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1(1 / 1)

不舍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你问问这东流水,它与离情别意谁长谁短啊?】 【这句并没有简单地将别意比作流水,而是别出心裁,用问句将两者进行比较,表现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感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杨氏将门窗都关上了,房间内没燃灯却因为巨幕的存在很亮。 杜甫静静地看着巨幕。 李十二白的诗句仍旧叫他佩服,随便拿一首出来便觉甚妙。 【但是李白的日子并非一直都这么好过,春天时,他还和朋友赏花饮酒,秋天便卧病在床。】 【生病的时候总容易怀念故乡,这是对家的一种归属感,李白也一样,他在病中写下《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抒发自己的思乡怀友之情。】 唐,元和年间。 此话不假。 李贺身子不好,每每难受之时总会想回家。 但男儿志在四方,他总不能这么年轻就回家中养老。 【他还在这里写下了咱们许多人的诗歌启蒙作《静夜思》,这首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基本上是会说话就会背,除却它简单质朴的语言,就是他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月亮是文人常用的意象,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清冷的,但李白并没有直接写月光的冷,而是用“地上霜”这样的比喻,清冷加倍。】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是思想之作,却不知道它是李白在病中写下的,知道了之后我们再看这个“疑”画面感就更强了,他迷迷糊糊地从病榻中醒来,看到地上的白霜有些恍惚,半晌才清醒过来,发现原来是月光。】 【抬眼望去,圆月高悬,可自己身处异乡,也不知家乡的月夜是否同样的圆,低下头来更觉思念故乡了。】 能说话就能背? 这首诗的影响力那般大吗? 李白自己都有些不信,主要还是他的优秀之作如此多,怎的就选了这一首呢? 简单质朴的作品众多,思乡之作也不知凡几。 看来现在被认同的后世不一定认同,就如同为人做事一般。 不必思旁人之想,不违背本心就好了。 【而且《静夜思》还有续篇《秋夕旅怀》,生病以后,李白的诗句中便平添了一分愁,那分豪情也暂时放下了。】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秋天本就愁苦,风一吹,让他这个异乡人就更加思念家乡了。放眼望去,山峦无边,看不到头,流水也向远方流去,何时才能回来呢?“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海面,他也有些思念故乡了。 若是能在死前回到眉州就好了。 可这样的想法他只在心中想想,没必要说出来让叔党平添忧愁。 也不知官家是如何想的,会不会看了巨幕给他还乡的机会。 毕竟他已经是一个要死的人了啊。 【视线越过高山,又触到了月光,“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月光太冷了,看了直让人不舒服。】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芳草已经开始枯萎,白露催着人添置衣裳,过了秋天就该是冬了。“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梦到银河落下,再醒来时天上的星星已经稀疏了,“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看到此情此景,他更加想念故乡,不像在此处,孤苦伶仃,流泪也没人帮忙擦拭。】 【一句“泣下谁能挥”写出了李白的孤独,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这秋景之中,高山、流水、月光、芳草都随着他的情绪而开始悲伤。】 【豪放的李白,也不是无坚不摧的,也会在生病时想家哭泣。】 【不过李白还很年轻,这一场病不足以将他打倒,第二年他又活过来了,还结了个婚。】 第66章 李白(小修) 【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王维和孟浩然也是好友,但是奇怪的是李白和王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我们都知道李白可以说是一个超级社牛,一生好友无数,但是他和王维为什么就没有成为好朋友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就着美酒吃了点干粮,酒壶一扔,干脆地斜倚在草堆上看巨幕。 他和王维,为何一定要成为朋友? 大唐如此多的人,他都要交好不成? 不过这社牛何意? 听起来倒不像是贬低之语,牛者,赞语乎? 【这件事情不管是正史、野史都没什么记载,但是自古以来都有许多的猜测,其中主流认可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两人身份地位上的悬殊,王维出身名门,而李白却只是商贾之流,甚至可能还是个没法过政审的。】 辋川别业。 王维拧眉,政审是何物? 后世竟是如此评价自己的吗? 他细想二人如今在地位上的悬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与出身相关。 若李白有他这样的出身,或许早已在朝堂上翻云覆雨。 但那对大唐而言是好是坏却是难以猜测。 许多的寒门学子看到这样的原因都愤懑不平。 如此才能,竟因为出身悬殊而不被接受,当真是天道不公,出身是他们能选择的吗? 他们作为读书人都自诩清高,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想去结交权贵。 而那些权贵定然是看不上他们的,还谈什么清高? 可笑! 【但我个人认为是不大可能的,王维或许是比较孤傲,但也不至于因为出身就不参加李白参与的活动。】 【就算他心里看不上,也不会做得这么明显,要知道李白的粉丝不论贫富,那可是很多的。】 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那两人的关系为何会如此呢? 在唐以前的大多数人还是在心中站在了李白一边,尤其是那些寒门学子。 李白这样洒脱,定不是因小事与人结怨之人。 但也没人大肆宣扬自己的想法,毕竟还没真正地说到王维。 【第二个原因是两人的性格问题,一个狂放不羁,一个内敛淡然,完全的气场不合,但是家人们,你们身边就没有那种跟自己性格不合但人还不错的朋友吗?】 【有些人该吵吵该骂骂,一句句的傻逼之下才是真正的好友。】 是这样吗? 许多人又开始怀疑幕中女子之言了。 这傻逼二字怎么看都不是夸赞之语吧? “傻逼?”有人试着喊了自己身边的好友一句,谁知好友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你才傻逼呢!” 下一瞬,两人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这话听着粗鄙,但前面那话众人却是认同的。 有时候好友争吵,但最后还是挚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