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即便夸的是不认识的人,但这谁听了心里不膈应啊?】 唐,元和年间。 这说得白居易都有些怀疑自己了。 确实是啊。 没人喜欢被比较。 但若是与杨氏刚成婚时,杨氏把自己与古代豪杰相比,那自己只会高兴啊。 若她对自己提出要求,那自己只会觉得她坦荡,这就是现在与后世的不同吗? 太过举案齐眉的话在他脑子里一晃而过,随意摇了摇头,女子说得不妥,不妥…… 【那时候的女子真是卑微啊,就这样的一首诗还是被认为诗人是在尊重妻子,重点是咱们考证下来还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算了,咱们还是看看白居易的功绩吧。】 第150章 白居易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卑微? 两个字在李清照的脑海中晃过,卑微吗? 她与官人,似乎官人从未让她卑微过,但是…… 想起先时讲杜甫时幕中女子说过的那些话,这些日子她仔细地思考了许久,他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女子就是男子的附属物。 男子如此,女子如此,而她也逃不过去。 这是否就是幕中女子所说的卑微呢? 不说其他的,能像幕中女子那般如此大胆地评说男子的都已是少见。 她已算好的了,至少还能评价他们的词。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白居易三十八岁,正是在朝堂上大展拳脚的时候,他针砭时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论,旨在将一切朝廷内外不合理的现象都告诉皇帝并且加以改正,就像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到的那样,“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 唐,元和年间。 唐宪宗李纯坐于上首,回忆着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他无奈地笑了笑。 这样的人,按照以往的想法来说,那是定要重用的。 可真正到了用他的时候,他那种不管不顾的性子,那是真难用啊。 他确实让自己知道了许多以往自己不知道的一些东西,但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他做了许多的事,但是我们从小都知道,班上爱告状的那都是招人恨的。这世间万事万物都相互影响着,所以要改变一些社会现象,那就势必会影响一些人, 白居易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人。】 班上,是什么组织吗?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得罪人。 有时得罪人的事情总要有人做的。 不合乎道理的现象那就是应该被改变,他们选择明哲保身,却不能所有人都明哲保身。 屈原深吸一口气。 这条路不好走,可是直到那么久的将来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牺牲自己将这条路走下去,那这就是值得坚持下去的一条路。 他,绝不会轻易地放弃此事。 【白居易在做官这事情上那真是没话说,这一年,大旱无雨,唐宪宗就想着祈福施恩求雨,于是白居易上书皇帝请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多遣放宫女,唐宪宗照做了,没想到还真就下了一场大雨。】 唐,元和年间。 李纯记得那年的事,实乃神迹是也。 承蒙上天眷顾,拯救了不少百姓。 当时他曾在心中立誓,要继续爱国爱民,多为整个天下着想,他也做到了,如今这局面不也还行吗? 当然了,有些事情确实也不能算是尽善尽美,但足够了。 此次让白居易回来,希望他能收收他那性子吧。 幕中女子说得够清楚的了,若不是他那性子,也不至于在朝中难行,元稹也是,都让他头痛。 另外他心中主要还念着另一件事,虽说幕中女子一再说这世间没有仙人,但是此女显然不是无所不知。 该做的事他还是得做,求仙问药这事不能再耽搁了。 只是恐怕得私底下进行了。 这祈雨之事许多人都知道,大家也便就不觉得有多稀奇。 但是在其他朝代众人却十分好奇这祈雨之道。 祈雨有多难,谁都知道,都想学一学这唐宪宗,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众人的好奇心才刚刚生出来,就被幕中女子泼了盆凉水。 【虽然下雨肯定是一场巧合,但是这体现了白居易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为此他写了一首《贺雨》。】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朕就知道!” 嬴政已经看清了,女子是全然不信这些的。 什么求风祈雨,于她而言,那都是不可能的。 这段时日,嬴政心中也不怎么指望徐福了,与其指望徐福,他不如指望一下这幕中女子。 只是可惜他已年迈,没那么多时间让他寻找求仙之道了。 他得为大秦的未来做打算。 势要逆天改命。 【这时候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这个职位元稹当过,之前杜甫也当过,然后没多久就被肃宗遣返了,可见是个不怎么受待见的职位。】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如今的杜甫还没当上这左拾遗呢。 不过他也算是看得明白,这劝谏的事儿也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定不会再像幕中女子所说的自己那样闷头冲上去得罪人,保住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做事。 这道理听起来简单,但是他也是看了这么多人的经历才明白过来。 【当时唐朝的禁军由宦官把持,尤其是神策军,他们气焰嚣张,时常做出一些欺压百姓的恶事,白居易就在《宿紫阁山北村》中深刻地揭露了此现象,反映了中唐时期唐朝存在的很大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白居易不畏强权、敢于发声的精神,整首诗的讽刺意味极强。】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什么?由宦官把持?”李世民没忍住惊叹出了声。 真是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这大唐江山一会儿让女人做皇帝,一会儿让宦官执掌禁军,一会儿又六次让人攻下都城。 真是太争气了! 简直将李家的脸都丢尽了!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早上去游这紫阁峰,晚上就借宿在山下的村庄里,村里的老人家见到了“我”觉得很高兴,特地为“我”开了一壶酒,“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这里交代时间地点和情景,直到此时看起来还是很正常的,甚至感觉是一幅其乐融融的乡间乐景。】 【谁知道饭菜刚摆定,还没开始举杯,却突然有人闯了进来,“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他们那些人穿着紫色的衣服,带着刀和斧子,约莫十来人,“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他们来干什么呢?“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李世民眉头紧紧锁着。 幕中女子不止一次说到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