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为何要如此做,为何要误会自己? 屈原走在廊间,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想法。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一直忙着,没能注意日子,时间一晃,才发现距离上次巨幕出现已经过去十日了。 巨幕来的时间通常都不确定,但是这次似乎算久的。 自从父亲将科举之事交给他之后就和二哥商讨出兵之事去了。 他们谁都知道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怎样的苦痛,但是他们如今必须得分出个胜负。 不过这些都不是曹植该操心的了,虽说他心中仍旧念着,但他也相信父亲和二哥能凯旋归来。 而自己不管是为了什么,就算是为了不让父亲和二哥怀疑,也该暂且把那些心思收起来,而将科举之事给处理好。 原想着不过就是出点问题考考人,当不会有什么难的,可等到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想要做到知人善任是多么地不容易。 忙起来也便没有心思再去想其他的了。 西晋景元年间。 山涛本来一直在为嵇康的事情奔走,就在他思索着该怎么去利用李白去为嵇康说情时,嵇康却突然被放了出来。 “叔夜,出来就好。” 以往两人说笑惯了,山涛还鲜少有这样伤感的时候,看得嵇康不由地又想笑话他。 可他正要开口,却被山涛抢了先。 “什么都不用说了,走吧,喝一壶去。” 在山涛看来,既然司马昭将人给放了回来,想必与他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便也不用过于在意了。 真是多亏了这后世的李白了。 “好!”嵇康爽朗答道,“我在里面想得就是这一口。”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杨氏本说自己先回家去,但杜甫想了想却还是将她带上了。 当然,他也提前问了杨氏的意见。 虽然他不是很清楚幕中女子的话,但是有几点他还是认同的,至少无法反驳,人而为人,为何男女不等呢? 杨氏对自己多好,只有自己知道。 自己也应该对她好才是。 果不其然,即便杨氏跟着自己会受些苦,她也愿意跟着自己。 但杜甫也想将幕中女子的想法传达给她,她想做什么便自己去做,也不必事事与自己为先。 这做法虽然让杜甫有些不习惯,但这于他而言根本没什么影响。 当他看到杨氏眼含热泪时才知道,自己早该如此了。 两人紧赶慢赶,直到到了齐州才找到了李白。 得知杜甫是专门来寻自己,李白当即邀请杜甫一起前往紫极宫。 杜甫这才将杨氏留在了齐州城内,走时还颇多嘱咐,希望杨氏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必太过俭省。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走时,李白才打趣道:“当真是浓情似蜜啊!” 杜甫但笑不语,跟着他出了城。 他们前脚刚走,圣人发罪己诏的消息就传到了齐州城,百姓们诧异的同时,也都十分庆幸。 庆幸巨幕的出现,也庆幸圣人没有老糊涂,更加庆幸大唐出了那么多优秀至极的文人才子。 然而,在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的青州,李清照夫妇之间的气氛可就没有这般轻松了。 ①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②姑:夫母也。公婆古称舅姑。 ③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 想大家看看我的专栏和预收,我么么哒~ 第97章 李白 李清照明白,从预告来看,怎么看都是自己不占理。 虽说官人离世,她改嫁也没人能拦得了她,但将心比心,她也能理解官人的不愉,故而她也愿意去哄着对方。 赵明诚似乎有些躲着她,过了好几日她都没找到好的机会。 终于,这一日赵明诚没有找借口出门去,而是在家中看书,李清照便在一旁帮他研磨。 “官人,过几日便是十五了,你我二人一同去山上赏月吧。”李清照试探性地说道。 谁知赵明诚头也没抬,伏案仿佛在奋笔疾书,“山间露重,就在院中看吧。”从他语气里倒也听不出什么不愉来。 只可惜李清照与他结婚这么几年了,也算是了解他,知道他心中不痛快,便也没与他计较。 “那我让人去寻些好酒来?” 李清照也并不像这般弯弯绕绕的,但是她即便想跟赵明诚说清楚,也要对方配合才行。 不出意外的,赵明诚并没有拒绝她,但是却也没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只是低低嗯了一声。 瞧他那端着的样子,李清照心里有些不舒服了,但也没有发火,想等着赏月时俩人好好地谈一谈。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消息传到礼拜二人耳中的时候,齐州已经进入了深秋。 两人相携登山远望,却不曾想听到如此震惊的消息。 虽然只是罪己诏,说起来仿佛发罪己诏的皇帝挺多,但此行为却也是十分难得的。 圣人是不是真的知道错了,这其实于他们而言并不大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圣人的态度。 他的罪己诏的每一条都让两人心中升腾起一丝希望,尤其是明年夏日的制科考试。 他们都很清楚,圣人是看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在这么做的,而李林甫以非宰相,不管是换了谁做那个位置,他们的机会都是很大的。 “吾二人……当何时回长安?”杜甫问到。 杜甫觉得李白应当是跟他有相同的想法的。 他们虽写的东西不大相同,但他们是一类人。 果然,就见李白笑道:“待我请道士高天师授道箓后,便即刻启程。” 杜甫颔首,心中有些急,但也不是不能等,夏日的制科,他们明年年初再出发也不迟。 不过如此一个传言,就让他二人之间的阴霾一扫而空,见到这山间枯叶也变得可爱起来。 枯木时节又逢春,春天总是会到来的。 辋川。 这几日来拜访王维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 他这宁静之所也突然变得不甚宁静了。 故而他可以装病谢客,又引来许多人探望,这其中不乏以前跟他对着干的李林甫的走狗,大抵是以为幕中女子迟早会说到他,但他一概没见。 不过,就算巨幕不提他,李林甫已倒,那些李林甫手底下那些墙头草也不敢再得罪他了。 长安。 李隆基左等右等,等不到李杜二人的消息,深知他二人是走得远了些不好找,于是便想着先与王维谈谈。 谁知道平日里常见到的王维却突然染病,时间来得太巧,甚至让李隆基觉得他就是在躲自己了。 “来人,找太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