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知这些法子的详细章程,咱们小小年纪, 未经世事的新科小状元肚子里有没有哈哈哈。” 他的话一出,只有马阁老应道, “让这小子过来讲讲看便知了。” 戊字号房,这还是他底下修弘明年间朝政国史的修撰呢。 马子生其实至今没见过秦朝宁的。 一方面是他上了年纪, 精力有限,不常往下面去跑。二是,所有下面的人的编写内容,会有人统一搜集排版,再呈给他过目。他下去跑的必要性不高。 “刘阁老,你怎么看”,杨首辅杨誉良忽然看向刘旭问道。 面上不刻意,却又问到点子上。 听罢,在场的几位阁老才想起来了,新科小状元乃刘阁老的门生。 被点名的刘旭笑了笑,平和地指出,“说起来,咱们汪阁老可是正历十年的主考官,想必对于秦朝宁的文章风格也是有所了解的。” “眼下,倒是确实可以把秦朝宁喊过来说说他的思路。” 他的这两句话说完,事实上既表明了和秦朝宁是座师门生关系的,除了他还有汪阁老呢,而又表明了他对于此事的态度,可以听听。 闻言,杨誉良见其他人都没有别的意见,便说道,“那便让他来一趟吧。” 他刚才铺垫在话里的意思,这些同僚像是无人听明白似的,呵。 “也让我们这些老人看看小状元郎的才学哈哈哈”,杨首辅状似开玩笑地又添了一句。 他刚刚点明秦朝宁的年纪,是有他自己的用意在的。 在看完该文章后,若是里面的法子均可行,他已经想好了把其中提及的各项事务,分派给他底下的哪些人去办。 不过,现下无论他说什么,刘旭脸上都没露出什么异色,仍旧是平日里展现在外公平公正的风范,以及那一副对任何人都和蔼可亲的模样。 乍眼看上去,像是对于杨首辅似有若无想摘桃子的意思毫无察觉。 虽然内阁只有七人,几人之间时常还是暗流涌动。 没一会儿,秦朝宁就被别的翰林带来了内阁里。 他在被带过来的路上,自己消化了同僚告诉他,事关他的文章一事。 此刻,秦朝宁站在长案桌的末尾处,行过礼就乖巧站着。 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这般近距离把宣朝文官之首的七位阁老们,于是便直愣愣地盯着他们看。 毕竟都是宣朝的大人物们!! 刘阁老刘旭:“……” 杨首辅杨誉良:“……” 马阁老马子生:“……” 看出来了,是个不怕生,胆子大的。 “咳咳”,杨首辅拿起秦朝宁的文章问他,“你的这篇策论,可是出自你手?” 他的话音一落,刘旭就微微抬眸瞥了他一眼。 这厮,第二次挖坑了。 秦朝宁实诚应道,“禀告首辅大人,文章确实是下官所作。” 听罢,其余几位阁老顿时就开始急切地问秦朝宁问题。 “如你文章所言,外邦来朝,礼部不仅不能简陋操办,还得大办,让那些使臣团的人需要认定我朝依旧国富民强。其中的花费在我们看来,必定不少。” “这里面的花销,你可有想过如何安排?” “户部可是半点银子拿不出来了。” 他们的视线,此时此刻皆一致地看着几步之遥外的秦朝宁,那目光灼灼,恍若想从他稚嫩的脸庞上瞬即看出来点什么。 而秦朝宁听完后,脸上其实没有半点儿慌张和苦恼的神色,依旧眼神澄澈。 他这样的表现,这让几位阁老这会儿心下对他的印象倒是好了稍许。 实在是,秦朝宁在大多数时候下,看上去确实都不像是莽撞无章法,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小子。 他的面相和气质,本身是憨厚乖巧,非常讨长辈喜爱的那一类。 “外邦朝贡的一应物品、仪仗等,其实可以不花户部一分一厘。”秦朝宁想了想,应话道。 “怎么可能?” “小状元郎,你可别把朝贡一事当儿戏,在这里糊弄我们呢。” “亏得本官此前还把你的文章当了真,眼下听来,你这怕不是做大梦。” …… 杨首辅眉间轻蹙,让那几位阁老静下来。他示意秦朝宁,“继续往下说。” 于是,秦朝宁顿了顿就把自己的想法往下说。 在他看来,如果朝廷拿不出这笔银两,其实可以把目光放到宣朝的商户中。 商户里面不仅有利字为上的商人,也有一腔爱国情怀的商人,还有儒商、奸商……就是这样复杂多样性的群体,实际上是朝廷目前最容易拉拢,为朝廷所用的人。 在这上面,朝廷可以恩威并用,公开招募能够赞助朝贡一事的富商。 倘若贡献大,朝廷就可以考虑给对方封个皇商的名号,给予某些物什的特供资格。 更有甚者,就提供该商户子嗣科举免试,直接授予举人称号。 朝廷能给出去的封赏能有多少,全凭商户们的奉献精神有多高的觉悟。 这其实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朝廷不缺那些荣誉和便利,缺的是银两。富商不缺银两,缺的正是荣誉和门庭。 各位阁老听完他所说的,大部分人陷入了沉思。除去其中一位阁老皱着眉斥责秦朝宁,“你小小年纪怎么这般满身铜臭味。” 这话一出,秦朝宁愣了愣。 宣朝的文人重视名声,更何况对方是年长如斯,又位高权重的阁老。他的话要是从内阁传了出去,那么他秦朝宁的名字就真的日后和满身铜臭脱不掉干系了! 在他明显慌了慌之际,刘旭闻言,登时不乐意了。 刘阁老轻笑一声,“李阁老倒是清贵,从不沾染铜臭,那么想必很乐意给朝贡一事捐些家资了。” “银子都提不得了,看来李阁老日后都不打算去户部领取俸禄了的。当真我辈楷模呐!” 对一小辈把话说得这般重,还要不要脸了! 李阁老一见刘旭发作,还直接上升了问题,他就一脸吃瘪闭了嘴,不欲再招惹他。 他心里诽腹,就知道你平日里都是假模假样的好脾气。 刘旭见他没再言语上给秦朝宁扣小帽,才恢复了和气样。 他看向秦朝宁问道,“那么,在震慑外邦这件事上,你又有什么想法。” 秦朝宁的文章里面,在震慑诸国这个点上提及了几次,和他们内阁的想法是一致的。宣朝内忧外患,承受不起大乱。 必须把外邦诸使臣团的狼子野心扼杀在苗头上,给宣朝争取出几年休养生息的机会! 闻言,秦朝宁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 震慑,只有硬实力是最有效的。 其一,他们需要给所有参与此事的兵卒都武装到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