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欧阳修给了他什么样的提议,但这事情不一定,因为后来欧阳修推荐他回京,他也拒绝了,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庆历新政对于他后来的变法肯定也是有影响的,而他这次没有参加回京的考试,就又被调为鄞县知县。】 这些事情如今没有发生,许多人都不知该如何评价。 甚至他们没办法想象朝堂要乱成什么样子才会让王安石都不想进京做官,宁愿当一个小地方的知县。 他不是有着大志向吗? 还怕这个? 【在鄞县,王安石更加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扩建学堂、兴修水利,做了不少实事,这些也都是他的人生的积累。】 说到积累,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为了积累。 所以他这是为了体察明情? 倒是极少有像他这样的,没在皇帝面前露脸自己就做事去了。 也难怪这样的人后来能成为宰相了。 【从他考中进士一直到公元1058年,嘉佑三年,十多年的时间里,王安石一直在基层,其间有好几次回京的机会他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了,而且这些机会大多都是别人在举荐他,我们现在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感觉他呀,就一直憋着大招呢。】 欧阳修想起刚才女子说的自己举荐他也被他给拒绝了不由得勾唇笑了笑。 这像是王安石能做得出来的事。 他这个人一旦打定了主意要做点什么,那还真是谁都别想劝得住他。 或许这样才是好的,若是他能被劝得住,这变法之事恐怕难以实施。 而积累也是好的。 另一边,王安石也被憋着大招的话给逗乐了。 他可不认为自己有那本事。 在其位谋其事,顺便积累罢了。 他还是比较认同白居易坚守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 但是白居易没能成功,那是因为他不懂得让步。 以退为进,方为正道。 想到这儿,王安石笑了笑。 评价他人的事倒是有不少理,那自己呢,自己怎么失败,又怎么才能避免失败? 【能像他这样在基层干那么多年又做很多时事的官员应该不少,但是著名的却不多,苏轼是其中一个,可又完全不一样,我们要注意的是,王安石这里是没有壮志未酬的,或许在他变法失败之后有,现在没有,我们一会儿注意看看。】 唐,元和年间。 “还真是。”白居易道。 这个王安石,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啊。 明知前路难行,他就不走,先积攒力量等自己能走了才走。 他和元稹都错了啊。 【古代文人多自诩清高,虽然大多追求名利,但个个喜欢的那都是淡泊名利的人,王安石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升官的机会,名声也就慢慢地就起来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赞同,早知道当初他就该拒绝圣人征召。 如此圣人定会更加珍视他。 此次也是一样,他和杜甫进京,若是立即就答应圣人的要求,万一圣人又像先时那般敷衍他们该如何是好? 那不是白白地浪费了时间? 他倒是可以和杜甫谋划谋划,假意看淡红尘求道去。 左右圣人为了不让世人寒心肯定不敢杀了他们。 想要他们为朝廷做事,总要给出诚意。 思及此,李白便跟杜甫说了自己的打算。 杜甫有些惊讶,完全没想到这是李白能想出来的。 不是觉得李白想不到,而是他所熟知的李白是想做便做,不想做便不做,何时会去思考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这样才是对的。 于是杜甫点点头,掩住心中的情绪,说道:“当真好主意。” 【他出任常州知州的时候,还和我们熟悉的一个人结识,那就是写了《爱莲说》的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为什么爱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王安石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这话幕中女子不知提到多少次了。 但是像这样的人少之又少,王安石确实也能算作其中一个。 便是那些不喜王安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此事。 【当时的王安石有一个观点,现在看来那也是相当吓人的,他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好家伙,这思想真的很超前,但是在那个时候这样的观点怎么可能实现,当时的那些富人估计都没把他这话当回事,要不然他怕是活不到变法。】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被幕中女子肯定为王安石的头号政敌的司马光惊讶不已。 “他……他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这想法怎么想那也是不对的啊。 穷人或许需要富起来,可富人凭什么要白白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司马光摇了摇头,他果然是不能理解这个王安石的。 不只是司马光不理解,许许多多的人都不能理解。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同样不能认同这个看法,他早就不能认同了。 都说他是个能得罪人的,王安石可比他厉害多了。 他认为若有那心善者想要帮助百姓,那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可要把这样的想法强加在富人的身上那就是与富人为敌。 他们应该做的是让富人不再欺压贫人,让贫人的生活好起来,而不是和贫人一起与富人为敌。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肯定跟他长期深入基层的经历有关,在他的诗歌中也有体现。】 【在北宋初期的时候,土地兼并的情况就很严重了,什么叫做兼并,相信大家学过历史政治都知道,北宋时期是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说土地是归个人所有的,不像咱们现在,你手中有土地的,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要转让也只能转让使用权,而那个时候不一样了,土地私有就说明可以随意买卖。】 【既然有了买卖,那势必出现奸商,强占、欺骗,如果是官府管着,那还好说,但是可怕的就是官商勾结,那些官员得了好处,帮着强占成为合法,久而久之,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穷的越来越穷,这就产生了社会矛盾。】 第163章 王安石 唐,元和年间。 李纯最近正被一堆事情搅得心乱如麻。 太子已经被他废了,该让谁来当太子他不知道。 他想自己上辈子一定是做了什么孽,所以这辈子才给他这么多儿子来讨债。 除了最要紧的这事情之外,神策军的事情也是很棘手的。 以往信任的人若是突然对他们发难,谁还能帮自己? 万一将那些人都处置了有人趁机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