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 此女看着身份不凡,当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怎的如此落魄,竟是没有柴烧热水吗? 也太可怜了吧! 可惜那肉了。 等等。 若是没有银子,如何吃得上肉呢? 难不成是因为猪肉价贱? 竟贱若木柴? 不可能! 【都准备好之后,我们再把这个加热包的外包装撕开,把它放到底层,然后把装饭菜的盒子放上去,盖子盖好,等十分钟就可以啦!】 “十分钟?用时几许?” 赵祯让众人疯狂地记录着女子说的话。 虽然此处女子所说的事情似乎与他们大宋的前途无关,但是万一里面隐藏玄机呢? 更为重要的是,女子这一连串的动作叫众人看得云里雾里,他们还想知道女子手中那些东西是何物,更想尝尝那美食。 众人以为女子还要等好一会儿,谁知女子做了个弹指的动作发出嗒的一声,而后她笑着将那盖子揭开。 【这个盖子是有做把手设计的,看看,就是这个小耳朵。安全最重要,小心烫。】 盖子揭开,让众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 刚刚还冷冰冰的食物这时候已经冒着腾腾热气。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这……此女会仙法吧!” 赵祯难以置信,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如何就热了呢? 他虽未曾进过尚食局,但也知道做饭要烧火,她这火在哪处? 欧阳修嘴唇动动,好半晌猜测道:“此女方才所言自热饭,想来这自热二字便是其中奥秘。” 众人纷纷赞同,甚至他们都猜测应该是那自热包的作用,可这如何解释得清呢? 他们还在讨论,女子已经吃了起来。 清,乾隆年间。 袁枚看着女子桌上的东坡肉,虽说她只有那么一道菜,怎么也算不得丰盛。 可看起来好香。 那是放了海椒?莫不是思州人士? 原来东坡肉还可以放海椒吗,那干脆茴香、大葱都往里放试试? 【家人们,味道真是不错,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击评论区上方的链接领取优惠券,购买更优惠哦,嗯,真香。】 众人见她吃得确实香,馋虫都不由得被勾了起来。 元符二年,儋州。 苏轼不明白猪肉为何能做成那种颜色,好生奇怪。 她说的麻辣味是添加生姜、蒜和胡椒之类? 试试或许也不是不成。 正思考着,听到女子的话,而后就见巨幕下方弹出一个小框,上面显示着优惠券:20元。 苏轼像往常一样下意识伸手去点,那叫优惠券的东西就消失了。 当他还想看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其他人也是如此。 听女子的意思就是可以领取这个优惠券,然后买她的自热饭,可是操作之下却都不见了。 如果不碰就一直在,可不碰也没什么用。 然而就在众人疑惑时,女子不知什么时候将那饭给收了起来。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苏轼,苏轼在黄州没权,也没有什么工作,可以说就是一个闲人,他的生活乐趣就是吃吃吃和玩玩玩。】 【吃咱们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讲他的玩。】 【黄州城外有一处赤壁山,传闻当初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处进行的,但是这个是有争议的。大家看看我预告放出来的这个据说是周瑜提了字的赤壁山,这个在湖北赤壁市,除了这两处之外,还有说在武昌、汉阳等地的,这个我们暂时没有办法考证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心里窝着火。 自己的名声就如此臭吗? 值得这些人拿着自己的败绩如此纪念? 那地方,一个山头,有何可说? 而刘备几人却是十分欣慰,赤壁之战是打倒曹操的第一战。 若是女子多说些乱了曹氏军心,那他们的机会可就大多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黄州这里的赤壁山就是苏轼笔下的雄伟壮阔的赤壁,他在这里写下许多优秀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1299年,元大德三年。 时任江浙儒学提举的赵孟俯正在练字。 不进则退,书法亦然。 他每日都会勤加练习,有时甚至能书写小字一万①,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想起上回女子提到自己的洛神赋,虽未详说,但也是认同,如此他便更觉劲足了。 苏轼的作品他也时常拿来练习,今日既说到了,他便觉灵感迸发如潮水汹涌。 那便写《前后赤壁赋》罢。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赋都是沿用了西汉文学家枚乘《七发》中所开创的“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各种情感。】 【我们简单地来看一看吧,《赤壁赋》在我们中学时期都是学过的,想来家人们应该都会背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三月同样的心路历程,我读书那会儿对苏轼真的是又爱又恨,一方面觉得他的作品实在是太优秀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和李白的作品只要出现在书上那基本上都是要背的,好痛苦。】 女子说着在巨幕之上放出一幅书法作品。 正是《赤壁赋》的行书作品,这幅作品用笔遒劲、笔锋流转、风骨尽显,不失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赵孟俯看着巨幕中的作品,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字,愣住了。 没想到女子竟会放自己的书法,更重要的是现在自己还没有创作出来。 他紧紧盯着巨幕在那作品中找寻着欠缺之处。 东晋。 王献之看着这幅行书作品点了点头。 这后世之人的作品写得不错,笔未废也。也不知是否有误,他甚至还能从中看出自己和父亲书法的影子。 不过词作虽好,比之父亲还是差了一些。 744年,天宝三载。 醴泉县。 时任醴泉县尉的颜真卿仔细地看了一下那行书作品,不由地称赞起来,颇有魏晋之风。 自己也当多加练习,写出更好的作品。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看到“一世之雄”四个字时,他的心中是欣喜的,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如此不堪。 可是再往后一看,“而今安在哉?”心中又是无尽惆怅。 谁不想长存于世呢? 只能留得名声于后世。 想起自己在外的名声,曹操心沉了沉,难道真要改变策略? 【咱们来看一下这幅作品,这是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俯的《前后赤壁赋》中的前半部分。】 什么? 宋末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