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赵匡胤的心还是再次忍不住,稍微往上提了那么一点点…… 就是说,有没有可能…… 宋朝,有没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一下? 【变法,就好像爱情一样,遇到那个对的人,才能碰撞出火花——】 【就比如商鞅变法,碰到了决心图强改革的秦孝公,于是碰撞出了“激情变革”的火花,促使秦国做大做强。】 商鞅:“……???” 秦孝公:“……???” 虽然但是,嬴政不禁点了点头,却是如此,秦国才得以越发的强悍起来。 【王安石也比较幸运,因为宋神宗的确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全力支持变法,也期待大宋能够变强。】 好!好啊!! 赵匡胤简直要感激涕零了,终于出了个“有理想”,期待大宋变强的皇帝了。 他是真的希望—— 【但是吧。】 但是?! 不不,不要但是! 赵匡胤瞬间一哽,心脏也几乎梗住,为什么又来但是! 他不要但是…… 这回不是感激涕零,而是要心塞欲涕了。 【王安石的变法很激进,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这让宋神宗也开始有些压不住,于是就开始动摇。】 【这里简单说一下——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涉及当时宋朝的税收,兵役,农业等各个方面,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几乎都得罪光了,你看看,两头都得罪,谁能支持变法?又有多少人愿意支持呢?】 【而我们熟知的宋朝文人,就比如苏轼一家,以及欧阳修,对此都很有意见,哦对了,欧阳修,之前看不起狄青,反对狄青升任枢密副使的文官中,也有他,所以啊,有时候看文豪,不要只看他文采好,还要多看看别的点哦。】 苏轼一家:“……” 欧阳修:“……” 赵匡胤更是无言!沉默! 五味杂陈,满心苦涩与难受! 难受啊!! 【再给大家补充个知识点——】 【王安石,欧阳修,以及苏轼一家不都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人吗,这唐宋八大家里,大概就只有柳宗元和韩愈对王安石变法没什么意见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唐朝人,哈哈哈,也挺好笑的是不是。】 【不过唐宋八大家里,苏轼虽然对变法有意见,但也是反对变法中激进的一面,而与此同时,他其实也支持变法中有利于民的一面。】 【所以若真算起来,苏轼约等于是个中立派。】 赵匡胤:“……” 哈哈……他娘的怎么可能笑得出来! 【好的,话再说回来——】 【要说王安石变法能实施下去,真的少不了宋神宗的支持,哪怕宋神宗有在动摇,但是……宋神宗还没动摇个结果出来,他动着动着就不动了……宋神宗赵顼,他忧郁而逝啊,才活到38岁就去世了。】 【也不知道赵光义的血脉是不是真的有毒,反正有那么点作为的宋朝皇帝,基本都早死。】 赵光义:“……” 宋神宗赵顼:“……” 他猛地抽了口气,朕?早死?! 【对于王安石变法,宋神宗虽然左右摇摆,但也依旧在勉力维持新政。】 【元丰年间,宋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能有所推进。】 【可是元丰四年,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以为有机可乘,但宋军两次战败,宋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于是在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 【的确是可惜了,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基本不变,算是宋朝少有的,有抱负,也算是有作为的皇帝了。】 【而宋神宗去世之后,失去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变法便开始遭受致命的打击。】 【毕竟能够与他碰撞出火花的人已经没了。】 赵匡胤捂住心脏。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不该报以期待! 难道宋朝就要一直如此“积弱”下去吗? 是天命如此,还是……报应?是他取后周而代之的报应吗?! 【宋神宗赵顼不是早死了吗,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很小,于是这时候,高太后就出来垂帘听政,帮着处理国家大事。】 【只是这个高太后,一直都特别不喜欢王安石所提倡的新法。】 【于是高太后直接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给撸了,换了一个和她同样保守的宰相——这个宰相一上台,就将新法废得一干二净,全面恢复了旧法,而这个新人宰相,大家也都很熟悉……】 【那个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其主角司马光,就是支持旧党,顶替王安石,全面废除新法的新上任宰相,不仅小时候能砸缸,长大后也能搞砸了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能使大宋做强做大的新法变革。】 【所以说……这果真是从小就能看到大啊。】 宋朝赵顼时期—— 宋神宗赵顼还没从自己会忧郁而逝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又被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冲击得头脑发胀。 而朝堂之下,司马光更是脸色难堪难看。 他的确是支持维护旧法的,可原来在后世之人眼中,竟是如此看待他的? 他……搞砸了难得一次能让大宋变强的机会?! 司马光只觉得脑袋一阵晕眩,这么大的罪责,竟扣在了他的脑袋上…… 【不止如此,司马光还有一件事也颇受诟病——】 【之前我们不是提到,宋神宗赵顼的忧郁而逝,是因为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觉得有机可乘,结果两次战败吗?】 【司马光这件颇受诟病的事情,也与西夏发生内乱有关。】 【——宋神宗在位后期,西夏发生内乱,皇帝夏惠宗遭到太后梁氏的幽禁。】 【由于当时西夏朝政都把持在梁氏家族手中,夏惠宗在这场内斗中毫无胜算可言,于是无奈之中,夏惠宗只好向北宋求助,而为了表示诚意,夏惠宗也是下了血本。】 【他向宋朝表示,只要能帮他渡过这个难关,他愿意将“河南地归宋”,这里的河南指的就是西夏国境内黄河以南的地盘,其中就包括了西夏经济的命脉——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 赵顼心有鼓动,心想,这如何能叫他不心动? 【于是基于此,一场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元丰西征,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刚才也都知道了——】 【令人遗憾的是,“元丰西征”在基本十战九胜,及一次无功而返的情况下,最后却因主帅贪功而导致了宋军伤亡惨重,以至满盘皆输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