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7(1 / 1)

他原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状况是最糟糕的,发罪己诏仿佛让他架在火炉上炙烤,但他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可杜甫呢? 他走到了那样的地步,竟还能心志坚定地为着人民。 他第一次在内心承认自己不如一个人。 处理国事,或许杜甫比不上他的一根手指头,可他这样的心志,却是许多帝王都无法达到的。 他一定要让杜甫来为他做事。 有了杜甫在,哪怕他什么事也不做就能让百姓信任整个朝廷。 而他那种人尽皆知的忠君爱国思想注定了他不可能谋反,所以自己可以安心用他。 大唐,会更好。 【战火 虽然没能烧到成都,但是在成都却也并非一直安宁,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十二月,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他到成都后经常去拜访杜甫,杜甫的草堂一时间热闹起来。】 【但是第二年四月,玄宗和肃宗双双去世,代宗即位,召严武回京监修两位皇帝的陵墓。】 什么? 第二年? 自己那时候当是快八十了,也算是高寿,怎么李亨也…… 还真是令人唏嘘。 李隆基也忍不住感叹,做了那么多年的太子,皇帝也没当几天,还当成那个样子,废了他也不算太冤。 【谁知,严武一走,成都就有一个叫徐知道的人叛变,虽然没能成事,却让成都陷入了混乱,到处爆发农民起义,杜甫本在绵州,西川陷入混乱后,他没办法,只能前往东川节度使所在的梓州,在梓州一待差不多又是两年。】 成都也乱了。 在巨幕出现之前,李隆基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西逃成都。 他一直认为成都仅比不毛之地好上一些,可是没想到自己竟会逃命到那处。 在大唐陷入混乱之后,就那处还能保持着平静。 可如今那处也乱了,大唐山河还能收回来吗? 即便知道答案,他也开始陷入怀疑了。 【在这两年里,北方的安史之乱终于走向尾声,河南河北收复,远在梓州的杜甫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他这几年的痛苦终于有所缓解,终于像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了。】 还好,还好终于收回来了,想来成都恢复和平,也快了。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最后这大唐还是大唐。 即便他终有一日,会走向灭亡。 想到此处,众人又捏紧了拳头。 可他们很清楚那就像是人向死而生一样。 世间万物都会有消亡的那一天。 未知既可怕,也不可怕。 他们不知道那一天何时到来,他们就可以假装它不会到来。 【这首诗,一扫先前那些诗中的阴郁,变得欢快起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传来胜利的消息,杜甫痛哭流涕,“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转头看去,妻子和儿子也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他们放声歌唱,他们痛饮美酒,春天到了,正好随着春光一同回去家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人未动,心已到,马上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过襄阳回到洛阳去。】 此诗一出,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杜甫的诗歌从一开始到现在都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虽然他的诗中也有很多很令人振奋的语句,也有很多安慰他们的话语,也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他们去努力,但是却没办法让他们感到轻松。 可是这一首诗,终于不像那般压抑了。 这是他们在杜甫那些经历挫折回到家乡的诗句中都没有看到过的狂喜。 他的喜总与忧掺和在一起,让人欣慰的同时总让人心酸。 这时候仿佛一切都能放开了,仿佛一切的苦难都结束了。 【然而,这看似是一个结束,却是更混乱的开始,杜甫从前的担心并非多虑,回纥在长安日益膨胀不把唐王朝放在眼里,而吐蕃也势力膨胀,在763年代宗广德元年,占领了长安,代宗也仓促逃到陕州。】 “什……他说什么?” 李隆基转头望向众人,众人都埋着头不敢说话。 这大唐国都在短短时间内竟两次落入敌手,一次拜在他的手上,另一次竟是拜在他正打算立为太子的李俶手上,那他还要把江山交给李俶吗? 扫视一圈,除了杨玉环竟无人敢与他对视。 然而看到杨玉环那哭哭啼啼的样子,他就更觉心中一阵烦闷。 “见也见了,去吧。” 杨玉环一怔,“圣……圣上……” 然而没等到她将话说清楚,李隆基摆摆手,不愿再与她多说。 杨玉环这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起先她欺骗自己觉得是小太监们诓骗了自己,如今一看,谁敢假传圣旨? 从始至终不过都是圣上的意思罢了。 当初 要她进宫的是他,如今要弃了自己的也是他。 男人就是这般多情又薄情,她看那骊山挺好。 遂不再多言,行礼离去了。 【直到第二年,长安才又再一次收复。虽然长安收复了,但是成都的混乱并没有结束,于是杜甫就想着带着妻儿东游,朝廷召杜甫为京兆功曹他也没有接受,显然这时候的杜甫已经不愿意再卷入到那些漩涡之中。】 【但是就在这时候朝廷突然传来消息,严武取代高适再领剑南节度使,杜甫十分高兴,决定回到浣花溪草堂。】 剑南节度使? 高适一惊,他竟还坐上了这样的官位。 但是他为什么会被取代呢? 成都的混乱并没有结束,是他无能没能结束成都的混乱所以被取代了? 高适有点无法接受这事情的真相,可是他没有办法怀疑女子。 长安。 他不愿再卷入那些旋涡?李隆基皱眉。 杜甫是已经对唐王朝失望? 自己不会无法打动他吧? 应该不会才对,先下罪己诏,而后处置叛军佞臣,处置太子和太真娘子,这些应该够诚意了吧。 【从严武离开成都到严武重回成都,这一段时间里杜甫写了许多跟当时时政相关的诗作,可以补史书之缺。】 【严武是杜甫的好朋友,他一直希望杜甫可以入仕,虽然到了后来杜甫已经没有了入仕的心,但他还是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就是我们后世杜工部这个称呼的来历,然而这个职位也并没有让杜甫的才能得到施展,反而让他感受到了许多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于是没多久他就辞了,安安心心地在草堂种地,偶尔接待几个好友。】 东晋。 隐居在那样的地方。 陶渊明想,他有些羡慕杜甫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闲居。 周围虽也有战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