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15(1 / 1)

回京,圣人还是没能醒悟,那他依旧自请外放好了。 如那苏轼一般,行能行之事,也没什么不好。 “文人自古相亲,而英雄从来都是惺惺相惜。”元稹笑说。 白居易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虽不认识那苏轼,却是认同对方的,而苏轼虽有说他俗,却取以东坡之名,即便惺惺相惜形容不算贴切,他倒也同意。 【在这里,白居易自然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钱塘湖春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我个人认为白居易的作品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前后期的变化,但是那种感觉还是有变的,你就能感觉到他是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历经万难后看淡一切然后在公园游湖的大爷,他这个时候的作品更加随性了,带着历尽千帆后的一种洒脱与成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其实不只白居易,许多人都是在后期才写出那些令人称道的作品的。 如庾信,如李煜不都是如此的吗? 正如女子所言,这些都是要积累的。 即便一开始的白居易做事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可这并不能否定他的文采与他的人生阅历。 以往白居易在百姓的心中那就是大文豪般的人物,虽然现在他们知道了白居易的诗并不是最好的,但却明白白居易明里暗里为他们为大唐做的事,白居易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更伟大,为何这样的人还要壮志未酬呢? 唉,可叹生错了时候吧。 【这首律诗语言浅近,描写自然,结构严谨,气质清新,放在众多描写的西湖诗词中也是能排在前列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看似简单的诗,解释起来才是最难的,因为它的重点是描写景物,不是抒发某种愁绪,那我们就得运用一些术语去解析这种写景之作,而不能单纯地把他的经历带进去,这就更加需要平时的积累了。】 其实许多人是没有对这首诗有多大的期待的。 西湖这样的风景名胜,又是在那古都之地,历代都有文人前往,为之作诗写词的人怕是比写岳阳楼的还多。 若是以前他们还是要期待的。 可是如今他们欣赏了如此多的佳作,眼界自然高了。 再者白居易已经有那么些优秀诗作了,而他的长处怎么也不是写景吧? 然而幕中女子竟说是排在前列的,这倒是让许多人产生了点兴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孤山寺的北边恰好是贾亭的西边,涨潮过后水面刚刚与堤坝齐平,而天边的云彩也低低的,仿佛与水融为一体,这样的场景没有经历过的或许就只能从别人的影视文作品中去感受了,是一种自然现象,没直接间接了解过应该写不出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很细腻啊,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比较简单,但是Less is more,简单的才是难的,他再也不是那个俗俗的白居易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一派生机勃勃之景,看到这儿我们就能感受到白居易似乎已经忘了他之前的那番愁苦了,看似是一种浴火重生,但只是无能为力后的一种珍惜此刻美景,对现状尽力而为的淡然了。】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这奇怪的一句话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还有她后面又说,简单的才是最难的…… 此乃大道至简之意? 否管是何意,这几句听起来确实叫人赏心悦目,能看出来这是一首很优秀的写景诗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花丛生,让人眼花缭乱,春草浅浅,才刚刚能盖住马蹄,描写生动形象,将春景放映到了我们的眼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旁,杨柳成荫,最爱这湖东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这哪里还像是白居易的作品? 看到这首诗,众人才发现他原来的那些讽喻诗中包含了多少情感,对比之下,才会让人觉得这首诗如此单纯。 先时读到白居易的诗,众人都觉得仿佛就是要像他那样在诗中展现国事民生才算好事。 可是只是单纯地欣赏美景,也很难说这诗不好啊! 【这样自然清丽的作品,白居易是写得很少的,但一写就是精品,这恰恰说明了他不是不会写,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更多地将那些现实赋写成诗,他有他的人生追求,他不是一个创造诗的机器,他写每一首诗都是带着他的人生色彩的,而其他文人也是一样。】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有些恍惚。 机器? 他不懂这词的含义,但是他却是瞬间想通了一件事。 以往他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 这首诗大抵就是幕中女子所说的审美功能吧。 即便在不久前他还在想自己可以既有社会功能又有审美功能,如今他的想法就变了。 这样的诗,它难道不应该存在于这世间吗? 【所以不管你认为好坏,文人的作品都是他们的人生,想要了解文人就要了解他们的作品,想要了解他们的作品,也不能忽略他们的人生。】 第159章 白居易 关于人生与作品的说法让许多文人都开始思索自己的作品中是否有自己的人生。 其实他们都是很珍视自己的作品的。 为什么会有文人相轻,不就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吗? 而大多数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作品好,不过是符合自己的心境,不过是写的自己的人生。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满回京,做太子右庶子,他自请分司,什么意思呢,这还要说到唐朝的都城制度,其实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不只一个都城的,像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后来又在长安经营宫室,其实是为了显示他们的皇室正统身份。】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这意思是说,大唐会有两个都城? 其实女子说起大唐皇帝六次逃离皇城,李世民就在考虑这事情。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多且不易,设立第二个都城是其中的一个法子。 李世民是很看好洛阳的,古都之地自古以来就许多人争抢。 但他们都往蜀中跑的话…… 这还是难的,若要设都必定有所发展,若是发展了,那叛贼起事的地方恐也要变了。 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还是得自己强起来,杜绝叛乱之事的发生。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来许多皇帝都会有这样类似的举措,到了唐朝时虽然定都长安,但李世民觉得洛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不顾反对修洛阳宫,到了高宗时期正式设立东都,后来武则天更是长居洛阳,所以有时候看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