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4(1 / 1)

可能? 虽然班固也不是很认同《史记》,但此女所言未免太过绝对。 他皱着眉头,打算再多看看《史记》所言。 【所以三月以为陶渊明在官场流连那么些年,再任性妄为也不至于做这样的事情。比较常见的说法就是,那个年代 世道混乱,吏治腐败,而来视察的督邮一向负有恶名,陶渊明又不愿意奉承小人,所以这件事点燃了他愤怒的小火苗。】 东晋。 陶渊明仿佛已经喝醉了,靠在树旁抱着他那把琴,也不弹就静静抱着望着巨幕微笑。 颜延之也有些醉了,上前与陶渊明靠在一处。 “世上如何会有你这般久持素心之人?” 【离职以后写下的这篇赋,从正文第一个字起就表现了陶渊明的欢快心情。】 【“归去来兮!”】 【快回吧!】 ①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第38章 那时喝的不是酒,是愁。 【在开篇吼了一声之后,陶渊明就反问自己“田园将芜胡不归?”自己的田地都快要荒废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这里是真的荒废了吗?也不一定是吧,毕竟家中还有人,只是一句反问式的感叹而已。】 【而后从“既自以心为形役”一直到“觉今是而昨非”主要就可以概括为后一句,以前为了生计违背本心去做官,那都是错的,现在就是迷途知返。】 【最后几句咱们可以看看视频中的这个动画形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巨幕中,男子站于一叶小舟之上。 风儿吹着,水里荡起涟漪,仿佛小船也在轻轻摇晃,男子的长衫在风中扬着,他静静望着前方,眼里也充满了希望。 众人都看得出来这场景是画的,但是他们都不明白为何画出来的景物还会动。 女子也说了,这似乎是叫动画。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在绘画上也有些造诣,像女子这样的画,若是画出来着实简单,只是墨笔勾型平铺色彩即可,只是如何能让画动起来呢? 那所谓动画仔细一观,此动非真动,像是吹了一阵又重复再吹。 苏轼总觉得自己察觉到了什么,却又无法探明,只能皱眉苦思。 清,乾隆年间。 乾隆看着那画面觉得着实有趣,问道:“这是皮影戏?为何可以如此流畅?” 这样的问题谁又能回答得了他? “快,去宣郎世宁来,朕看这幕中的画像是他们西洋那边的玩意儿。” 【“风”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很常用的意象,它搭配不同的词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比如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就把时局的风云变幻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气势非常足!】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哈哈哈,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笑,“妙句也。” 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走到今日,还是第一次有人夸他的诗作,虽说这句子他如今并未写,但他认为是他能写出来的。 可笑过之后,他心中涌现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时局的风云变幻,如今大局已定,他马上就要登基称帝,难道之后还会不太平? 不过似乎也没那般重要,毕竟他大汉朝后面还有好多帝王,这些小问题他定能轻易解决。 【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将风拟人化,表现了风的大而狂,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的动荡不堪。】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安史之乱,别让他知道这个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哪个不孝子的时期,否则别说是无法继承皇位,能让之活下来就是他李世民心慈手软。 动荡不堪,到底有多动荡? 此女除了谈及三国与魏晋南北朝还未如此评价哪个朝代,不会这安史之乱后,他大唐就变成宋了吧?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再次听到此女提及安史之乱,武则天突然想起先时女子提到安禄山为杨玉环作胡旋舞,这安史二字会不会是姓? 可这史字还未有迹象,说不定有其他含义。 此女说过,下次就是说唐朝文人,按她猜测不是这杜甫,大概就是李白了。 届时就能知道这安史之乱到底是何情况了。 按杜审言的年纪来看,或许他那孙子和李白同一时代也未尝可知,那…… 李隆基!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 现在最慌的还是李隆基,此女总拿李白和杜甫放到一处。 这杜甫他似乎听过。 若真如此,那什么安史之乱……当与安禄山脱不了干系,那史不就是史思明了? “三郎?怎么了?” 杨玉环发现自从这巨幕出现后,三郎对她似乎淡了不少,虽说三郎一直说绝不会变,可变了就是变了。 她现在只能倚仗他,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只能小心陪着。 “无事,朕想起来还有点事,爱妃你先自己歇息,晚些时候朕再来看你。” 看了一眼杨玉环楚楚可怜的样子,李隆基还是没有留下来。 他快步出了后宫,召人询问杜甫此人。 若他没记错,这杜甫真是当世之人,那他要做些准备了。 而另一边,杜甫却为此十分疑惑。 “茅屋为秋风所破?”自己竟借此等竟像来讽刺现实? 如今四处虽不说人人丰衣足食,倒也还算太平,当不至于有人为间破屋子而伤感才是。 未来的自己该是遭遇了何事才会如此? 【而同样是将自然拟人化,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显得温柔许多了,它不是那个摧毁房屋的幕后黑手,而只是一把被大自然握住的剪刀,裁剪出了无数的柳叶,也裁剪出了整个春天。】 李白 听着女子的话,心中愈发思念自己这位已故的老友。 他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贺知章对他的知遇之恩,他永不能忘。 东晋。 “这位贺知章此诗句倒是妙!”陶渊明 念道,只不知整首诗如何。 虽说与他的诗句味道有所不同,可如女子所言,仿佛整个春天都在眼前了,是极好的。 颜延之不置可否。 如此清新的诗句,倒是与谢灵运的诗句有些相似。 而另一处,谢灵运确实也很喜欢这一句诗。 他历来热爱山水,这样的描写他从未试过,如今一见倒是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或许自己也当多尝试一些不同的写法。 【而咱们这里陶渊明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不是狂风,而是一种消散疲乏的拂面清风。衣袂飘飘,就跟得道成仙了似的。】 “诶,别说,仿佛那一刻我还真就感觉自己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