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看到这些,李世民都不想说话了。 他大唐能不能有点象样的事? 李世民很清楚,肯定有,除了那开元盛世,一定也有其他繁盛时期,女子实在可以提一提,她讲的是悲情文人不是悲情朝代。 腹诽几句后,李世民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什么平凉会盟。 既然提到了,自然要好好防范,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这角度来说,是好事。 【当时唐主盟使浑瑊出发前,李晟警告他要多防备,唐德宗李适却命令他要有诚意,不要猜疑对方,导致浑瑊首鼠两端,最后浑瑊跑了,但是唐朝会盟官员被扣押的扣押被杀的杀,损失惨重。李清照是想让韩、胡二人以史为鉴。】 “蠢货!” 李世民忍不住地骂道。 他突然顿悟,刘邦能得天下,虽疑心重,却稳妥。 这李适…… 他摇了摇头。 李世民其实是最懂得知人善任的,古往今来,能越过他去的少之又少。 所以他听到韩信与浑瑊这些事,除了摇头,也只能是无话可说。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之句,李清照说,不需要什么金银财宝,但是多多带回一些北方家乡的消息。】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南渡这几年,众人都已经变成了流浪汉,然而虽然已经成了流浪汉,但他们依旧“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好一个‘欲将血汗寄山河’!”岳飞大声赞道。 自从官家给他权力,近日屡战屡捷,军中也士气大涨,收复北方指日可待。 但他不明白,明明形势大好,为何朝中还有那贪生怕死,主张议和之辈! 竟还不如一个女子通透! 要他说,真要达到幕中女子所说的男女平等才好,到那时,也好叫这群懦夫看看,他们到底是多么懦弱! 【李清照对这事情的态度十分明显,其二中说“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君主圣明如日,就该知道一次次会盟讲和,只会增长祸乱,《诗·小雅·巧言》有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屡次盟誓,那些乱子借此发展自身,所以不诚信的盟誓毫无价值。】 赵构气愤。 这些金人一次又一次地违背盟约,他难道不气? 老虎不发威,当他是只病猫? 罢了,既然大家都想战,那便战! 左右他不战金人还是不罢休,只要命还在那就能行。 只希望宗泽、岳飞这些人别让他失望罢! 【李清照虽然只是一个男尊女卑封建社会下的女子,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比许多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忠君之臣清醒得多,她尖锐地指出金朝的掠夺本性,也反映出了南宋统治者的懦弱,为人为民不分男女,只是那时候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根本没人在意一个女子所说的话,宋朝的苦难仍在延续。】 第114章 李清照 所有身处于宋朝的人们的心都悬了起来。 他们的国都亡了,竟还有不停的苦难,还要人活吗? 这幕中女子说得真是没错,他们大宋的帝王,没一个能行的。 可是他们也只能是干着急,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李清照对此也毫无办法,但她顾不了国家,总要好好顾着自己,故而在关心国事的同时她也没有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兴趣,她爱好打马,是一种弹棋类的游戏,她苦中作乐,不仅写了《打马赋》,还专门写了一本游艺书《打马图经》。】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都这种时候了,她竟还有心情打马? 李清照有些脸热,可转念一想,那种时候若是再不找些事情来做,要怎么活? 【然而虽有乐,可是李清照却并不是很开心,她内心深处根本就放不下国家危难,那时候的她就有点类似当初的陶渊明,想要逃离这个充满利益的社会,却没办法逃离。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李清照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写下《钓台》绝句承认自己逃不开名利社会,却又不愿为名利左右的心情。】 东晋。 其实陶渊明早发现了,人生的尽头仿佛都是隐居。 李清照欣赏他,李清照写严子陵,或许都是由于差不多的想法。 人总是清清白白地来,到了最后也都是要离开名利社会的。 只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晚景如此凄凉,实在令人遗憾,若她真能隐居而逝,想必还能过几年平静日子。 【严子陵我们说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刘秀请他做官,不受,他选择隐居,不为名利所动,这严子陵钓台就在富春江边上,李清照看着来往船只有所感悟,“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不管是大船小舟,其中的人都是为了名利在奔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哪里不是这样呢?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所有人似乎都在为了名利而活着。 真正淡泊名利的人能有几人? 如若不是碰上那么多为了名利而活之人,他和杜甫现在也不至于在这齐州。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的德行使得来往的人都十分惭愧,只能特地在晚上悄悄地经过这钓台。】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这世上这般德行的人终是少数。 周敦颐想,他人为名利,也终有不为名利的人。 只要不为名利的人可以不同流合污,这世间也总能有一片净土。 【短短的四句诗,就将当朝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与高洁隐士的对比呈现了出来,好在李清照笔下的来往钓台的人还知道脸面,还知道惭愧,而真正唯利是图的人还多得是。】 【李清照半夜路过此处时显然也是惭愧的,她惭愧于自己的偷安茍活,又因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而低落。】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怎么就无法改变呢? 大宋如此多的英雄豪杰,怎么就没人能改变现状呢? 李清照不由自主地想自己该怎么做,她能做什么?她真的就不能改变那状况吗? 她一个女子…… 想到这里李清照不由地懊恼,女子怎么了?若是女子自己都不能信女子,谁能信她们? 可是女子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除了相夫教子,她能做的似乎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写入诗词,还能叫更多的人看见。 然而写也不能胡写,不能违背律法惹官家注意,还得让更多的人认可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