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从他们的眼前消失。 有些人不想让这巨幕消失,便故意不点那几个符号,可巨幕日夜跟着,除了底下几个符号,其余皆是黑黢黢的一片,也无甚用。 巨幕一时间成为了众人的谈资。 茶余饭后,众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巨幕中女子所言之事。 接连几日,楚国官员们都不大敢出门,每每出门便会被一些奇奇怪怪的人跟着,似是在看他们是否是那残害忠良的奸臣。 无愧于心的官员倒也罢了,只是费些时间与之周旋,而那些平日为所欲为的贵族们暂时确实是什么也不敢做了。 他们倒不是怕那几个百姓,但祸国之名谁担得起啊? 看刑房那几位的下场便知道了。 某些因巨幕未曾提及而侥幸逃脱的靳尚一党有被牵连的,也有夹着尾巴做人的,楚国朝堂一时倒也变得清明起来。 除此之外,巨幕的出现仿佛并没有对百姓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秦国百姓们渴望秦国能早日一统天下,其他诸侯国则担心自己国家被灭。 可心中想是一回事,他们该种地的还是得种地,该挑水的一桶也不能少,日子还得一天天地过下去。 但对于那些有着进步思想的年轻人而言,巨幕的出现可谓一次大的机缘,他们不止看到了巨幕中的国家兴亡,还看到了许多其他东西。 例如教育乃国之根本。 例如风是由冷热空气对流而产生。 例如屈左徒被后世誉为伟大文人。 许许多多的人才开始往郢都而去,即便是被宣布了可以一统天下的秦国也走了不少的文人才子。 得知此事,嬴驷勃然大怒。 “其真乃不识好歹矣!” 秦国如今如此强盛,这些人竟还要离开。 以往嬴驷没曾想过这么多,他以为要想让人信服,那就是得以武力镇压,可如今看来武力有用,然难安民心。 他召集了众大臣商议此事,几个儿子也赫然在列。 “尔等可有何良策?” 其下出列一人,乃秦军将领司马错是也。 “大王,臣以为如今楚国式微,但不宜直接强攻,吾等不若先攻蜀国,蜀邻楚,破之则以蜀破楚也,亦可借此以观楚国之意也好再做打算。” 嬴驷深以为然,道:“此举可行,文又如何?” 若是能文武皆全,那秦必大兴,可如今他们不说引才纳士,秦国原有的读书人都不知跑了多少,委实让人恼火。 以往不觉得,听了那女子言论后,他也越发觉出文人的重要性来。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年仅八岁的嬴稷突然出列,拱手揖礼道:“父王,孩儿有一计。” 嬴驷挑眉,笑曰善,催他速讲。 “如今楚国屈原名扬天下,引无数英才前往,此事已成定局,然吾秦有一统天下之预言,如今向秦而来的武将也必定不少,秦当善待之。而楚之屈原只一人,定无法给予所有文人关注,届时,秦若诱之,必然前往。” 八岁的孩子,声音尚存稚气,可他所言之道却是提醒了众人,此法倒也可行。 然而他的话却还没说完。 只听他继续道:“如今天下皆知,吾与兄长皆是未来国君,若父王为吾二人招纳良师,天下有志文人不动心者少矣。” “善!”得此良计,嬴驷大喜,当即让司马错安排攻蜀事宜,又派人寻公子师,另促学宫之事,方才安心。 然,此有计策,其余诸国自然也有对策。 第13章 除各国朝堂外,对巨幕的出现最为在意的莫过于墨家学子们,他们早将幕中女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了下来,甚至将巨幕中所呈现的画面也一一刻画于竹简之上。 众学子对其一句一句细细品读,为了一句话大吵几个时辰也是常事。 墨翟学生高石子有学生名齐柯者①并另一位墨家弟子,得了高石子的支持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西行,以验证女子所说的的环球航行。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说清女子所言是真是假,可现如今明知道验证此事的方法,他们不可能不去尝试。 “兼相爱,交相利。”一向是他们所遵循的准则,现如今巨幕一出,他们若是能探索其中奥秘,届时众人受利,或可结束战争以使社会安定矣。 故而即便前路艰辛,也必须要有人去做。 齐柯二者年轻,由他们去是最合适的。 得知此事,同门皆予钱财器物以助其行。 高石子嘱咐若五年后仍无果则回而另寻他法,二人应下方才出发。 两人的离去于这乱世之中暂时没有引起任何的风波。 墨家众人们也依旧每日探究,以求早日解开巨幕之谜。 而各诸侯国所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 齐国。 田辟强也接连召集众臣并客卿一道商议此事。 “如今巨幕出,众人皆知楚有屈原大才,不过短短几日,稷下学宫已走了不少人才,尔等有何看法?” 齐国大将匡章上前一步,怒道:“何止稷下学宫,军中不少将士亦私自出走,往秦国而去矣” 田辟强不是没料到,但真正听闻此事还是不觉恼怒。 他下意识抬眼寻田相,方才想起田相受命往楚国去了,于是他又把求助的目光放到孟轲身上,“孟卿可有何看法?” 孟轲乃齐国客卿,齐国历来尊儒,田辟强对他也向来以礼相待。 “巨幕一出,天下皆想知其由来,臣以为,楚国定会借文才聚集楚国之时理清此事,而秦国定会借武才聚集秦国之时迅速出兵,此二者于齐国而言皆不幸也。” 闻言,在场众人都沉默了,此真乃隐患也。 “孟卿可有应对之策?” 孟轲微微颔首道:“大王只能二者择其一,与秦合盟保齐暂不为秦所攻,与楚合盟以求巨幕之力保齐也。” 田辟强明白他此言非虚,问:“依孟卿之意,寡人当与楚合盟?” 毕竟孟轲一向主张仁政,反对战争,若与秦联合,秦必攻他国以图一统天下,众臣亦是此想法。 这也与田辟强先时的打算相符。 然而却听孟轲道:“非也。只怕此事不由大王。” 众人皆惑。 “今之天下,除秦也,有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并其余诸小国,小国则已,六国者,若有其一者 择秦国而从之,其余诸国皆危矣。故臣以为六国齐心可解此困局,否则惟从秦国耳。” 殿内众人无不认同。 楚国。 楚怀王熊槐愈发信任屈原,令他速修法令以强楚国。 屈原有了 怀王支持,如鱼得水,做事也愈发顺利。 然而,使楚国强大确实重要,但秦将一统天下的消息依旧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