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1(1 / 1)

然就消失了。 女子也从未提及评论方法,让他们有心无力。 【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进入今天的正题,《中国古代悲情文人之苏轼》。】 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26章 苏轼(小修) 【一个不喜欢写文作诗的官员不是一个好的美食博主。】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此乃何意?” 两次巨幕出现后,赵祯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他发现此女虽每次着重讲一人,但只要与之相关,各朝各代的事情她都会提及。 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能给予他们警示,尤其是这次还是讲他们宋人。 之前的预告说此子景佑三年出生,那不就是六年前吗? 此中又一次提到了王安石,这次应当会详说了。 总之赵祯有预感,此次巨幕女子的出现对于他大宋而言,当是大机缘也。 于是他寻了朝臣一同观巨幕,且让众人提笔记录女子一言一行,以供日后探索其中门道。 只是她这句话为何如此奇怪? 每个字他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完全不懂。 再一看众大臣,个个也都面露疑惑。 有人分析道:“此句之意……苏轼喜写文作诗、且会做官、还喜好美食。” 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 众人即便不听女子此言,看了上次的预告也能看出来了。 可重点是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大抵是后世用语有所不同吧,众人只能这样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今四川眉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美食家。】 【他是初唐名臣苏味道之后,苏味道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还有李乔、崔融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这么一说,这两位大文学家还有点渊源。】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终于听到了重点。 苏味道如今是天官侍郎,杜审言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有点印象。 未曾想到这杜审言不显山不露水,教育后代倒是颇有心得。 “如今这二人的后辈中可有才情出众者?” 然而她都不了解,她身边侍者如何了解?只好让人去将四人请来说话。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称作“三苏”,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中的成员。】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曾巩正与同窗谈及务实对国之发展的重要性,谁知巨幕就又来了。 上次他跟王安石聚过之后,自己便在心中猜测了一下这“唐宋八大家”的人选。 在他看来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是一定有一席的,再加上王安石,现如今又有了这三苏,八已去了五,位置不多了。 宋朝重文,许多文人士大夫也都对这“唐宋八大家”感兴趣,都想知道这剩余的三人有没有自己。 可女子却不提了。 【在公元1056年,也就是嘉佑元年,苏洵带着二十岁的苏轼和苏辙一起赶赴汴京参加科举考试。】 【苏轼写了一篇策论文,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的文章文辞简练又文理通畅,得到了许多考官的赏识,但是那个时候考官改卷,都是糊名制,也就是说跟咱们现在考试一样,改卷的老师看不到文章到底是谁写的。】 【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当时欧阳修等人正在对诗文进行改革,反对辞藻华丽、内容空泛的西昆体一类的文风。在批改试卷的时候,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一看洗尽铅华,不正是自己看好的风格吗?他越看越觉得特别像自己看重的弟子曾巩的文章。】 【于是,为了避嫌,欧阳修把这本来该得第一的试卷给改成了第二。】 朝堂上,欧阳修轻咳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看来凡事当务实,不能想当然耳。” 众人无不赞同,看欧阳修犯错的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课。 而另一边国子监内的曾巩更是臊得面红耳赤。 自己非但没留下什么好名声不说,还让他人白白丢了首名。 根据这几次的巨幕,众人已经明白了后世纪年的方式与他们不同。 如今是公元一零四二年,那一零五六年就是十四年以后。 思及此处,曾巩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十四年后他竟还在参加科举。 难道他此生仕途无望了? 当真有愧老师之恩也! 【对于此事,历史上还是有争议的,这只是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所提到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苏轼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典故,说在夏尧之时,有个叫皋陶的人掌管刑法。他要处死一个人,说了三次,尧却三次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严厉执法,而乐见尧温和执法。以此来突出量刑不易的观点。】 【但是欧阳修并不知道这个典故是从哪儿来的,到处询问也没得到答案。】 欧阳修疑惑地看了看众人。 “诸位大人可知?” 见众人都疑惑他就放下心来,当并非自己见识太浅,不过此子典故到底来自何处? 如此才俊,总不能是胡编乱造吧? 【在发榜的时候,当时的副考官梅尧臣就问他了,“诶,你这典故哪儿来的啊?”】 【苏轼就跟他解释。】 【家人们应该还记得咱们上个视频中提到的曹丕娶了甄氏,然后孔融讽刺曹操从而得罪曹操的事吧?】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忙得焦头烂额,原以为巨幕再来,他可以看看他人热闹,谁知这才刚开始就又说到自己身上来了。 说到孔融,怕是没自己什么好事。 曹操叹息一声,如今想让这巨幕消失简直天方夜谭,想要不受其影响,还是必须先将天下掌握在手中。 【我们都知道商周时期武王伐纣的故事,妲己是纣王的宠妃,纣王死后,周武王杀了妲己。】 【根据《后汉书》记载,孔融给曹操的信中说武王伐纣然后把妲己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周文王,曹操他也是知道历史的呀,他就想啊,这跟自己知道的怎么不一样呢?难不成有什么历史新发现了吗?】 【一问之下,孔融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女子说完没忍住笑了笑。 【就有点气人吧,可能我是曹操我也得气。】 【当时苏轼就用这句话回应了梅尧臣。】 “妙啊!”欧阳修忍不住称赞。 此子当真有趣! 欧阳修心中对这苏轼倒是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只可惜这孩子如今才五岁。 若能让他拜在自己门下亲自教导,或许能避免这悲情命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