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2(1 / 1)

武则天冷笑一声,很好,李隆基永远别想出临淄一步。 她得好好物色一下。 什么没用的人都能当皇帝了! 还是自己培养的安心些。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回首往事,自己做梦都想做宰相。 可现在他已经四十多了,连宰相的边都还没摸到。 罢了,顺其自然吧。 反正,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回去做那翰林供奉。 【虽然说他们离职的原因是不同的,但那种没办法施展自己才能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 【像白居易、苏轼、欧阳修等人都挺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句的,但是他们都没有随意地隐居,这官基本上一做就是一生,像白居易和欧阳修还好,都曾身居高位。但陶渊明的这位忠实粉丝苏轼,我们才了解过,仕途不能说是一帆风顺,只能说是万般坎坷吧,但他一直在为朝廷为百姓做事。】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微微叹息,且不论他最初想做官的原因是什么,世道如此,既能出力,自然还是不该逃避。 更何况,他如今又无需因五斗米而折腰。 做的事为的是天下人,想来陶潜若有这样的机会,当也不至于如此为难。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粉丝?何物?线粉?”苏轼诧异。 但显然这里的粉丝不是指吃的食物,当是与先时提到过的迷弟类似。 “不能说是……只能说是……这表达也着实有些奇怪。” 【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推崇的陶渊明的思想并非是他的摆烂的消极的一面,而是那顺应自然的自由的积极的一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别业。 虽说陶潜辞官并无错,可因一时之快惹得半生清贫,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 王维虽常住在这辋川别业,但还有左补阙之职。 朝廷如今已变了样,该做的事还得做。 此女说得不错,当学陶潜自由积极的一面,虽二者本就难以分割。 【到这个时候,陶渊明距离最初进入游宦生涯已经很多年了,那些官场上的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大概都已经看了个遍,这时他基本上是已经完全对官场失望。】 【到了公元405年,义熙元年,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这是他最后一次做官,干不到三个月又离职了。后来再有人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了他真正的隐居生活。】 【这次离职他写下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归去来兮辞》。很多人对他的这篇抒情小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就只有这一篇而已。】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并不否认。 这篇赋辞达意畅、语言自然,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晋代能出其右的,在他看来,没有。 东晋。 颜延之轻呼一声。 “竟是如此高的评价!” 看来后世之人是真的很欣赏元亮啊! 这个欧阳修屡次被提及,还是什么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有那个苏轼、李白、白居易,这些人都欣赏他的诗文,这简直颠覆了颜延之以往的认知。 他真想收集一份陶渊明的作品拿回去仔细琢磨一番此中优劣。 如此想着他便也就开口了。 对于这些陶渊明倒也不甚在意。 “我那屋中有一些,你若想要,拿去看便是。”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评价这篇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不事雕琢,自然流露,在他的诗文中都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特点。】 【而李清照本人自号易安居士便是取自这篇赋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一句。】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自己也是很喜欢陶渊明的,要不然她不会给自己取名易安居士。 而她崇尚陶渊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只可惜父亲已然不在了,不然他也能看看这幕中女子讲解陶渊明。 虽说女子所言许多观点她都不甚赞同,但也总能戳中她内心深处,也是值得一看的。 【我们在聊屈原、曹植、苏轼的时候都有说到赋这个文体,但是我们现在几乎没什么人会写赋了,为什么呢?】 汉景帝时期。 司马相如正与人谈论写作之道。 他才刚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赋不久就听到女子提到赋,结果现如今女子竟又说后世不写赋了,此为何故? 司马相如着实不明。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班固震惊,不写赋了! 那此女所言抒情小赋是何意? 为何不写赋了,难道是因为那叫苏轼的“以文为赋”把赋给弄没了? 【这还要从赋的特点说起了,赋被称作文体最早出现于汉代司马迁,后来把汉以前的有着赋体特征的作品也称之为赋,比如说屈原的骚体赋。】 【而赋产生的原因是为什么呢,因为汉代以来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整个国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情况下配得上这种社会状况的规模宏大、铺排夸饰的文体就开始流行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前所未有地繁荣景象。 刘彻对此评价很是满意。 他自然也觉得大汉如今国力昌盛,趁着此时就是对付外地最好的时机,只可惜自己竟无可用之人。 实在可惜! 说起赋,如今司马相如已死,不知谁的赋还能越过他去。 人才终将凋零,一个个地都走了。 寻找人才之事迫在眉睫! 【曹丕曾说,“诗赋欲丽”。就是说诗和赋这两种文体要写得漂亮,要有文采。这句话其实就已经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写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太难了,叫你写篇论文还头皮发麻呢。这通篇的对偶、排比还有不断地用典故,就这几点就已经很难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丕不解,因为难就抛弃一种文体? 但听女子的意思后世之人少写赋,但还写诗啊,这还是没说清楚。 还有这论文又是什么新的文体? 【但曹丕这句话只说了诗和赋的共同特征,后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是表达感情的,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而赋是为了敷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 【这么一来,更难了。】 【两汉时期以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代表,主要写的就是用以赞颂的长赋,比如咱们所熟知的《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而到了后期开始讽刺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