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7(1 / 1)

忧愁呢?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但他评价不怎么好,明代唐汝询说这首诗“词浅意露,太白下品。”但是它却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李白的心路历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 【在终南山,他还有一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风格与他其他的诗歌有些不同,《唐宋诗醇》里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 东晋。 这是何意? 意思是李白的诗句跟自己的很相似吗? 陶渊明想了想看到过的李白的诗歌,跟自己的诗歌差别还是挺大的。 李白诗中的那种豪放气概是他不曾有过的。 【这首田园诗以饮酒与田园为题材,我们说田园诗派脱胎于晋代陶渊明,后世基本所有的田园诗都能看到陶渊明的影子,这首诗也不例外,但是依旧带了李白的英气。】 果然。 陶渊明就知道,李白骨子里的那种气概应该是不会轻易磨灭的,更何况女子现在所讲的李白的诗是创作于他还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 其实陶渊明有点想看看李白失望后的 诗句。 就像杜甫后期的诗句,想来定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不过女子说他从未老去,是不是他从来就没有失望的时候?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傍晚从山上下来,山间的月亮好像也跟着一起归去。这里李白将月亮拟人化,而后与月亮的互动,有一种恬静的感觉。】 【李白不止一次与月亮互动,他的“举杯邀明月”至今为人赞颂,李白与月亮一定有特别的故事。】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今夜不见月。 李白在火光间倒没什么感觉。 但终南山的山月是极美的,幽深而静谧的山间,有月亮为伴,可暂时忘记烦忧,沉醉在美景之中。 辋川。 王维也挺欣赏李白这诗的。 单从他描绘的场景来看就给人一种宁静之感,是李白的其他诗中没有的。 但他这诗句受陶渊明影响太大,多少失了他自己的味道,不过却有陶渊明的韵味了。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头看来时的小路,山林苍翠。这两句写景,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表达了作者对终南山的不舍与眷恋。】 【而他这是要下山去哪儿呢?“相携及田家”,这个相携咱们也不知道他携的是谁,可能是路上碰到的斛斯山人,也有可能是月亮,但我个人觉得是月亮的可能性大些,因为他并没有提偶遇之类的话,是月亮的话与前句联系起来也更加的流畅。】 东晋。 陶渊明微微颔首。 这样解释倒也不错,携月而游,不孤独也不显纷扰。 仿佛不在凡尘之中,不负他仙人称号。 【“童稚开荆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孩童出来打开了简陋的院门。外面看着简简单单,一派乡间野趣,进去一看,“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竹林、小径,环境清幽,而那青萝也像是在欢迎“我”一般,轻抚着“我”的衣衫。】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记起了那院中的青萝。 晚间的露水沾湿了衣摆,虽有些凉意,他当时却没在意。 想着能与好友对月饮酒,暂去忧愁,便什么都不想管了。 突然又想饮酒,可酒壶已空。 无酒无月,今日这夜终究是无趣了些。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诗人和好友共同饮酒畅谈,得到了暂时的休息。此处的休息可能是身体上的休息,为理想而奔波是很累的,但可能相对于身体上的累,心中更累,所以也有可能是心灵的休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放声歌唱这清幽之景,等唱完,星星变得很稀,夜已经深了。】 唐,元和年间。 李贺能想象那个场景,其实他也是一个很爱酒的人。 但总免不了醉而伤身。 不过寻着好友一起,像李白那般高谈而歌,看起来实在畅快! 他虽然想着为了身子以后少饮些酒,可这时心又开始痒了。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诗人与好友都醉了,两人都很开心,开心得忘了俗世那些烦恼与得失。】 【忘机是道家术语,意思是忘记尘世烦忧。】 【然而正如李白自己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他虽然似乎暂时借酒和与友畅谈消除了自己的烦恼,但只要他一天没能实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完全陶然忘忧。】 第70章 李白 【李白想与玉真公主结识未果,这是他在终南山遭受的又一次打击,他深感此路艰辛,而《行路难》就是他遭遇坎坷后发出的感慨。】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出自民间歌谣,一开始就是字面意思,用来感叹大自然道路的艰辛,后来慢慢地转变为感叹人世艰辛,往往蕴含不平之气,又被称为不平之曲。】 【现存最早的是南朝文人鲍照的《拟行路难》,鲍照、颜延之和谢灵运一起被称作“元嘉三大家”,这三个人的作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颜延之终身栖居朝堂,多写应制之作,埋没了他的才华,而鲍照出身寒门,为寒士鸣不平,感情十分强烈,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会更加推崇鲍照的缘故。】 东晋。 这段时间颜延之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所有人都来问他陶渊明的行踪,他每日都得应付许多人,不知二字都说腻了。 所幸是让元亮离开了,他都能想象若是元亮在此处恐怕直接对这些人视而不见,到时又得罪这些人,闹得不会有多愉快,而且元亮定会不自在。 但把他藏起来了,自己就成了这些人的目标,想来谢灵运那边也不怎么好过。 只是这鲍照又是谁? 先时听到幕中女子提及,他都没想到此人还与自己有关系,他可不认识什么鲍照。 可说到这事,他才恍然明白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如元亮和谢灵运,就像许多人认为李白不如杜甫一样,他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也不如他们。 是这样吗? 可即便如此,颜延之也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道路。 多少人想入仕途而不得,他既然有这条件,自然要好好干。 至于诗文内容,他倒是会注意的。 也不知元亮他们如何了。 颜延之想着,提了笔写了首访山,写完又怕被人发现扰了陶渊明他们的亲近,于是将写好的诗烧了。 【李白他本身其实对六朝也就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诗风是持批判态度的,而他推崇的就是其中的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谢朓等人。】 六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