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录像卡带的经销商吧(。 *** 国家队里,蒋一波这会儿也已经跟着裴景坐到了会议室里,他们一群教练这会儿在会议室坐着,会议桌上放了个开着外放喇叭的手机,就这么直播着苏凉在现场喷人……哦不对,是苏凉在现场进行‘解说’的声音。 裴景听着听着就陷入了沉默——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子喷人的角度还能有这么多,各种不同的花式点评,能喷得人怀疑人生。 边上的蒋一波也犹豫了下,问:“……小凉他,平时真的是个好孩子。” 重点是——这么得罪人真的没问题吧? 林国斌看着他们俩,笑呵呵地摆摆手:“怎么了?没事儿啊,我看咱们小凉说得挺好!很直接!很发人深省!” 下面省队里的有些问题,林国斌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作为国家队的教练,插手去管人家省队的事儿也不太合适。 直接骂吧,人家省队的教练也是要面子的。 可今天这回呢? 林国斌笑呵呵道:“今天这个点评,不是他们挨个儿找上门专门让小凉别客气直接骂的吗?这可是他们自己的要求,要是他们敢说半个不字,那就让他们来找我。” 裴景和蒋一波听到这里,互相看了眼,放心了——行了,他们知道了,就小凉这顿喷,不仅其他人听得乐呵,他们总教练听得也很开心。 既然如此,那就没事了! 咱们背后有人撑腰——喷他的!不用慌! *** 而同一时间,在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会议室里,已经做好现场信号连线,听着现场传回来的苏凉‘点评语录’的电视台工作人员们,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 因为来自各方的积极请求,他们电视台里也在考虑增加此次世青赛资格选拔赛的直播,这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在各个队伍对苏凉提出了‘随便喷’的请求之后,这苏凉的喷人力度……好像大了不是一点点(。) 于是此时的电视台工作人员们面面相觑,最终决定请他们频道的负责人来听听——咳,就是说,苏凉的这个点评力度,您看看,在咱们台里直播,合适吗? 在收到这个邀请的负责人听完苏凉的现场点评之后,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最后负责人直接将电话打到了冬运管理中心,等挂断了电话之后,他大手一挥:“播!” 第275章 在场的各个省队以及俱乐部的教练员们是真的没想到,他们原本是希望苏凉尽量直白地点评出选手的缺点,让他们后续可以对选手们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训练。 这倒不是说这些省队和俱乐部的教练员水平就不如苏凉了,只是自己带的选手嘛,多少会带点滤镜在,同时教练之间的思路不同,有时候苏凉所指出的问题在这些教练眼中实际上并不算是太严重的问题,可选手的成绩—直上不去的话……也许苏凉所指出的那一个始终被他们忽略的小问题就是导致选手成绩无法提升的关键呢? 像是今天赛场上有一个黑省省队的选手,在弯道的时候就直接摔出去了,苏凉非常明确地指出,这其实就是选手在训练中始终没能把握住对向心力离心力的控制,因此在过弯时就心里发虚,难以准确地掌控在直道末端转弯道时冰刀与冰面的角度。 说白了,还是技术基础掌握得不够扎实。 对于教练来说,就应该针对选手的这个问题多加训练,让选手能够领悟到掌控向心力离心力平衡点的那种感觉,知道自己在过弯时处于什么角度是最合适的—一关于入弯阶段的这种滑行内倾角,实际上如今也都是有具体的研究人员在做相关运动学分析的。 教练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提高自己的最新知识储备,然后帮助运动员们发现身上的种种问题究竟是来自于什么方面的科学原因。 总体来说,—般情况下,只要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能够训练到位,那么最科学、标准的滑行姿势,肯定就是最轻松也最能够出成绩的姿势——当然,也有部分选手从小是野蛮生长起来的,确实凭借着自己的滑行天赋滑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例如俄罗斯选手丹尼尔·巴普洛夫就是这种情况。 但全世界那么多短道速滑选手,也就出了一个丹尼尔·巴普洛夫。 同时虽然丹尼尔巴普洛夫始终保持着自己那让人看起来有些别扭的滑行姿态也拿到了好成绩,可实际上也没人能够验证,如果丹尼尔巴普洛夫能够运用准确的滑行姿态的话,他的成绩是不是会比现在要更好。 至于基础扎实技术动作精准到位的例子—一那看苏凉就行了。 实际上国内的选手们此前—直都有一些疑问:技术做到精准到位,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效用? 但当苏凉横空出世之后,这个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了。 就说苏凉,从年龄上来说,他对比其他选手完全处于劣势,包括力量、爆发力等等方面,苏凉都不算具备优势,甚至是劣势相对明显的。 那么他的优势在哪里呢? 出色的天然冰感,超出常人的即兴战术能力以及冰上洞察力,还有就是他几乎可以用做教科书的冰上滑行技术。 有人复盘过苏凉的比赛,在最初时还没发现,直到了多次复盘之后,参与复盘的人员才忽然发现,正常比赛,从头到尾,苏凉的技术动作几乎都没有出现过变形的情况——精准、到位,良好的技术动作帮助苏凉能够以更小的代价对抗风阻,也能够让他在滑行过程中更加节约自己的体能。 只可惜,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将技术动作练到标准是好事,但实际上在运动员里,真正想找技术动作完全标准的选手,真的是少之又少。 每个人都有—些从小训练时没能注意到的不符合标准的动作习惯,也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技术动作。 可非得要说彻底掰过来,有时候有的选手在下狠心改过自己的一个技术动作后,成绩上又没能提升——所以在这种技术问题上,改还是不改,对于教练和选手始终都是难以抉择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样,也才会出现像是前面苏凉解说中提出的问题,原本并不被教练组重视的情况—一在难以判断部分技术动作的改进是否对选手在成绩上能够产生正面影响时,教练组往往会考虑暂时搁置这个问题,转而增强选手的力量、爆发力、速度耐力等其它方面的能力。 毕竟,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的提升是有明确数据能够衡量的,而不像是某些技术问题那样让人觉得难以分辨。 *** 从下午苏凉开始放开了挑刺儿之后,其实现场也不是每一个选手都对苏凉感到服气的。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苏凉是个与他们同龄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