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45(1 / 1)

事儿呢? 但转瞬她又想通了,李白不也如此有才吗? 只是可惜了,她怕是等不到李杜之才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记得这两人,司马承祯早在十年前便已羽化了。 “终南快捷方式?” 真有那作用? 此计怕也是不简单吧。 【在唐代,人们想要出仕,一共有几条道路:参加科举考试;游历结交权贵;提高自己的名声。】 【而这隐居就是提高名声 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终南快捷方式,但李白也并不只是为了提高名声,在这里李白认真读书、练习剑术、结交好友、开始访道教名山。】 【在那个时候,正值唐玄宗励精图治之时,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明君,更多的人想进入朝廷为他做事,但是李白在外混迹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想另寻出路。】 罪己诏的作用效果明显。 最近朝中大臣对李隆基都不知恭敬了多少,做事也认真了许多。 他仿佛一夜回到了二十年前。 可巨幕一出,他便被打回原形。 虽然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但是他这几年的怠政经历却是不可磨灭的。 【碰巧玄宗信奉道教,且大力提倡道教,于是李白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道路。】 【而这里,也算是他的一生浪漫的开始。】 李白的心情随着幕中女子的话变得不上不下的。 这“终南快捷方式”的说法分明持贬义,但后面的话又是在夸赞他。 一生浪漫的开始。 李白其实一直没大明白女子所言浪漫之意。 屈原浪漫,他也浪漫,他们的生平与作品中的相似之处…… 【在大匡山,他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时候他还不满二十。】 巨幕中又出现那个大匡山的景像,大匡山上大匡寺的牌匾让李白觉得很是奇怪。 他明明是在大明寺中读的书,怎的就变成大匡寺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连他自己都快要不记得了。 【虽然我们说李白从未老去,但是从这首诗中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李白的朝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首联到颈联都是在写景,水声潺潺,其中还夹杂着犬吠声,山间满是桃花,花上带着露珠,更显娇艳欲滴。“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进入了林中深处,见过了时常出没的小鹿,中午没有钟声,山中十分寂静。】 东晋。 谢灵运 听到李白这诗句,眼前一亮。 这样的句子清新,却没有幕中女子所言他诗句中的玄理味道,那场景仿佛就出现在他眼前。 李白的句子,终于不似杜甫那般压抑了。 此间的战争还在继续,巨幕表面上看起来仿佛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但其实却慢慢地渗透进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大唐盛世出现之后,那种因羡慕而产生的烦躁影响着他们。 他们也会忍不住把杜甫的诗代入现在的日子。 希望讲了李白后会好些吧。 【“树深时见鹿”现在被改成林深时见鹿配上梦醒时见你已经火出了圈,只能说李白诗中到处是金句。】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古代有很多句子都被我们现代赋予了爱情的意义,比如《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战友情,而王维的《江上赠李龟年》中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讲的兄弟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说到自己,王维不由地把这句子与前面提到的李白的诗句对比了一下。 不过并没分出个高低来,反而被这句子给吸引了。 “最相思。”形容爱情确无太大问题。 但……那是李龟年啊! 什么爱情啊…… 而且兄弟情听起来也有点奇怪。 【下一句由幽静山景转到了动景之上。“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这里的青霭原应该指青色云雾,但云雾有青色的吗?那肯定没有,所以应该是指的被云雾环绕的青山,就像是青色云雾一样,野竹冲天而起把青山分开,而飞泉也挂上了山峰之上。】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最后一句点明主题,寻人不遇,没人知道道士去哪了,只能倚在松树旁独自叹息。然而,虽然他说愁,但整首诗的情绪却是向上扬的,而这上扬也并非强颜欢笑,是真正将轻松融于了诗句之中。】 李白如今再看自己以前的诗句,只觉有些稚嫩。 无过也没什么大功,不过那时的场景倒是让他记起来了。 想起幕中女子说过的那些有关自己的结局,李白有些心痒,那时他确实轻松,想象那时一样隐居那山中。 但他也清楚,自己想要的并不止此。 自己已不是那时的自己,如今回去也不那般轻松了。 【李白时常出去拜访他人,但他所想象的道路也并没有这么顺利。】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李白投刺史苏颋不中,于是返回大匡山,在这期间,写下《冬日归旧山》,表达自己的叹息与要为远大抱负立志读书的决心。】 那时候李白才二十岁吧。 杜甫听说过许多李白的事迹,但是并没有了解得那么详细。 二十岁他便开始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做了这些事了,他蹉跎的时光比自己不知长了多少。 他们的结局不该过得这般凄惨。 【他归山心切,匆匆回去,高兴地敲开山门,却看到荒凉之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看到这样的场景,李白心中不可能没有难过,这种难过是他所图失败之后惋惜心境的延续,但我们都知道,李白一向是一个乐观的人。】 【他说“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要发奋读书,要志如青松,一次的失败算不得什么,这次回去后好好准备定要出去大干一场!“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①《大唐新语》没提武则天,有些地方提了。 第64章 李白 二十年前,李白还很年轻。 他走出蜀地,势要闯出一片天地。 恍恍惚惚二十年…… “噼啪!” 火星子发出声音,将李白的思绪从回忆中拉了出来。 外面的大雨还未停歇,风一吹,火光便一摇一晃,奄奄一息。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离开大匡山,离开时他写了《别匡山》表达自己的高远追求以及对家乡的不舍。】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由远及近描写大匡山的风景,清晨,远处青山如画,翠色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