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32(1 / 1)

? 自己选择放弃,如何能怪得了别人? 不过这样的话,倒是能解释为何他时隔那么久再来写这游玩褒禅山的事情了。 应是当时的他对自己很失望,这事情一直在心中多少有些成为挂碍了。 他想后面他要说的感想应该也与此事有关。 【王安石当然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于是他便得出了他自己的结论。】 【他发现古人观察天地山川等事物往往都能有收获,就是因为他们“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探究得深。就跟我们刚刚说的一样,平坦的地方去的人多,险峻的地方去的人少,但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那些好看的景物通常都在险峻的地方,人去得少的地方,“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意志不坚定就到不了,就像他们一样。】 众人恍然,他们明白了。 王安石讲的不过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 让他坚持变法的就是他的意志力。 而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坚定的意志力。 此话怎么也挑不出错来,不过,稍显浅薄了。 【所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意志力,还不能盲目地跟从放弃的人放弃,王安石这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然后他说:“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了意志力没有体力也不行。】 王安石明白了,他并不是怪了他人,他是盲目地跟从了旁人。 他明白了,其他人也明白了。 众人仿佛知道了他的倔强是从何处来的了,大抵就是从这些地方。 因为经历了错信旁人的事,所以倔强地相信自己的才是对的,一定是如此。 可是……众人才想到,可是现如今他还没去那褒禅山啊,倔强是生下来便那般的? 可见他也不是不能听从他人的,得言之有理地劝说他。 众人很快又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他的这篇文章上,道理是相当正确的。 做什么事不需要意志力呢?做什么事不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呢? 【有了意志力和体力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没有火,他们看不到路啊,因此还得外物的支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他认为如果是体力不足没能到达目的地,别人可以笑话,但是尽力了就没人能笑话了。】 众人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到当时那个场景。 若是自己是那最先说放弃的人,那被人笑话似乎也是正常的。 若是大家一起走到真正不能往前走了,再提往回的那人就会变成其中的英雄。 只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许多事情都只能猜测。 除了此三者,还有什么呢? 似乎只要拥有此三者便什么事都能做了。 果不其然,幕中女子放出来的王安石的话就是此意。 【整个第三段和第二段都是相对应的,他是从第二段得出了第三段的道理,他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要志、力、物,当然后面的变法也是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他的思想基础,他在变法时带着坚定的意志力,寻求皇帝的支持在努力做,后来变法失败他没有了力,没有了物他就果断归隐,这就是王安石的聪明之所在啊。】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的心中无比震动。 此三者是缺一不可? 他如今有志有力,却已经失去了物,他还能坚持下去吗? 难道不是应该能变一点是一点吗? 屈原再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不过他心中有了一个想法,不是此时产生的,是先时就已经想了许久的了。 他想象王安石、白居易一样,幕中女子说的那个……下基层。 此时的情况是楚国暂时出不了大的问题,但是他再在此处待下去会让那些人想办法来对付自己。 只要自己跟大王说清楚,大王如今对自己的怀疑是旁人挑唆,让他小心着旁人,而自己也不在郢都碍着他的眼,他心中的疑虑自然能消减,不过不消减也无甚大碍,反正大王是要派人跟着自己的。 到时候他们出去了,他们就假意遇难,再悄悄地去查看民间的情况,让大王可以早做打算。 找出那些欺上瞒下的人,为百姓做事,屈原觉得这条路也是很不错。 只是这么一来,郢都他得暂时放下。 万一他一走,那些人就发难,他担心大王应付不了。 然而很快他就想通了。 他走了大王应付不了,他还可以回来帮大王应付。 但是如果他与大王离心,大王真对他下手了,大王再应付不了,能帮大王的人就少了自己一个了。 【就有时候真没必要死磕,像伯夷、叔齐那样,我个人是不赞同的,韬光养晦再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不好吗?就算不能再起,至少保住了一条性命。】 东晋。 陶渊明发现这幕中女子与他的想法有越来越多不同之处。 他倒也不觉得幕中女子就是错。 因为似乎她说得也有道理,保住了性命才能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命都没了,还能做什么呢? 但若是心中的那股劲儿已经没了,那屈辱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不如死了的好,如那伯夷叔齐,他们若是活着便能力挽狂澜吗?谈何容易啊! 事实证明,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如何行为也得因人而异。 【但是人各有志,尊重尊重。】 女子竟又与他想到一处去了。 陶渊明心中舒畅了些。 【到了下一段,王安石又说回了第一段提到的那个石碑,他认为人们以讹传讹把花读作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都是因为学者们不深思慎取,所以大家应该深思慎取,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我们从很多他的诗文当中可以看到他反叛的一面,并不是说王安石这个人叛逆,但他也是真的叛逆,可他的叛逆不是随意的叛逆,不是为了跟人作对而叛逆,他是经过深思慎取的。】 什么叫不是说他叛逆,他又是真的叛逆? 若不是幕中女子不说后面那句,众人都得被她说晕了。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许多人不能完全认同幕中女子的观点。 他们不信王安石所有的观点都是经过深思慎取的,若他真能做到深思慎取,他们还能吵成那样吗? 王安石这个人啊,就差了点深思慎取,其他的都算得上是不错的。o 【就像我们说的《读孟尝君传》,别人都认为孟尝君好,但他不觉得,他是乱说的吗?不是,他给出了理由,明明孟尝君有更好的办法。】 【他在《贾生》一诗中写到,“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贾谊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