唐太宗时期,朝堂氛围还是比较民主的,贞观之治离不开这群人的集思广益,李世民自然也功不可没,虽然这么说可能跟我们现在的思想不太符合,但是在那个时期,确实得感谢李世民愿意听手底下的人的意见,才能有后来的盛世大唐。】 追随李世民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他们自然相信太子殿下有今日他们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日后他们也定当唯太子殿下马首是瞻。 但是,太子殿下日后的功绩离不开他们,这样的说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 当真是荣幸之至也。 【然而后来到了武则天时期这种情况就有所变化了,不是说武则天不好,相反武则天其实做得比很多男的皇帝都要好,也不说在古代,就是放到现在那她也是很优秀的,开武举,提拔寒门,打击贵族门阀,轻徭薄赋,稳定边疆,她的功绩一时半刻都说不完。】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又要说她什么不是了? 除了宠信几个男人,武则天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不好的事了。 她,比不上太宗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无完人,武则天也不例外,除却她晚年的怠政,前期执政时的一些雷霆手段就破坏了李世民时期的那种民主氛围。其实她打压那些大臣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她作为一个封建男权社会的女子上位,自然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她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不是说她多么贪慕权势,只是如果她不巩固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就被拉下马了,那她想做的那些事就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 原来是说这个。 其实那些人不知道吗? 那些反对自己的人都知道,武则天也知道他们知道。 但是大家都是自私的,都要为着自己考虑。 女子说得没错,武则天也从不后悔扶持寒门打击贵族门阀,她要成大事,身边自然要有忠心不二的帮手。 【后来张易之等人下马,姚崇、宋璟一派掌握朝政,才慢慢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