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1 / 1)

【尽管只在位三年,秦庄襄王也并非是虚度光阴。】 【其令秦国继续往东扩展,攻击韩、赵、魏,每攻下一处城池,便设郡进行管理。】 【且延续了秦昭襄王的政策,使秦国的优势得以保持,五世遗泽得以传到第六世,承上启下,直至始皇帝的第七世,为其统一天下留下良好的基础。】 【而他本人,留下的最大功绩,便是支持丞相推行“义兵”之策。】 秦庄襄王抬起头,指尖上红彤彤沾着几滴果液,脸上满是惊喜。 “丞相,你可曾听到?” 吕不韦也顾不得去观察长公子了,脊背紧张地绷直,他自己不知道,长公子政却注意到吕不韦嘴角微微翘起,又是得意,又是自豪。 “大王!”他动容:“我等改祖宗之法,并未出错!” 【秦国自商鞅变法到昭襄王五十一年以来,共一百一十二年,先后大屠杀十八次,死亡人数达一百六十一万七千人。】 【秦昭襄王更是其中翘楚,十八次中,有十四次便是发生在这个时期,死亡人数高达一百二十六万三千人。】 明朝。 嘉靖皇帝朱厚熜轻呵一声:“暴秦。” …… 同样是明朝。 海瑞望着那尸骨麻麻的战场,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心窜上背脊。 “战场……这就是战场啊……” 秦统一六国,就是建立在如此杀人如麻之上。 但是…… 海瑞同时也知道,如果乱世不结束,人命只会损耗得越来越多。 诸国征战那么多年,填进去的人命可不止那一二百万。 “始皇帝统一海内之功,无人可置喙。” …… 三皇五帝时期。 蚩尤声音带笑:“好凶的一个人!好凶的一个将领!好凶的一个国家!” 尽管天幕没有明说,但蚩尤凭借本能,立刻锁定了白起,目露赞叹:“白起!好一个白起!定然是你在做如此人屠之事。不错!战争就该用凶残让敌人胆怯!敌人没了胆子,往后的仗就好打了。” …… 秦国。 白起望着天幕,这时候,看着这些人命,他竟依然能够含着笑。 他的温和谦逊之下,藏的是一个冷酷的灵魂。 秦昭襄王心脏跳得更厉害了。 不是在惧怕,而是在振奋。 秦国唯有先成为虎狼,先威压六国,才能谈仁义。 一个从头到尾都仁义的人,旁人可能会赞叹,可能会不屑,可能会敬佩,但在世俗大多数人眼中,终究不如一个恶人。 为甚? 秦昭襄王玩味地笑。 恶人从善,那些时刻被恶人屠刀威胁的人,才会跪下来感激涕零,齐声高唱恶人的仁慈啊! 来吧,秦国的恶已经说了,让寡人看看,秦国的‘善’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义兵之策,便是当时秦相向秦庄襄王提议,放弃“计首授爵”的政策,开始约束战争,不再搞大屠杀。】 ——吕不韦的脸,也很荣幸在秦昭襄王时期,蒙上了马赛克。 【商鞅的计首授爵让秦国强大,但同时也增大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阻力。】 天幕简单介绍一下阻力是什么后,继续播放画面。 【计首授爵的计首可不单单是杀死敌人就可以了,还需要先扣除己方将官阵亡人数。】 【也就是倘若阵亡一名将官,己方小队需要杀两人,才能计那一个人头的功劳。】 【而且,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自己就要被斩首。】 【因此,秦兵无不拼死作战。秦将无不竭尽全力获取人首。不然,秦军奋战一场,人首不够数量,使士兵无法晋升,在秦律紧压下的秦军恐怕要先兵变了。】 【在计首授爵出现后,秦每次大战都出现了斩首记录。】 【例如秦孝公八年,秦魏元里之战,斩首七千。】 【秦惠文王七年,秦魏河西之战,斩首八万。】 【秦武王四年,秦韩甘茂之战、宜阳之战,斩首六万。】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韩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 这些战役只是举例而已,从天幕所列出人数来看,死者远远不足“一百六十一万七千人”。 某个长平之战后的世界。 秦兵围邯郸,赵王正犹豫着要不要听魏国那边的劝说,投降尊秦为帝算了。 然而一看到这个屠杀数量,再联想到长平之战,秦军是真的杀俘,赵王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行!不能投降!坚守待援!必须坚守待援!” 而邯郸之民亦是剡木为矛矢、炊骨易子而食,宁死不降。 秦军太残暴了,他们害怕啊。 【遍观秦攻地之景,往往占城后,秦国都不得不将残存的本地之民或是逐出去,或是归还本国。】 难道是秦国人多,不屑于接收他国民众? 【只因计首授爵之策,令天下之民皆恶秦,秦国只能忍受人少之患,将这些不稳定因素赶走。】 【这给秦国造成什么危患呢?】 【商鞅曾说秦国田数不满百万。名山大川之宝亦无法竭尽其用,便是因着秦地少民。】 【秦国初时还能依靠发布优惠政策,比如赐给黔首田地住宅,免除其三代的徭役赋税,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但随着秦国虎狼之说传遍九州后,秦国打下来的新地想要有民众,只能徙秦民、迁秦罪人了。】 商鞅看到这里,脸色已经沉得很难看了。 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政策完美无缺,而是…… “居然走到了这一步。” 商鞅叹气。 他不傻,不会觉得自己能拿出一个完全没有缺陷的国策,适用千年万年,只是没想到缺陷会大到这个地步。 看来不止是始皇帝一个人悬崖走丝线,是整个秦国前期发展时,都在豪赌。 赌—— 秦国在彻底无人之前,有人二次变法,修正计首授爵的弊端。 秦孝公对此倒是接受良好:“计首授爵弊端大,但利益也大。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政策能比它更适合秦国积攒国力了。” 现在就搞义兵?六国之民抵抗倒是不深了,但秦国也打不赢其他国家了啊。 【而秦庄襄王实施义兵之策后,往后,一直到秦朝灭亡,仅有两次斩首,分别是秦始皇二年与秦始皇十三年。】 【正因义兵之策,秦始皇攻六国,一统天下时期,少有民反,与前期秦国攻下土地后,时不时有当地民众反叛,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许多国君在发现打不过秦国后,并不纠结过多便请降了。】 【义兵之策大大加快了秦一统天下的步伐。】 始皇帝一边看天幕,一边微微颔首。 他不喜欢吕不韦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