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1(1 / 1)

及许多人也都这么干 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只不过就王维被“看上了”而已。】 孟浩然:"……" 他该说是被安慰了,还是没被安慰到?许多人:"……"哭了,他们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 【关于张九龄,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针对,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贪图享乐,不愿听劝,所以相比于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劝谏的张九龄就被贬了官。】 【而遭此一劫,张九龄压抑很久的作诗天赋终于就此爆发,在被贬之地,写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诗——《望月怀远》,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学生必背篇目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同一时期,他还写下了《感遇十二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虽然张九龄的诗流传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被贬之后写的,但在文学方面,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其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来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是重大。】 【再加上张九龄身居高位,他带来的诗风影响,的确是不可抹灭,由此,到盛唐之际,唐诗终于发展到了巅峰。】 秦王宫。 赢政仔细想了一下,这不就是“带头作用”?为了被举荐,为了考科举,所以说到底,还是和时势有关。 汉朝发展出汉赋,唐朝发展出唐诗,宋朝发展出宋词,以后他这大秦,在如此的时势下,也不知会发展出什么来。 想一想,倒颇觉得有几分奇妙。 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从他起头,岂不是影响更大也更迅速?那就……赢政将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是诗人多了,那许多流派自然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浪 漫主义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诗派,边塞诗派等等。】 【而既然说到了张九龄这里,那我们接下来,就先来说一说边塞诗派是怎么炼成的。】 【因为当时在唐朝,想要当官,除了参加科举,就是被举荐,但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路,就是上战场杀敌,凭借军功也可以做到大官,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起,为了扩大地盘,逐渐发展出一种叫“开边”的军事行动。】 【简而言之,就是打仗占地盘的意思。】 【然后唐朝就在各地设立了军区和节度使,在自己地盘的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利,这个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吧,所以节度使不仅需要武将,也需要文人来搞行政方面的事情,于是这也就引得许多文人来到了军队里——】 【大致上来说,边塞诗派就是这么出来的,而且其内容主要是边塞景色和军旅生活,再细分的话,写景色都有不同的讲究,就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就非常的写实。】 【还有像李白的《北风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一句,其想象力就非常的奇特。】 【除此之外,还有写日常的,甚至还有战争惨烈之景的描写,亦或是表达从军思乡的哀愁思绪等。】 【总之边塞诗派也是很高手辈出,而且内容和角度也都不尽相同,那我们接下来,主要介绍几个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这……究竟谁能称得上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啊……" 突然听到这“代表人物”四个字,唐朝之下,不少人竟是都有些紧张起来,尤其是写过边塞诗篇的文人。 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大概也能有几分认识,但谁不想有个“万一”呢。文人都自视甚高,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所以这第一个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就是主业负责打仗,副业负责写诗,还凭借打仗封了侯的——高适。】 【大概就是因为高适有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很现实,或者说是都表达了当时很真实的边塞故事。】 【而且安史之乱,可以说是高适命 运的转折点。】 【因为高适的爷爷虽然是开国大将高侃,但到了高适这里,就彻底家道中落,成了一个平民百姓,不过高适不喜欢考科举,他年轻时就喜欢出塞,所以高适这辈子去过三次边塞,而他的大部分代 表诗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时写的。】 【第一次出塞,高适写了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还写了军队里的日常生活——《蓟门行》,其中“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这一句,就表达了北方边塞的男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的意思。】 【当然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著名的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燕歌行》,实属是高适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也是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叮叮——] 众人立即再去看小屏幕中的《燕歌行》,因为篇幅太长,很是值得再去细细品味一番。这前四句说明了为何要打仗,因为有皇帝的命令。 而刚说完打仗,就立即要打仗了——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而且军情紧急,大军压境。那这仗要怎么打?这竟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前方战士征战沙场,后方将领却是莺歌燕舞。 可想而知,最后便是全军覆没,而那些可怜的年轻将士们,却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还有最后这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真是足可见高适心中的感慨和悲叹。汉朝未央宫。 霍去病一直听着天幕的讲述,又在仔细看了一遍《燕歌行》之后,不由得也是感叹一声:“这高适写的真好啊。" 故事流畅,思想深刻,也当真是足够讽刺。卫青也点头:"的确非常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