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44(1 / 1)

,后来隐居山林修仙问道。 在陶弘景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于是陶弘景便担负起了“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 【他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以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 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最终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即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不过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只发现了残卷。】 【但总体而言,《本草经集注》也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而陶弘景也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另外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中,从临证实用角度,按照药物效用进行“诸病通用药”分类,由此成为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分类标准方法,并且后世沿用了将近1000多年之久。】 【其后南朝刘宋的药学家雷敩还写了一套制药教材,也是我国第一部 炮制学著作《雷公炮炙论》。】 【这用药和制药倒是都给齐活了。】 秦王宫。 嬴政看着那不断涌现出来的医学著作,真是又欣喜又复杂。 欣喜的是太多了。 复杂的也是……太多了。 他都怕秦朝的总功德值不够用! 所以这秦朝建设,可真是刻不容缓。 想到这里,嬴政不禁无奈摇了摇头,可见就算天幕不推着他们走,为了这些,也是不得不发展起来。 【到了隋朝,一位太医博士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了《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其中分67门,共1720论,是我国第一部 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又叫《巢氏病源》。】 【其基于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证经验而来,总共分析了将近1739种病的起因,症状,诊断,以及疗养方法等,而且大多都细致靠谱,并且对外影响也很大,比如朝鲜和日本……】 【这里真的不得不说一句,中医是我们的,一定要严防外国偷盗,一边质疑还要一边偷盗,也不知道哪来的脸。】 偷盗?外国? 是那两个比如国家? 呵,的确,哪来的脸。 一个是历代依附于他们的弹丸之地,一个也不过是倭寇小国,还常来朝拜和觐见,其在后世竟也是胆子大。 究竟哪来的脸?! 尤其是想到之前天幕展示的画面,那百年耻辱等……一时间,对于这两个国家,更是有了许多想法和考量出来。 【隋朝之后,就是唐朝。】 【唐朝的医学发展可谓是更快,不仅设立了太医局等医学教育研究机构,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 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其著作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即唐代的医药学家。】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 【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对方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之时,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也是被人称为“圣童”,并且开始为乡邻治病。】 【另外孙思邈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还亲自采集草药,并研究药物学。】 【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并热心为人治病,由此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于是孙思邈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里详细记载了唐代以前医药方面的理论,药方,治疗方法,食疗,养生,导引等非常全面的医药知识。 虽然以前历史上也有过一些类似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但《千金要方》仍可以看作是第一部 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医药百科全书,并且今天常说的“大医精诚”,就是出自《千金要方》。】 【孙思邈一生都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甚至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什么? 有二十四项成果都开创了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历朝历代下,众人立即看向孙思邈相关的成就介绍—— [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果然好多的第一和首创,看得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孙思邈认为女性和儿童特别重要,治病要以女性和孩子优先。 这是“崇本之义”,关乎人类生存繁衍的大事,所以他专门把女性和儿童作为特殊照顾对象,专门开辟了一卷来研究阐述女性和儿童的病症,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古代妇科以及儿科的建立与发展。】 【当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非常广泛,许多国外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都随之传入大唐之中,有蛮夷酒,就是一种药酒,也有匈奴露宿丸,即一种中药,还有波斯悖散汤,即治疗痢疾用的,诸如此类有很多。】 【孙思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对于这些新鲜的医药知识都有过研究,而且还融入到了自己的学问里面,特别是孙思邈游历全国各地的时候,还考察发现了自然界的许多天然物质,以及其他生物的药用价值等。】 【所以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称《千金方》中,记录了当时133个州各自出产的几百种药材,成为了当时第一用药大师,这也是孙思邈之所以被称为“药王”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位唐朝的“医学文献整理专家”王焘,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其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在《外台秘要》中,引用了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 【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王焘论述的对象,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 【唐代以后,很多中医都把《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当成必学的教科书,可见这两本医书影响之大。】 唐朝李世民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