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9(1 / 1)

看到这样的话,众人心中都十分触动。 赵祯更是满意,所幸将此事交与了范仲淹,有他这样身怀大义的人在,如今这大宋朝可比那天宝年间的大唐处境好太多了。 只是这边关诸将之事还得多加注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前总听这洞庭之水如何,如今自己也登上这岳阳楼上来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湖水浩瀚,将吴地与楚地分开,天地像是日夜都漂浮在这湖面之上似的。】 【前面几句杜甫用看似平淡的语气讲述了洞庭湖的风景,但其实他心中早已惊涛骇浪,以前只是听说,如今终于登上来了,本该激动、高兴,看着壮阔的风景畅想未来,可只要一想起如今多灾多难的国家,想起凄凉的自己,也实在没了年轻时候的豪情。】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早已经病入膏肓的杜牧 最能理解这种感受。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的感觉。 不是不想有豪情,不是真没有激动,但却已经没了去感叹这些情绪的心。 【如今诗人已经老了,一家人挤在一艘小船之上,没有了以往那些好友们的音信,自己也不能再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更何况以前即便是努力也没能对国家的危难有任何的改善,他的一字一句中都是无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如今关山以北的战争还没结局,而他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只能倚杆哭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没有强烈爆发的情绪,但是却有着无尽的伤感与压抑,只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就都穿越到了那个烟雾朦胧的洞庭湖边,看到一个老人在那处流泪的模样。】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不解,按理说杜甫这时候的年纪比自己现在还年轻些。 自己现在身体康健,杜甫如何就像个百岁老翁了? 但杜甫身子自小羸弱,他倒是可以请太医为他调理调理。 要做的事情,又多了一项,李隆基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 到时候一件一件地解决。 【带着这样的愁绪,杜甫继续前行,由于北方战乱和气候等原因,杜甫一直没能向北而行,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本想前往郴州,却在路上遇到了洪水,只好转道,结果在路上病重,他大约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在这里写下了一首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在诗中他感叹自己的病苦,回忆往昔之事,感谢亲朋好友,也不忘继续关心着与他一样多灾多难的国家,“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可他依旧无可奈何。】 【最后带着遗憾,杜甫在湘江之上走过了自己的最后时光,直到死他也没能见到战争平息的那一天,他有遗憾,有痛苦,有悲伤,有无奈,我想他也应当有悔恨,他悔恨什么呢?】 是啊,他悔恨什么呢? 杜甫自己都想不明白,他哪里做错了? 不该去参加科考?不该做那左拾遗?不该出口为房管说话? 这些事情,若他不做才会悔恨吧? 若要说悔恨,或许就不该想着靠着干谒入仕,那与向人乞讨有何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拿出向人乞讨的卑微,也没能得偿所愿,这还不该悔恨吗? 【或许连杜甫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悔恨什么,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本就无解,但也正是这曲折的经历成就了诗圣杜甫。】 “诗圣?” 这样的称呼连杜甫都惊了。 唐朝这么多的诗人,许多都让他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 竟称呼他为诗圣,那李白呢?王维呢? “杜郎……”杨氏眼眶通红,因着杜甫晚年的经历不停地抹着眼泪,可这时听到这样的称呼也忍不住痴痴地望着杜甫。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当真造化弄人。” 曹植不由地和杜甫产生了共情,他们拼了命地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曾想到最后却在诗文这条路上获得了成就。 【杜甫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诗如同历史一般,永不磨灭。能写出这样优秀的诗,这跟他严谨的写作态度分不开,在杜甫草堂时,他写了一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写出了自己写作的严格要求与人生感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谢手……”】 东晋。 陶渊明猜到这陶应当就是指的自己。 谢应该是谢灵运吧? 若是能与他们一同写诗畅饮,他也觉得不错。 但他却不能认同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写诗作文如同生活,当以自然为贵,虽要讲究却不能一直纠结其中,那样只能失去了自然趣味。 唐,元和年间。 “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一直被贾岛封为作诗写文的金科玉律。 他还以为女子不会提这首诗了,没想到最后还是提了,可想而知这观点还是很重要的。 若人人都以如此态度作诗,诗家必兴也。 【“我”这个人为人孤僻,就喜欢没事寻觅好的句子,如果诗句不好,“我”就是死了也不能罢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老了以后写的诗都更散漫了,对着春天花鸟也不去想那些花鸟之词了,“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江边做了一个栅栏,可以让“我”垂钓,“我”又准备了木筏代替出入的小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什么时候才能有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人一起同游作诗啊?】 东晋。 谢灵运猛地被提及,心中跳了跳。 看了杜甫的生平,他已经深深折服于杜甫的魅力之下。 不管是他的为人还是诗才,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若是杜甫出生在如今这个年代,他必帮着杜甫实现报国理想。 只可惜君生他未生,他们相差几百年,根本没有相见的可能。 【这首诗的艺术造诣很高,首先“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为传世名句,不仅影响了苦吟派诗人也影响着后世许许多多的文人。】 【而“春来花鸟莫深愁”这一句也很妙,在杜甫诗中,许多写春天花鸟的句子都是带着愁苦的,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并不是说这些花鸟不忧愁了,而是杜甫现在写诗随意了,不用这些来表达愁绪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对女子的话还是不太认同。 这后世之人对杜甫的评价未免太高了。 花鸟本就不止可以用来表达愁绪。 虽然他也承认杜甫的许多诗句,尤其是这后期的诗句,写得确实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