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这两年为何他会越来越变本加厉,是因为整个国家千疮百孔,朝堂内外都需要一个千古罪人。 只要有这个千古罪人在的一日,这个天下的问题就不是帝皇的问题,都是他这些罪人们的问题。 讽刺的是,天底下恨不得弄死他,恨不得他不得好死的人千千万万,哪天他落马了,等老百姓和众官吏高高兴兴后,后续也会出现下一个他这样的人。 帝皇愚民术、御下权衡术,都需要养出他这样有分量的罪人。 他们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断绝。 如今的他,就是历帝选定的千古罪人。 当今圣上仍然留着他,几次没批他的致仕,是有这个考量在的。 原本,他以为自己还有时间经营,可以谋个全身而退。 现在,他只有满腔悲凉。这是一种已经能够看得到下场的悲哀笼罩心头。 杨誉良想了很久,想好了怎么操作秦朝宁一事,才起身回书房。 翌日,朝堂上迎来了诸国使臣团上贡。 扶桑、琉球、安南、苏禄、土司、南掌、高丽、百济、新罗等诸国的使臣们缓了一晚上,气色好了很多。 但是昨天演武场的血腥一幕历历在目,他们今日的态度真心恭敬了非常多。 第145章 外放 太和殿上, 因为诸国使臣挤在前排,所有文武官自动后移了三列。 “历帝陛下,土司给宣国上贡的是大象两只、长颈鹿四只、孔雀八只……”, 来自土司的使臣穿着一身颜色纷乱的衣衫,手捧礼单在朝堂上激情洋溢地念着。 他们带过来宣国朝贡的这些猛禽, 每一只都很壮实!他们自信非凡,宣国的土包子肯定没见过世面! 实际文武百官以及历帝的内心想法是:果然如小状元郎所想, 土司的人惯会送些费粮食、费人力照顾、费地方的牲畜! 他们宣国那么多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整个国家还有那么多地方需要费银子, 土司平白无故还要耗费人力物力钱财来养牲畜,究竟安的何种居心! 当土司的使臣念完礼单后,他抬首挺胸,像只开屏孔雀那般心情雀跃。 但是, 他想象中的宣朝众官员阵阵惊叹, 一副大开眼界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众官吏的神色甚至有些许嫌弃和厌恶。 来自土司的使臣空莆:“……???” 他呆滞了。那些目光越看过来,他就越心虚。 没等他想多说几句什么, 下一个朝贡国的使臣就上前,开始念己国的礼单。 扶桑、琉球、安南、苏禄、土司、南掌、高丽、百济、新罗……不出所料, 所有外邦的朝贡物品, 均无一件是值钱的。 这些所谓的朝贡物品,乱七八糟得很,有各式奇形怪状的石头, 劈开里面半点玉石都没有那种;有半船腌菜的,说是今年最新收成的白菘(大白菜)做的;有数十车薯茛的, 说是他们最新挖出来的粮食……几乎都是当地卖都卖不出去几个铜板的东西。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越听越脸黑,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这些外邦使臣确实历年来都当宣国是冤大头! 可恶的是,过去有记载的几次朝贡里头,朝廷确实给这些外邦小国,换走了一车车、一船船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 历帝冷着脸,居高临下地看着诸位外邦使臣,明显对他们还想邀功的嘴脸甚是不满。 他玩味地笑了笑,“诸位使臣带来的朝贡礼都不错,朕心甚喜。” 闻言,所有外邦使臣都面露喜色,瞬间就笑上了,“这些不过是我们牵挂历帝陛下您的小小心意,陛下喜欢就好。” “宣国的回礼,若是能够按照从前的份例拨给我们,我们各国定会对宣国心生感激,俯首称臣,保边境安稳!” 他们的话音一落,文武百官心里都骂上了,不少人还气得拳头都硬了。 扯什么犊子!俯首称臣?乱贼还差不多! 指望你们有良心?那边境的士卒怕是得死伤无数!你们这些小国这些年背信弃义当饭吃,现在还有脸提保边境安稳?! 历帝睥了他们一眼,“想必诸国的朝贡礼,尔等使臣间皆觉得都是好物。” “是是是!” “那当然!” “都是好的!” …… 他们相互之间,不忘还有一点点同盟信赖,均没拆穿其他使臣团的小心思。 大家都是来拿垃圾换珍宝的!这点共识,在诸国奏议朝贡时,已是达成。 见他们皆一脸厚颜无耻,历帝话锋一转,“朕念诸国费心,扶桑的海石便赐给安南,而安南的薯茛,扶桑带回去给百姓改善顿顿是海鱼的饮食。” “百济带来的腌菜,便赐给土司,土司使臣,你便带回去给你们驯兽的百姓们也尝尝番邦美食。” “至于土司带过来的奇珍异兽,就赐给南掌吧。至于南掌的贡礼,那几船竹竿子,高丽的带回去装饰宫殿想必也是特别合适的。” …… “陛下不可呀!——”,诸位使臣立即跪下行礼,大喊道。 闻言,历帝的脸上再无半点和煦神色。他质问底下使臣们,“怎么,你们这是对朕的安排不满?!” “还是说,你们此前把贡礼夸得天花乱坠都是诓骗朕?!” “尔等难不成,此次朝贡大事,不是奔着给宣国送上好贡礼来的?” “你们何等用意,在此质疑朕的安排?” 历帝的接连发难,让诸国使臣瞬间惶恐。 他们这下当真是有口难言……这位皇帝怎么就突然间不好骗了!!! 历来,诸国朝贡骗宣国珍宝不是心照不宣的事吗?! 你们这个年轻帝皇这般质问,让他们如何辩解?!这波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他们日后把同盟国的垃圾辛辛苦苦拉回去,等待他们的即将是王的怒火! 众位使臣团的这些人,脸色那可是瞬息之间变了又变,最后无话可说,涨成了猪肝色。 “扶桑谢历帝陛下赏赐!” “安南谢历帝陛下赏赐!” “百济谢历帝陛下赏赐!” …… 使臣团的人一个接一个行礼谢恩。 毫无办法!!他们不敢赌,要是他们拒绝此等安排,他们的朝贡队伍究竟还能不能安然无恙地离开宣国!! 演武场的那一幕幕还在记忆里,不服也得服。 他们的心痛得难以呼吸,开始思考究竟该如何回去交差,才不会被他们的王严惩! 朝会散去后,礼部左侍郎和右侍郎出面去安抚诸国使臣,带他们去烟花之地排解忧愁,还不忘为他们着想,提出几个“建议”帮他们解决即将面临的困难。 如果他们对朝贡所得的回礼不满,他们来朝贡时整个队伍不是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