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8(1 / 1)

方面面的。】 反过来说,一个盛世的出现,其“盛世”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 嬴政不由得叹息一声,所以真不愧是盛唐啊。 也可想而知,这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又能为当下的朝代输送多少可用人才。 就连村野之间门都有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嬴政抿了抿唇,也不知秦朝何时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想罢,嬴政又不由得振奋起来,没关系,反正他已然踏在这条路上了。 总有一天,这“盛世”也会冠以他秦朝之名! 【我们再继续往下说,有关官学,在唐朝之后,尤其是南宋以后,官学则逐渐走向下坡路,尤其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 【再有就是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的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所谓的蒙学教育,则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以及蒙学。】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书院制度——即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但同样到了清朝时期,即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方面书院的建设规模发展到历史上的高峰,书院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可另一方面,书院官学化问题却更为严重和突出。】 【虽然清朝的书院数目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总共有1900所,但也完全流为科举的附庸。】 【所以到了清末,随着西学东渐的诸多影响,书院改制,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这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毕竟不管是官学,还是书院制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必然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 【就如同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秦王宫。 嬴政笔尖倏然一顿—— 官学和学院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科举制是为朝廷选拔可用人才,所以天幕的意思是,后期所谓官学和学院,完全发展成为谋求官职的一种途径吗? 这……天幕先前不是还赞过科举制,那官学和学院为科举制培养人才,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对? 而后嬴政将注意力放在了最后那句话上——“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所以逐渐发展到后世时期,这样的人才培养,已经不适应了吗? 【诚然,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时期的一项创举,是有其积极性所在的,但它说到底,也只是通过考试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选官制度”,它所体现的是相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宋代以后,科举制的消极性越来越大。】 【因为其选拔官员的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严,尤其明朝出现的八股文,唯一的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绝无任何实用价值。】 【像唐朝科举考试还有明法,即法律相关,以及明算,数学相关等多种科目,宋朝科举考试也有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但这之后却取消了墨义诗赋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更是改为考八股文。】 【所以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真的是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而所谓官学,学院,科举制等,若是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以及技术等等,若是没有革新精神,那么这样一种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变过程,便常常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糟!】 【也因此,这样的教育便无疑是落后的了。】 明清众人:“……” 竟是如此吗? 这可真是叫他们心思复杂。 秦王宫。 嬴政倒是连连点头,接受良好。 若是通过科举制,却只得那等只会讲经论策之人,甚至只以“专一”的标准取人,一点实干才能都没有,也不“多才多艺”,那要之有何用?现在他秦朝可是不需要这样的“特定人才”。 【所以讲到这里,让我们回归最初的初心。】 【还记得第一期视频的专题名称是什么吗?】 “嗯?” 嬴政不由得挑了挑眉。 【——《如果秦始皇拥有四大发明会如何》】 【那么现在,发展到这里,真的要让我们始皇陛下认识下“现代教育”了。】 【尤其是要感受以及了解一下高考的“魅力”。】: 第88章 高考 每人要学一百八十多种专业?!…… 关于科举,关于天幕最后说的那部分,历朝历代下,不少人都心思复杂。 十年寒窗苦读,他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入朝为官? 可这难道不对吗? 又或是说,天幕觉得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不对? 那又当如何? 众人不禁各自有各自的思量和复杂。 汉朝未央宫。 听到官学自汉代正式创立,尤其是听到天幕提起他,刘彻才美起来,结果又听到最后的最后—— 又是为那秦始皇? 刘彻眯了眯眼,轻哼一声。 那他接下来是继续听下去还是不听下去呢? 不怎么服气的叉腰转了两圈,刘彻不得不自己安慰自己一番,算了,反正他堵住耳朵也还能听到,不听白不听,说起来,他还算占了那秦始皇的便宜呢,哼…… 倒是要听听看,这现代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也是对那现代教育如何颇为好奇。 虽然听天幕的意思,整个唐朝时期的办学还算不错,但必然是还有能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而且…… 李世民不禁看向眼前的小屏幕。 也不知道这庞大的资料库何时能够开启,又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开启。 若是这办学讲学能够结合这资料库中的内容,那当是何等的助力啊。 秦王宫。 嬴政一听天幕这样说,立即就笑了。 很好,天幕可真是想他所想,急他所急,真不愧是他的好天幕。 嬴政一边想着便一边满意点头。 现在秦朝可不怕接受新鲜事物,就怕天幕给的不够多! 【之前讲造纸术的时候,我们为始皇陛下讲了科举制,这是可以为秦朝择优选拔人才的途径。】 【但人才,怎么才能尽可能多的,一代代都培养出来呢?】 【学习教育依托在学校之上,无论何时都是如此,而普及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如我国现在已经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