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82(1 / 1)

身。 而在蜀地,得知曹操如此行径的人都大骂曹狗奸诈。 然而眼看着如今魏军声望愈高,他们的兵力也比不上对方,刘备等人都不由地发愁。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黄巢刚刚集结了许多有志之士同他一起共谋大计。 因为有了先时幕中女子提及他的那首“满城尽带黄金甲”之诗,很多人都不请自来,再加上如今朝廷动荡,官员庸碌,他很快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追随。 方才他正在威慑几个怀疑他太过于凶狠的人,然而恰逢这时听到幕中女子的话他深知自己的这招不行了。 在他看来,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 那些反抗他的人,杀了就杀了,何惧之有? 可如今…… “诸位莫急。”他有些慌张道,“待女子走后我们再行商议。” 清,雍正年间。 “放肆!”雍正十分恼怒,此女当真活腻了,竟敢说他们的不是。 这些汉人,“一字一言,皆怀诡谲!” 如此一句,又要叫汉族的百姓怨恨朝廷了。 【而焚书这件事情依旧是不可饶恕的,但是这两次的焚书事件都是有争议的,上次我们也讲过,一般认为秦始皇是烧毁了除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书籍,是为了避免那些儒生借儒学以反抗秦朝。】 【有句话话糙理不算糙,人们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我们当然不能全信,但是我们也得承认,这其中的倾向是确定了的,我们还是拿刘邦和项羽来举例,司马迁写《史记》时的实录精神我们是不用怀疑的,所以对于刘邦和项羽的描写还是比较客观的。我们现在看《史记》我们都会说,适合做皇帝的还是刘邦,而他的那些什么阴险、什么利己自私都无关痛痒,但是大家想想,如果当初在乌江边死的是刘邦,那历史会怎么写呢?】 幕中女子沉默半晌,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即便幕中女子不说,众人也明白了她话中的意思。 如果当初做了皇帝的是项羽而不是刘邦,那再无汉朝只有楚朝。 那历史将会由楚国史官书写。 或许这位楚国史官也有实录精神,但是会说还是项羽适合做皇帝,那刘邦不过一个市井泼皮,如何当此大任?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冷笑。 胜者为王败者寇。 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但这女子着实不象话,竟说他阴险自私? 那又如何? 左右如今得了天下的是自己! 若自己是项羽,断然也不会在乌江边自刎。 小不忍则乱大谋,他这点都不懂,如果与自己争天下? 【所以当儒家获得正统,法家几乎销声匿迹,哪怕不承认,但历代帝王也不可避免地用到了法家的思想措施,但正统却是儒家而不是法家,帝王们推崇的也都是儒家思想,稍微一个不好,大臣们就会上书,“陛下,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宽以待人啊!”在这样的 情况下,严刑厉法而又二世而亡的秦朝统治者自然成了他们的反面教材,久而久之人们就更加在意秦始皇的错误,而不是他的功绩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表情凝重,他如今有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既然知道日后儒家会变成正统,那他便顺着些,以儒治儒,以法治法。 但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让儒家彻底消失,让后世之人永远不知道曾经还曾有过一个儒家。 若是从前,他或许会有所犹豫,但是现在,他不可能再选择第二条路。 一步错,毁的不仅是整个大秦,还有他的千古名声。 【有时候错了就是错了,秦始皇焚书破坏文化这件事情不妨碍他是千古一帝,不妨碍他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的诸多功绩,但是他的这些无人匹敌的功绩也无法掩盖他曾犯下的过错,有成功有失败那是人生,有优点也有缺点,那才是人。】 此话虽不假,但是能避免错误,他自然不会再犯。 况且,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盯着他。 嬴政也看出来了,幕中女子其实还算是向着他说话的。 肯定了他的功绩,帮他证明后世对自己的评价有失偏颇,虽然也点出了他的错误。 此次,也不算亏。 【而李煜烧书这事情同样是有争议的,现在有学者认为李煜当时的书籍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带到了宋廷,因为根据《宋史·世家》记载,宋太宗曾经邀请李煜去参观崇文院,然后他说“此简册多卿之旧物”,虽然不能证明李煜没有让人烧书,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事情并不完全真实,如此说来他还能勉强保全文人称号。】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和杜甫都松了一口气,先时看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那些金石藏书佚失,他们就已是心痛,如今又看李煜也这般,当真是痛上加痛。 “留下来些就好。”杜甫叹道。 哪怕相当于是被抢了去,至少好东西是被更好地保存了下来。 【李煜写了这些词,在后来又被誉为“千古词帝”,他凄凉悲壮的词风对词的发展有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婉约派的开山祖师,又为豪放派奠定了基础,没有他的词,此后的宋词恐怕不会如此繁盛。】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一怔,他完全没想到,自己这般失败,能得如此高的评价。 他何德何能? 早知如此,他或许……或许就不会走这条路了。 【胡适先生也评价他,“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文学史上有了他,是文学界的幸事,只可惜薄命作君王。】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本还觉得李煜不值得那般评价,虽说李煜的词确实也难以指摘。 但是看到这句评价,他方才缓缓点头。 也有理。 【他的人生经历其实很简单,他的词也跟随他的人生算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整体的词风都是委婉幽远的,只是后期又多了些悲剧色彩。】 【若有来世,只愿下一世的李煜能投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那时候的他再读到自己的词时,也不知他会是何感受?】 【好了,关于李煜我们就说到这里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预告。】 第142章 李煜 幕中女子说完,巨幕瞬间黑了。 等了半晌,众人没看到什么画面,只见巨幕弹出字来。 随着那些字的出现,幕中女子的声音也跟着传了出来。 【“下期到底讲谁啊?要不然就他吧?”】 他? 是谁? 众人竖起了耳朵,不明白幕中女子在跟谁说话,又为何藏匿身形不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