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29(1 / 1)

那她也不必留恋。 【正所谓一叶知秋,这些官员们这样贪图享乐,连自己的妻子都看不下去,这不仅仅是赵明诚一个人的变化,而是整个社会的变化,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突破东京,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一众妃嫔、大臣都被俘虏,史称“靖康之耻”。】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虽然不该有庆幸的情绪,但是李隆基还是忍不住在心中舒了一口气。 还好他逃了,如若不然,或许他也会同这什么宋徽宗、宋钦宗一样。 一想到皇帝、妃嫔、大臣,几乎所有人都被俘虏,李隆基就后背发凉。 若是他碰上这样的事情,他恐怕会直接咬舌自尽。 恐怕死了都没办法去见列祖列宗。 他原以为安史之乱就已经够离谱的了,又出现个靖康之耻,还真是…… 李隆基轻笑一声,还真是没人能轻易逃得过这命运的捉弄啊。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一惊,手上的茶杯啪嗒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虽然这里面没有他,可是得知自己的后人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是忍不住地心尖颤抖。 那么多人都被俘虏,难怪会灭亡。 “有……有何办法避免吗?”他颤颤巍巍地开口,可现在谁能给他准确的答复呢?毕竟连失败的原因都还不知道呢。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打算当这个出头鸟。 但众人也都在心中开始思考对策,然而对策却也不是那么好想出来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闭眼,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他就知道再这样下去,大宋迟早是会出问题的,但是他没想到竟会如此凄惨。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 他并非武将,也不懂兵家之事,但他知道,大宋兵力很弱,朝堂中也乱成了一团。 而如今的他垂暮之年,在这海岛上没有丝毫的办法。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手抖了抖,一滴大大的墨汁低落在了他的画上,废了一幅好画。 怎会如此? 金兵有那么强吗? 自己身处皇宫竟也能被掳了? 不行!怎么能发生这种事情! 他不能做亡国之君,他似乎也不是亡国之君,但是他怎么能被俘虏? “快!宣蔡京!快!” 青州。 李清照和赵明诚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充满了震惊。 一时间,方才的那些恩恩怨怨都不重要了。 他们虽然早听幕中女子说起了北宋要灭亡的事情,但是一直未曾了解到细节。 如今不过一两句话,就让他们想象到了靖康之难的惨烈程度。 就连固若金汤的皇宫都被金兵打穿了,那他们这些人,那些普通百姓,他们的日子会有多难过可想而知。 那怕会是比安史之乱后更凄惨的局面。 【当然了,导致靖康之难的原因不是这么简单的,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北宋开国以来就存在的积贫积弱问题,这个说来是挺复杂的,因为当时赵匡胤是兵变起家,所以他自己对这事情就很敏感,生怕别人学自己把宋朝给推翻了,再加上他害怕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象重现,于是他“杯酒释兵权”,把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手中的兵权全部收了回去,加强中央集权,而后重文轻武,正所谓物极必反,相当于是反向把北宋给搞没了。】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最近韩信也慢慢地冷静下来了。 事实是近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许多人都来劝说他,让他不必执着于兵权,稍微低调一些,莫要让陛下起疑。 他先时可没觉得自己的人缘有这般好, 韩信隐隐知道大概是因为自己被幕中女子提及的缘故。 看来许多皇帝都会在功成之后打击功臣,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可是凭什么? 明明这样做就是错的,他为何要委屈自己呢? 韩信还是没能完全想得通。 虽说陛下是君,自己是臣,可是君不信,自己如何替他卖命? 但自己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似乎无解。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这事情必须解决!宣晏相,欧阳修!”赵祯也慌乱起来。 “还有王安石!一行人通通给我叫来!” 最近他们其实已经在解决三冗问题,军队中自然也在安排,但即便有了巨幕预言,实施起来依旧困难重重,这些事情赵祯都很清楚,所以他没有催促他们。 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不催促已经不行了,必须抓紧时间。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有些赞同地点了点头。 虽然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但确实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可若是放得太过又会引起藩镇割据,所以他得好好权衡,至少不能留下骂名。 【另外北宋的统治者也不怎么行,一个比一个弱,就那些受到好评的皇帝,那都是矮子里面找高子,实际上都很弱,像宋徽宗赵佶,他放在艺术史上那是一个大家,那放到政治史上只能是被骂的份儿。】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 怎么能说他弱呢? 他弱吗? 赵祯的心像是浮在半空中,还随意地跳来跳去,一点也不安分,完全落不到实处。 他也不想弱,可要怎样才能变强呢?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 他看了一眼自己桌上被毁掉的画,发疯似的将其揉成一团扔了出去,甚至想将自己收藏和创作的那些书法画作全部毁掉。 “来人。” “官家。”很快有人应声。 然而等了半晌都没听到官家发话。 赵佶只是一时冲动罢了。 那些书法画作又有什么错,错的不过是他罢了。 【当时被俘虏到金朝京师的所有人都要接受金兵的“牵羊礼”,也就是他们的一种投降仪式,就是光裸着上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趴在地上,让那些金人牵着绳子,主打的一个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当时很多人因为受不了侮辱而自尽。】 女子讲解此处时,巨幕中出现了两个其貌不扬的男子,正是她所说的装扮,他们跪在地上,看起来实在狼狈。 “简直欺人太甚!” 赵佶大怒,一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就头皮发麻。 金贼,那些金贼怎敢如此? 欺负他大宋无人吗? 赵佶不信,他不信大宋就没一两个可以抵抗金贼的能人! 【眼看着北宋不行了,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作为靖康之难的漏网之鱼,南下在应天府称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