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9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1(1 / 1)

虽陶渊明与他所爱花不同,但他认为陶渊明也担得起此夸奖。 【陶渊明作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其高洁质量值得我们尊重。】 【好啦,这一期视频就到这儿啦,大家记得一键三连,多多弹幕、评论、转发,如果喜欢陶渊明的手办也可点击评论区链接购买哦。】 【拜拜,下期见。】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端起杯中酒默默地与巨幕虚碰了一下,而后将酒一饮而尽。 叔党应是以为他醉了,轻笑了一声,但他清醒得很。 这是代表了他对陶渊明的感谢与尊敬。 不过叔党不明白亦无甚关系,本来许多事情都是自己心中有数即可。 众人翘首以盼,终于迎来了下一期的预告。 不止是唐朝的人,各朝各代都想知道被女子频频提及的大唐盛世是如何之盛。 巨幕中,女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座众人从未见过的繁华的城池,其旁书曰:唐·长安。 长安城正处于夜晚,从天上望过去,整座城池却是灯火通明,四四方方的城池中连工整的道路也看得清清楚楚,城内 熙熙攘攘,只轻瞥一眼便能知其繁华之盛。 “原来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地方!” 陶渊明的感叹亦是千千万万人的感叹。 场景倏地变化从城池到了乡村,看着即将丰收的粮食,百姓们说说笑笑合不拢嘴。 视线从那些农人身上快速变换,穿越山川河流,而后停在另一处叫巩县的城池,此处虽比长安小了不少,但看着亦是繁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看到方才之景象,不惊讶那是不可能的。 他大唐之夜竟有如此美景,即便是他这个天子也未曾见过。 也不知女子是如何办到的。 他心潮澎湃,已经在心中开始想法子,然而诗句一出,他就像是被闷头浇了一盆凉水。 李隆基当然能看懂“忆昔”二字,这是不是说明,现如今已经不如开元年间了。 其实他自己也早就知道,但他一直都在逃避。 总想着大唐已经很好了,就算比之前差了一点也是极好。 如今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他错了,错得离谱。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看到方才景象,整个人都呆住了。 那当真不是仙界吗? 他原以为咸阳已经是这个世间最繁华的地方,没想到这唐朝竟能繁荣至此! 嬴政一直以为让天下所有人都诚服于自己这就够了。 可这大唐如此盛世都走向了衰落,何况秦乎? 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啊! 跟他同样想法的还有许多人,刘邦、刘彻、曹操、刘备、孙权……这些有着卓卓功绩的人此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就连李世民也不例外。 他能猜到大唐之盛,却未曾料到能盛至如此。 方才听闻李隆基 后期那般不堪,他本想将此人写入遗诏不让他有登基的机会。 可若这就是开元盛世,那他不仅要让那李隆基坐上皇位,还要想办法让他坐稳这个皇位。 等等。 李世民忽然反应过来,此前女子一直说起杜甫与安史之乱,他却一直未曾知道唐之大祸是哪个不孝子,这么看来不就是这个李隆基了? 这可如何是好? 当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武则天神功元年。 早已经知道是李隆基的武则天就要淡定许多了。 虽然巨幕中的场景确实让人心动,但她还得看这安史之乱始末来权衡该如何处置李隆基。 以女子个性,肯定会将所谓安史之乱说清楚。 若太糟,她绝不手软! ①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论佛骨表》 快到唐了,加油加油! 第44章 杜甫预告和陶渊明后续 如果没有巨幕,众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会是如何模样。 女子像是带着众人在空中翱翔,飞高山、跨河流、越城池,所有的景物都尽收眼底。 他们中不是没人登高远眺过,甚至几乎所有人都站在高处看过美景,然而他们却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度。 大好河山也变得渺小,他们仿佛仙人置身云端。 然而这样的美景转换得特别快,不过是一晃之间就定格在了一处巍峨的山岗,其旁书:开元十九年·泰山。 而后便出现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王莽还未接到进宫的命令,但他已然做好了准备。 听到了自己要篡权的事情也是大吃一惊。 即便他自己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可他从未对人说过,这后世女子说出来简直是让他猝不及防。 他什么也没准备,现在自然没办法抛弃整个家族离开,那样的话反而坐实了自己的罪名。 左右自己现在什么都没做,先咬死不认,或许还能保下自己一命再行打算。 此刻,他看到巨幕中的场景一愣。 这不是他想象中的翱翔天际的感觉吗? 他就知道,只要敢想,什么都能够实现。 巨幕中又开始飞翔,仿佛一瞬之间便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场景转换得很快,让他们想从中找到一点现实生活的蛛丝马迹也完全没办法。 没人知道九州岛大地有多大,如今这么一看,即便是飞在天际,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 感叹之际,巨幕来到了一处城镇。 天宝四载,场景的转变变得慢了一些,在热闹的城镇中绕了一圈,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街边招展的酒旗,也无不说明此处的繁华。 很快沿着街道,众人跟着巨幕来到了一座酒楼之中。 酒楼里吵吵嚷嚷,客人满座,在楼间一处座位,两个中年男子举杯畅饮。 不知为何,只一瞬,众人便猜到那散漫不羁的白衣中年就是先时女子提到过的李白。 旁边又现一诗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其他人都猜出来了,自然熟悉李白的人也看得出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看到自己的名字怔了怔,这是明年的事情。 原以为女子会提他的。 不过杜二也是个有才的,讲他会不会是说他比自己还要悲情。 李白摇摇头,这是个什么世道啊? 不如寻仙问道去! 他才不管女子说什么真的假的,他若信了,那就是真的。 李隆基有些兴奋,如此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